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電公司盈利模式探討
新電改方案出臺兩個多月來,全國不少地方開始注冊成立售電公司。但是售電公司具體的盈利模式還未明確,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德州的售電公司運營模式,希望能給國內的售電公司帶來啟發。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在
在這個基礎上,售電商還會更進一步,針對用戶的用電行為提出節能建議。比如說建議在晚上11點之后給家里的電動車充電,而不要在早晨充電,這樣下來一個月預估會節約多少錢,用戶一看,可以省錢,可能就比較感興趣。再者,有的公司還會提供“鄰里比較”,把你的用電情況和周圍一個小區的平均水平對比,一對比發現自己省電程度超過了周圍80%的人,可能就會分享到社交網站上去。
總而言之,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點子。無論何種新產品,用戶喜歡或在意這一項服務,就會愿意多為一度電掏出1分錢,那德州目前的售電電價水平在約8—17美分/度之間,用戶愿意多掏出1美分,對于售電商而言就是盈利點。
第二,針對工商業用戶的能源管理服務。工商業用戶用電量大,功率大,他們對能源管理更為重視。如果一個煉鋼廠需要設置一個50個人的部門去搞電力市場分析、設備管理、節能方案設計,對于企業而言是非常大的成本,相比之下,它們更愿意找賣電給它的人——售電商。售電商對于電力市場、用電管理比工廠要熟悉得多,好的能源管理一年可以為企業省下幾十萬、幾百萬,這里的盈利空間就非常大。
第三,需求響應。需求響應并不是簡單的“豐枯電價”,正如上文所提到,用電高峰未必是電價高峰,售電商需要依據自己的準確預測,靈活地去處理,給用戶提供易于理解的、行之有效的、可以省錢的方案。
用電高峰的很多用戶需求是剛性需求,價格高,需求也無法減,橫豎要拿錢,用戶參與需求響應的積極性就會受挫。售電公司這時候就有了可作為的空間,可以根據用戶用電特性,提供“剛性需求響應”或“軟性需求響應”服務產品。售電商和用戶簽好相應的合同以后,硬性需求的響應和軟性需求的響應在實際操作中就不同了——硬需求響應就是,售電商告訴用戶,這個時候必須關閉幾臺空調,那么就一定要關掉,這是簽好合同的,只有按合同關了,售電商才可以給錢;軟需求響應更多是一個提示,售電商告訴用戶,如果你今天下午繼續用這些電量你可能要花多少錢,如果你省多少電的話需要多少錢。軟需求響應的產品就是大工業用戶所喜歡的了。
第四,分布式能源管理。比如說一個連鎖超市想要在自己的賣場屋頂建太陽能電池板,但如何管理這些發電、用電,這些發電是否上網?隔行如隔山,電力市場比普通商品市場又更為復雜,對于一個超市運營者而言這就很難。也就是說很多企業想建新能源,但不會管理。這種情況下,用戶還是傾向于去找自己的售電商。所以這對售電商而言,也是很大的一個盈利點。
總而言之,售電商想要賺到錢,一是需要好好參與市場——電力市場和其他金融市場,把成本降到最低;第二,通過好的產品設計、套餐服務,讓營收非常高;第三,通過創新服務,為用戶創造附加值,賺取收入。無論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
模式二:
1電力銷售和需求側響應
電力銷售包括電力躉售和自建電源銷售。售電公司可以從外部購電,賺取差價,也可自建電源,賺取增值。在售電公司發展之初,電力躉售是主要業務模式,降低外購電成本是售電公司的核心任務。在電價放開之后,如何購得低成本電量,如何利用電價波動降低購電成本將成為售電公司最重要的課題。
需求側響應也是售電公司的盈利來源。結合大數據分析和用戶負荷預測技術,積極進行用戶負荷管理,自建需求側響應設備,參與電網系統的調峰和調頻,賺取官方補貼或市場化收入。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深度文章 | 能源互聯網環境下的多能需求響應技術
2020-10-23能源互聯網,分布式電源,多能互補 -
秒懂:輸配電價核定的流程與要義!
2020-09-21電價,輸配電價,電力體制改革 -
如何挖潛區縣綜合能源市場?答案來了:規劃先行!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清潔能源,新能源消納
-
有話好好說——漫談售電合同爭議
2020-10-12售電合同爭議 -
金風科技今年交付量有望全球第一!
2020-06-30金風科技,風電機組,風電市場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