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云時代襲來 探究微軟Windows Azure Pack
面對新互聯網時代中的轉型壓力和新業務需求,越來越多的中國CIO和IT管理者發現自己已經別無選擇,必須要認真考慮云計算作為他們滿足業務創新需求的驅動力,尤其是借助混合云架構,以綜合利用私有云的安全性、可控性,以及公有云的經濟性、高效性和隨時隨地擴展性。
要構建一個既開放又穩定的云計算體系,基礎設施、應用和大數據是關鍵。基礎設施承載數據,上層應用從基礎設施中獲取數據;只有基礎設施穩定,才能有更好的業務體驗。毫無疑問,凌駕于基礎設施之上的云操作系統,就顯得格外重要。
目前,微軟是全球唯一同時提供跨越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服務的國際企業,并率先提出了實現“三云合一”統一管理的Cloud OS云操作系統。2013年5月至今,微軟公司還陸續在國內發布了包括:Windows Server 2012 R2、System Center 2012 R2、Windows Azure Pack在內的一系列企業級云計算產品及服務,持續為企業用戶帶來更好的云解決方案,向用戶提供適用于基礎架構、應用程序和數據的生態環境。
2014 開啟混合云時代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IT應用方式變革的重要支柱,云計算的發展促進了通訊領域、商業領域、社會領域的巨變。在大數據時代,云服務為成千上萬個領域的顧客提供了便利。據估算,全球云計算產業規模到2015年可達到430億到940億美元。
在我國,云計算產業鏈已經開始形成,虛擬化技術、分布式計算、大數據處理挖掘等創新成果開始應用,交通物流云、醫療衛生云、金融云、電商云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云的應用也正在推出,實實在在的云應用讓虛擬化的云技術逐漸落地結果。
國內企業對云計算的了解程度正在大幅提升。工信部最新調查顯示,國內近8成受訪企業對云計算有一定了解,而37.5%已經開始部署云計算應用。目前,云主機、云存儲、云郵件等資源出租型應用使用率達到約40%,未來40%用戶主要希望使用企業管理軟件、應用開發平臺、網絡加速等服務;并預計到2016年,企業IT架構將呈現混合形態,更多的用戶需要通過開放式的混合云解決方案來創造商機,推動差異化競爭,并降低運營成本。
進入2014年,我們發現“未來是混合云的時代”的觀點已經為越來越多CIO以及IT廠商所認可。作為集公有云和私有云優勢于一體的云計算模式,混合云部署能帶來靈活性、按需付費、共享資源、安全保障、更好的控制、更優化的時間配置等諸多好處。而對于那些糾結于使用私有云或者公有云的企業來說,混合云直接可見的益處在于可以將關鍵業務保留在內部設施上運行,把非關鍵業務放置在廉價的公有云上。
Cloud OS云操作系統締造全新云體驗
構建混合云可以說是一項復雜又復雜的工作,它所需要使用到的技術也都是真正的新興技術。企業CIO們必須要全局考慮好如何與現有企業架構的兼容、如何無縫連接公有云,以及如何管理好云應用和云服務。有人不禁要問:混合云計算現在真的能實現嗎?
回答當然是肯定的。中國已經有很多企業的IT部門在著手實施混合云計算了,比如凱撒旅游、錦江酒店、PPTV、金蝶和藍汛ChinaCache等。但是,整合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工作,要求實施者具有先進的思想和實用的技術。
選擇微軟Cloud OS云操作系統是一個不錯的嘗試。Cloud OS云操作系統以Windows Server和Windows Azure為核心,其中Windows Server負責交付私有云、Windows Azure主要交付公有云,二者相互結合即可在用戶數據庫、服務商數據中心,以及公有云上提供統一的平臺。目前,通過Cloud OS,用戶可以體驗包括Windows Server 2012 R2、System Server 2012 R2、面向Windows Server的Windows Azure Pack服務、Power BI for Office 365、SQL Server 2014和Visual Studio等在內的微軟最新產品和服務。
Cloud OS云操作系統所帶來的性能革新非常直觀。比如,在存儲性能方面,Windows Server 2012 R2的Storage Spaces使用SSD固態硬盤加HDD硬盤,提供基于策略的分層(tiering)功能,優化了虛擬化存儲的成本和性能。過去只有昂貴的存儲區域網絡(SAN)才能實現的高速性能、可靠性和可用性,現在只要原來幾分之一的成本就能在行業標準磁盤上實現了。
在SDN創新方面,基于Windows Server 2012 R2中的Hyper-V網絡虛擬化技術提供了許多內置功能(如點對點VPN網關),在物理網絡和虛擬網絡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實現了無縫混合連接。同時Syst

責任編輯:張星光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