你知道如何降低工業企業用電成本嗎?
電價有沒有挖潛的空間
中發9號文件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理順價格形成機制,壟斷環節的輸配電價,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由政府核定。價格政策有其嚴肅性,電網企業是電力價格的執行者。一方面,降低企業用電成本不能單純地理解為降低電價,另一方面,也不能一聽到降電價就條件反射地認為是片面的觀念。我們要承認,電價確實有不少努力的空間。
除了廣泛關注的兩部制電價、分時電價、交叉補貼這些問題外,在電網成本監管層面也有諸多值得關注的問題。比如,電網的網損水平,已公布的安徽電網網損就比南方電網區域貴州和云南分別高72%和54%,為什么差距這么大,如何通過降低電網的網損水平來促進電價的降低。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浙福特高壓交流等十項典型電網工程投資成效監管報告》就反映出,部分工程輸電效益未充分發揮,使用效率低,部分工程單項突破核準規模或投資較高,產生不合理成本等等。在省級電網層面,一直都缺乏這方面的監管和評估,提高電網投資效率和合理性,是降低輸配電價的重要內容,是省級電網投資監管亟需彌補的短板。另外,政府性基金和附加也是降低電價非常重要的一塊內容。
除了降電價,用戶可以做什么
企業用電成本是消耗電能所付出的各類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總和,包括設備投入、設備折舊、設備運維費用、用電費用、功率因數考核和其他費用等 。單位用電成本的高低,除了和電價水平有關,還與電力設備的配置、利用率,生產用電方式,能源管理效率等有重要關系。設備配置不合理會導致供電設施建設初始投入過高;主變壓器容量配置不合理會導致容量電費過高;未進行無功補償,功率因素不達標會導致力調電費過高,等等。降低用電成本需充分挖掘各個環節,統籌兼顧好各個因素。對用電企業來說,需要有全生命周期的用電成本管控體系。用電設備初始配置階段,就要精確分析用電需求,合理配置變壓器臺數和容量,生產階段要根據生產情況合理制訂運行方案,選擇最優的容量電費計費方式,做好設備運行維護,全方位優化效率控制成本。
調研過程中某企業加壓站,裝接容量63000千伏安,兩臺31500千伏安變壓器一運一備,長期低負荷運行,最大月用電量145萬千瓦時,月均用電量40萬千瓦時,未同步建設無功補償裝置,功率因素僅0.74,單位用電成本達1.91元/千瓦時。該企業在設備配置和投入之初,對自身用電方式缺乏了解,沒有考慮到加壓站長期備用和短期運行的生產方式,最終表現為用電設施配置缺乏專業性、靈活性和兼容性。當地電網企業提供了解決方案,一是亟需增加高壓無功補償裝置,提高功率因素。二是可以暫停一臺變壓器,另外一臺冷備用,改用小容量變壓器供電,若不能由熱備轉為冷備,將基本電費收取方式由容量收取改為按需量收取。
調研過程中某紡織企業,安裝變壓器容量共計1000千伏安,卻按照一般工商業電價結算,僅僅改為大工業電價計費,單位用電成本就可以從0.989元/千瓦時降低到0.862元/千瓦時,降幅達到14.7%。根據分析,如果該企業能進一步擴大產能,達到當前參加大用戶直接交易的門檻,單位用電成本預計達到0.75元/千瓦時的水平,可再降低11.5%。
影響企業用電成本的制度因素
除了電價因素和企業自身挖潛外,影響企業用電成本的還有外部環境,最為明顯的就是一些制度性因素。
首先是市場壁壘??鐓^購電是參與市場交易的企業降低用電成本的重要手段。但實際上,電力交易中心成立近兩年時間,只有極少的用電企業真正能夠參與跨區購電。有文章指出,“省間壁壘問題突出”,強調“關鍵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預”。按照中發9號文件改革精神,政府對電力行業的管理方式從計劃轉向市場,放開發用電計劃,的確還有許多努力要做。表面上看,市場壁壘是政府的行政手段,但其實,根本的障礙在于輸電通道的放開。從實質上說,誰掌握了輸電通道,誰就掌握了跨區購電的價差收益。過去,電網企業的收益水平與銷售電價和購電成本兩個因素密切相關。輸配電價核定后,購電成本就成為核心焦點。應該說,購電成本對應的水火比以外水電發電量,就應該和放開發電計劃的火電機組一樣,向市場化交易的用戶開放。那么,更不要說計劃電量以外的外購電,也就是輸電通道,更應該向市場化交易的用戶開放。所以,這個市場壁壘,不論是省間的,還是省內的,核心是輸電通道向市場開放。一旦開放,必將有效降低購電成本。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跡象。
