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改深化看廣東 | 現貨市場領頭羊+優化售電市場結構
現貨市場建設穩步推進 廣東走在全國前列
從大環境來說,本輪電改目前已成功邁入傳統電力交易市場與集中競價交易市場并行的階段,江蘇、山東、廣東等省份電力集中競價交易常態化展開。為打破傳統電力的計劃銷售體制,打破發電、電網企業一方獨大的局面,融入市場機制,電力體制改革一路高歌猛進,現貨市場應運而生。從2015年的方興未艾到2017年的穩步推進,第一批試點選擇南方(以廣東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東、福建、四川、甘肅等8個地區。其中廣東的電力現貨市場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去年發布的《廣東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表明將在今年12月底之前開展電力現貨市場的模擬運行。進入2018年更是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連發三則文件推進現貨市場建設。
在廣東電力市場2018年半年報告中提到,2018年上半年廣東電力市場積極推進“中長期+現貨”的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南方(以廣東起步)現貨市場建設。按“1+8”的規則體系,編制了現貨交易規則和配套細則初稿,配合監管機構和政府部門開展4次集中討論和2次專家意見征集。雖然現在這一全國首個現貨交易規則還沒有正式發布,但隨著調頻輔助服務在9月1日起開始試運行,相信規則也將于近期公布。
在我國的電力市場中,將日以上的交易稱為中長期交易,將日前及日以內的交易稱為現貨交易。除云南擁有日前市場以外,現行的都是電力中長期交易,廣東目前的交易方式及規則如下:
不同于中長期交易提前確定大部分的交易電量并鎖定價格,電力現貨交易充分考慮次日電網運行邊界條件及物理約束,通過集中優化,以發電費用最低為優化目標,決策次日的機組開機組合及發電出力曲線,實現電力電量平衡、電網安全管理和資源優化配置?,F貨市場更加凸顯了電力商品的特殊物理屬性,也可以為市場主體提供一個修正中長期發電計劃的交易平臺,減少系統安全風險與交易的金融風險。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需電力用戶申報未來一天的用電需求計劃曲線,交易的不再是無差異的整體電量,而是有差異的負荷曲線,又會增加偏差考核風險。對于即將到來的現貨交易,你有什么設想?
紅利傳導至用戶終端 優化售電市場結構
在廣東電力交易中心日前發布的《廣東電力市場2018年半年報告》中顯示今年的電力交易規模較2017年增幅較大,上半年市場化交易總成交電量達1322.9億千瓦時,是2017年上半年的兩倍多,并且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目標1000億千瓦時的交易電量。眼看蛋糕越來越大,售電公司的收益卻大幅減少,而用戶側獲得了更多電改紅利。
售電公司獲利的大幅縮水不僅與價差的持續收窄有關,畢竟用戶實際結算獲利分成已經從80%到了94%以上。說明廣東著力將電改紅利傳導至用戶終端,同時售電公司只靠賺價差獲得盈利更困難了,就算是雄厚資金和渠道傍身的大佬們也要更加小心了,畢竟一旦失手賠的也更大。這迫使售電公司對自身戰略定位進行思考并進行轉變,采取措施增加客戶忠誠度和黏性,從深層次來說優化了售電市場結構,推動售電的良性競爭和長遠發展。
廣東電力市場交易規模逐年遞增,電力體制改革也越來越深入。從國家宏觀政策來看 ,任何性質的壟斷都將被打破,電廠壟斷也不例外,市場放開條件下售電雖然危險重重潛力卻也無限。雖然現階段依然存在部分地區擁有發電廠背景的售電公司一家獨大的狀況,其他企業完全可以將眼光放在微電網、碳交易、節能產品、合同能源管理、電能替代、電力大數據、電力顧問、電力管家、電力設施維護等增值服務上,盈利同樣可觀。增值服務就是售電企業打開未來的一把鑰匙,這把鑰匙鎖住的是紅利,而新電改政策的核心就是放權讓利,讓電力客戶享受到能源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紅利。近日,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出臺《競爭性業務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完成了“1+8+5”方案的頂層設計,明確要構建綜合能源服務體系,為加快向綜合能源服務公司轉型、創建世界一流企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站在新一輪電改的3年節點,無須回避改革進入“深水區”的痛點難點,也不會面對改革的“硬骨頭”而止步不前。改革我們永遠在路上。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