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季度電動汽車發展指數 中國位居第一
2016年第四季度的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對“技術”指標的計算方法進行了更新。我們針對一些衡量技術表現(安全功能、主動安全)的個別方法進行了調整,并相應增加了“車載充電技術”這個項目。總之,與之前版本的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相比,這些變化改變了技術指標的水平。新的充電技術衡量因素也導致各國的排名發生了變化。
2016年第四季度的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首次包含對2018年的預測,而2017年的指數則首次包含對2019年的預測。增量數據在所有市場的“行業”得分中均有體現。然而,這并未影響不同市場之間的排名變化。因此,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與此前指數之間的可比性并未因此受到影響。
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中“市場”指標的閾值也有所變動。隨著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市場上的不斷滲透,按0-5分的測量閾值對其進行重點評估就顯得至關重要。對于這一指標,要拿到最高的5分,相應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份額要達到1%。與之前的指數相比,更高的閾值也降低了各國的市場評分。
圖4:法國電動汽車平均售價上漲,德美兩國高價車型占據市場主要地位
資料來源:亞琛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羅蘭貝格
圖5:大多數國家研發補貼穩定,中國補貼力度大幅領先
資料來源:亞琛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羅蘭貝格
圖6:中國繼續保持在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上的領先地位,美德兩國分列第二與第三位
資料來源:亞琛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羅蘭貝格
圖7:中國超過日本,成為電池生產領導者,韓國和美國都有大幅增長
資料來源:亞琛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羅蘭貝格
圖8:2016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幾乎翻了一番,在電動汽車市場層面大幅領先;日本市場銷量下滑
資料來源:亞琛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羅蘭貝格
圖9: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根據三大指標對比各個國家的發展狀況
資料來源:亞琛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羅蘭貝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