還有產權壁壘。調研發現,一些區縣的工業園區為吸引企業入駐,建設有大量標準廠房,并按飽和入駐情況為每個標準廠房投資配置了變壓器。企業入駐后,或單獨或共同使用園區配置的變壓器,按用電量分攤容量電費。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這些預先規劃建設的園區電力設施和用戶用電需求配置并不匹配,增加了企業的容量電費,或者當某個變壓器內用電負荷不足或波動較大時,就會導致共用企業分攤額外用電成本。由于產權屬于園區,企業也無法進行優化改造或處置。受資金約束或管理體制等原因,園區難以對這些電力設施進行優化改造。原本出于降低企業用電設施投入的目的,結果反而增加了后期用電成本。如果運行階段缺少維護管理,后續還會出現電損較高、電能浪費等情況,進一步抬高入園企業用電成本。對于這類園區配電資產,過去就只能選擇無償移交給電網企業。如果能在管理體制作出相應調整,允許市場上專業配售電公司通過代管、租賃、收購或者混合所有制改造等方式,用市場化方式經營,不僅可以盤活存量資產,還能創造效益。如果能在園區建設之初通過特許經營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建設配電資產,還能進一步減少政府財政資金投入。
亟待建立降成本的市場機制
按理說,降低用電成本是市場經濟下企業內生的天然的訴求。通過調研發現,很多企業降低用電成本的效果有限,有的并不具備降低用電成本的能力,有的甚至主觀意愿都不強烈。而反觀發電行業,這么多年來,不論是傳統的燃煤火電企業,還是風電和光伏行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不斷降低生產成本的強烈訴求、實際行動和效果。兩廂對比,主要差別就體現在市場意識及其發展水平上。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企業節能及綜合能源服務巨大的市場發展前景已逐步被關注。但客觀地說,通過調研發現,企業現階段取得的降成本效果,除了降電價以外,基本都是通過電網企業的服務實現的。在以電費收入或者過網費為收入來源的情況下,依靠電網企業來降低用電企業用電成本是缺乏長效激勵機制的。在當前的電力產業組織結構和電力體制機制下,售電公司和節能服務企業還很難把服務延伸到企業內部,通過綜合能源服務幫助企業降低用電成本。如何推動建立市場機制,用市場的方式服務企業降低用電成本,亟待解決。而這背后涉及到的更多是體制機制問題,也是此輪電力體制改革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
綜合起來,降低企業用電成本,不是單純的降電價。一是企業層面,要增強降成本意識,通過自身挖潛,特別是通過市場方式和專業化服務降成本;二是電價層面,優化電價結構和政策,同時加強電網投資和成本監管,通過電價降成本,三是市場層面,打破市場壁壘,放開輸電通道,允許水電參與市場,通過市場優化配置資源降成本;四是政府層面,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企業降成本創造良好的市場和政策環境。

責任編輯:電力交易小郭
-
現貨模式下谷電用戶價值再評估
2020-10-10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力用戶 -
PPT | 高校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解決方案?
2020-10-09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多能互補 -
深度文章 | “十三五”以來電力消費增長原因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2020-09-27電力需求,用電量,全社會用電量
-
PPT | 高校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解決方案?
2020-10-09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多能互補 -
深度文章 | “十三五”以來電力消費增長原因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2020-09-27電力需求,用電量,全社會用電量 -
我國電力改革涉及的電價問題
-
貴州職稱論文發表選擇泛亞,論文發表有保障
2019-02-20貴州職稱論文發表 -
《電力設備管理》雜志首屆全國電力工業 特約專家征文
2019-01-05電力設備管理雜志 -
國內首座蜂窩型集束煤倉管理創新與實踐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電線電纜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變壓器互感器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低壓微電網并網一體化裝置技術規范》T/CEC 150
2019-01-02低壓微電網技術規范
-
現貨模式下谷電用戶價值再評估
2020-10-10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力用戶 -
建議收藏 | 中國電價全景圖
2020-09-16電價,全景圖,電力 -
一張圖讀懂我國銷售電價附加
2020-03-05銷售電價附加
-
電氣工程學科排行榜發布!華北電力大學排名第二
-
國家電網61家單位招聘畢業生
2019-03-12國家電網招聘畢業生 -
《電力設備管理》雜志讀者俱樂部會員招募
2018-10-16電力設備管理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