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市場開放或致售電公司加速分化
南方能監局近日發布的《廣東調頻輔助服務市場交易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指出,調頻市場交易組織采用日前報價、日內集中統一出清的模式。調頻服務提供者在日前進行發電單元里程報價。技術支持系統將報價信息封存到實際運行日,實際運行日以小時為周期集中統一出清。試運行及正式結算工作于9月1日正式開始。
《規則》一經發布,便引起電力行業內對廣東電力現貨市場預備開放的討論。《規則》是否釋放了國內首個現貨市場開放的信號?對售電公司又意味著什么?
現貨市場開放仍待時日
“這個文件本質上還是輔助服務補償機制的一個變種,但確實是廣東現貨規則體系的一部分。”有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規則》的發布實際上并不能代表現貨市場即將開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完善了廣東電力現貨市場的規則體系。
據了解,自去年以來,廣東就陸續出臺關于調頻輔助服務市場規則建立的文件,以推進現貨市場規則體系完成。因此,此次發布的《規則》進一步完善了廣東電力市場的規則體系,加快構建了調頻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為電力現貨市場的推進奠定基礎,但并不能單一地認為現貨市場即將開放。
對《規則》中提到的日前、日內交易,華北電力大學電力市場所研究員解力也表示:“現貨是指電能量的日前、日內交易,而《規則》提到的是輔助服務的日前、日內交易,電能量與輔助服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商品,不能認為出現‘日前、日內’就等同于‘現貨’。”
實際上,目前國內在運或在建的輔助服務市場基本都采取日前報價、日內集中統一出清的方式,如東北、福建的調峰輔助服務市場以及山西、山東的調頻輔助服務市場。
“廣東現貨市場確實在緊鑼密鼓準備,市場規則也已基本編制完成。但廣東電力市場初期打算采取調頻輔助服務市場與現貨電能量市場獨立運行的方式。”解力也說。
競爭激烈多措應戰
現貨市場一旦開放,售電公司將面臨一場“惡戰”。
廣東交易中心近日發布的《廣東電力市場2018年半年報告》顯示,在廣東電力市場規模擴大的背景下,售電公司利潤與同期相比卻在銳減。今年上半年,廣東電力市場交易規模723.6億,比2017年同期增長47.76%;而廣東售電公司獲利1.4億元,與2017年同期下降近77.46%。
曾讓所有電力市場主體“惦記”的“億萬蛋糕”如今生存空間越來越窄。在此背景下,售電公司如何備戰現貨市場?
解力也表示, 售電公司想立足現貨市場,要做好基礎數據的搜集。“數據搜集可用于對未來價格進行基本判斷、設計對應現貨的服務套餐、提升負荷預測能力。”
“此外,搭建規則研討團隊也十分重要。能夠第一時間充分交換對規則的理解和各類市場主體的看法;還要搭建售電/客戶平臺,因為現貨必然帶動售電公司向精細化專業化運作。”解力也說。
而從宏觀角度看,上述業內專家表示,一旦打開現貨市場,售電公司將會出現劇烈分化,其收購發電資產是必由之路。“認真準備現貨的,應該是擁有發電背景的售電公司。獨立售電公司不需準備現貨,因為很快就會退出批發市場,退回二級零售市場中,給一級市場上的售電公司當代理。”
那么,當具備資質的售電公司進入現貨市場后,該如何延伸提供服務能力?
國網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湯芳告訴記者,售電公司可以將重點轉移至提供綜合能源服務。“就目前來看,單純售電服務已滿足不了其需求,只有提供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才能更好地提升客戶依賴性。根據自主模型進行測算,2020年,綜合能源服務市場是千億級市場。售電公司最貼近客戶,具有天然的業務延伸優勢,可以順勢拓展至其他綜合能源服務,增加利潤增長點。”
針對售電公司提供差異化綜合能源服務,湯芳建議,售電公司應立足自身背景、資源和技術優勢,拓展服務內容。“要放眼長遠,以‘提供集成創新能源解決方案’為目標,加強技術儲備,創新商業模式。”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