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等 發布新能源汽車低溫電池技術
在2022年冬奧會期間,如大規模使用新能源汽車,車輛將面臨-20℃至-30℃的低溫工作環境,此時,電動車輛動力電池的充、放電特性將變差,容量和壽命也會衰減。如何破解這一難題?近日,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在面向冬奧
在科研團隊的努力下,北京理工大學、中信國安盟固利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和美國EC POWER公司合作,開發了超低溫區域帶自加熱技術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系統產品,并進行產業化量產。
據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北京市新能源汽車聯席會專家組首席專家孫逢春介紹,該電池系統可適用于更低的溫度,-30℃時基于自加熱的方式在幾十秒內使電池溫度上升到0℃以上,從而激活動力電池的正常應用,該技術通過物理方法解決電池低溫問題,適用于各種電池體系,徹底解決了電動汽車在冬季續駛里程急劇下降、無法啟動、衰減、安全隱患等諸多難題,對電動汽車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據悉,全球首批全氣候電動汽車將于今年12月底發布,然后前往漠河等高寒地區進行-45℃左右的實驗。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