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指數解讀:警惕汽車限購城市后遺癥
10月28日,中國新能源汽車指數2 0版(以下簡稱NEVI)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9月NEVI綜合指數為33 9,較上月上升2 4。其中,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為上海、深圳、北京、廣州和杭州。 作為一個以單一數值概括中國新

作為一個以單一數值概括中國新能源汽車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標,財新傳媒推出的NEVI,旨在用大數據解讀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城市的前進步伐,客觀、科學、前瞻地反映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程,呈現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鮮明的城市特色。
從數值上看,本月NEVI綜合指數繼續呈現上行趨勢,上升幅度符合預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層面的分項指數構成上,北京市本月NEVI綜合指數從過去一年的穩居前兩位突降為第三名,其背后變化的動因值得我們特別分析和警惕。
回顧北京市新能源汽車今年的推廣情況,截至前三季度,北京市年內已注冊新能源汽車數量超過4.6萬輛,占全國總量超過20%。由于北京市針對新能源汽車實施總量控制,2017年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總量僅為6萬輛;如果不考慮燃油車換購新能源汽車,這意味著2017年最后三個月北京市新增新能源汽車不到1.4萬輛,月均不足5000輛。
類似的情況不僅是北京市獨有,截至2017年三季度,全國范圍內已經有8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貴陽、石家莊、天津、杭州和深圳)對居民汽車消費實施了限行限購的措施。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上,上述8個限購城市中6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和天津)針對新能源汽車的上牌和使用出臺了特殊的優惠和鼓勵政策。
站在新能源汽車企業角度分析,選擇京滬等限購城市銷售推廣新能源汽車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相對于非限購城市而言,限購城市對于新能源汽車銷售推廣不僅給予充分的財政補貼和扶持政策;而且限購城市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水平和相對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認知為新能源汽車銷售推廣帶來諸多便利。體現在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結果上,上述8個限購城市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注冊總量占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總量的59.2%,
但事物總是存在正反兩面。雖然限購城市在新能源汽車銷售推廣上存在諸多有利條件,但以京滬為代表的限購城市均出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新能源汽車備案制,以限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產品準入。我們姑且不去評價新能源汽車備案制本身的合理性,從準入結果上看,截至2017年9月底,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已公布符合條件的五個批次“北京市示范應用純電動小客車產品”中,國產新能源車型數量僅54款,而同期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國產新能源乘用車數量已達324輛。簡單的說,在符合工信部推薦標準的新能源乘用車產品中,僅16.7%能夠進入到北京市地方目錄。
更重要的是,以京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在汽車保有量上已經趨近于其能夠承受的極限。以上海市為例,2020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目標為26萬輛,扣除2017年之前的10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存量,上海市未來每年新能源汽車凈增量僅4萬輛;同樣,北京市針對新能源汽車實施總量控制,2017年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6萬輛。總結來說,京滬兩地每年可供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爭奪的蛋糕規模僅10萬輛。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的不斷推出,我們相信新能源汽車必將在更多更廣泛的城市中得到推廣應用。我們需要充分利用汽車限購城市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上的諸多有利條件,但更需要警惕汽車限購城市未來可能的后遺癥。著眼于新能源汽車更加長遠的發展,這不僅需要市場先行者在城市布局上提前考量,更需要在商業模式上及早創新。
2016年3月由財新聯合數聯銘品公司(BBD)共同推出了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NEI),力圖用實時動態大數據的挖掘方法,量化中國新經濟的發展狀況。
截至目前,新經濟系列指數已陸續推出:中國新能源汽車指數(NEVI,原NEVEI指數)、中國數字經濟指數(DEI,原CDEI指數)、伊利中國消費升級指數(NECI)、劍南春一帶一路指數(BRI)、朗詩?中國ESG 景氣指數(ESGDI)。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