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電量下滑局面下 預控電費回收風險的策略與思考
近來看到一份某市供電公司2017年第一季度營銷報告,憂喜參半。憂的是這家公司在第一季度售電量累計完成64.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54%,全地區33家月用電1000萬千瓦時及以上重點用戶中竟有21家用電出現負增長,也就是說真的出現了售電量下滑的局面;而喜的是這家供電公司第一季度累計發行電費卻同比增長0.12%,電費回收率達到100%,全地區仍保持無陳欠電費的局面,而第一季度累計完成全口徑售電平均單價,同比有所上升。
01售電量下滑在所難免
造成售電量下滑或增長不明顯,眾所周知的原因是受到各種危機的影響,售電量增長幅度不大乃至繼續下滑的趨勢一時難以得到遏制,并將在一段時期繼續蔓延和擴大。這個地區鋼鐵行業、有色金屬冶煉、礦山采掘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等高耗能行業出現用電量大幅度下降,正說明了這些行業無不被陰云所籠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企業為了減少生產成本,更多的使用其自發自用電量,用網電量相應減少,供電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也相應降低。本文提及的這家供電公司市場占有率完成90.04%,同比降低0.18個百分點。
用電量歷來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誰都不希望售電量下滑,然而這并不能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恰如金融危機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它的爆發,但是它還是氣勢洶洶地來了。從這層意義上來講,我們有充足的理由說明售電量下滑的原因。
當然,我們也不能被動消極地應對這種局面,應充分認識銷售市場面臨的嚴峻形勢,采取靈活的營銷策略,開發潛在市場,培育新的電量增長點。如:
提高市場分析預測的前瞻性和實效性,圍繞國家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的重點領域,切實做好供電服務工作,確保重點工程的用電需求;
大力實施市場開拓不范項目建設,配合國家新能源汽車不范工程,完成熱泵、電力蓄能等能源替代技術應用計劃,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市場的比重;
優化業擴流程,加快接電速度,促進新增客戶早投產、早用電;
完成市場需求對電網規劃和建設的導向作用,優先安排有利于增供擴銷的電網建設改造項目;
加強計劃檢修管理,推行與客戶同步檢修、集中檢修、狀態檢修、零點檢修和帶電作業,加快故障搶修速度,縮短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和故障搶修時間等等。
如果這些方法和措施得力,那么對于增加售電量勢必產生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盡管不能說可以從根本上扭轉局面,但是起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緩解售電量下滑的這種態勢。其實這同抵御自然災害是同一個道理,天災不可避免,人確實不能違背自然規律,貿然與之為敵,但是我們可以采取包括以預防為主的種種措施,盡量減少和挽回災害給我們造成的損失,這才是應對的上乘之策。
02欠交電費沒有道理
供電公司是企業,電是商品,供電企業以賣電為主要經營活動,供電企業把電費回收當成第一經營指標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歷史的教訓實在沉痛而深刻,若干年前,當欠費成為一種社會頑癥時,供電企業曾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不僅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也給發電企業帶來難以估量的后果,而全國高達數億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的陳欠電費被陷入了“黑洞”,給國家資金造成了嚴重流失。所以,供電企業的營銷政策從此三令五申地嚴肅規定,決不允許發生新的欠費,電費回收工作成績與政績考核、績效工資掛鉤,對于不能完成電費回收指標的供電公司實行一票否決制,要求各供電公司制定措施,落實責任,層層考核,做到壓力傳遞,提高全體營銷人員在電費回收工作中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如果說這僅僅是從供電企業的角度來闡述“欠產不能欠收”的道理,那么一系列由國家及有關行政部門制定的法律法規,也一再申明了用電不能欠費的法理所在。如果說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那么同樣世界上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免費的用電”,誰用電誰付錢,這是再淺顯不過的道理。輕者,欠費是一種違反供用電合同的行為;重者,欠費乃藐視了法律的尊嚴,理所當然地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被強制停電只是一種手段。而歸根結底欠費者要如數償還,還要如數交納利息,“老賴”決不會賴到一點便宜。
誠然,當前的經濟形勢對于眾多企業都帶來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影響,但是以電費的欠交來減少或抵消這種影響的道路根本是行不通的。而令人奇怪的是總有地方保護主義來充當欠費者的保護傘。如本文提及的這個地區有一家大型化工企業,從今年1月份起由于資金短缺而出現了嚴重的欠費,各月電費付款達不到應付款額的三分之一(月電費正常付款應在1億元左右),因為這家企業是該市利稅大戶,有關部門一再說情,請供電公司予以通融,但是供電公司還是頂住了壓力,及時采取了停電措施,并反過來督促有關部門幫助企業從銀行貸款,于是如數收回了當期電費。
其實,目前的經濟形勢所產生的影響并不是能將電力企業排除在外,供電企業售電量下滑本身就是所造成的后果。電量的下滑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供電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并不因為電量下滑而降低,實際上,售電量越大成本越低,反之售電量越低成本越高,這是一個常識性的道理。另外這次售電量下滑,不同于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的那種“供大于求”的情景,當時供電企業為了促進增供擴銷,可以實施種種優惠政策,而當前國家嚴格限制電價,不允許對高耗能企業實施優惠政策,特別為了保持穩定局勢,指望以提高電價來改善供電企業經營狀況的希望非常渺茫,如果我們不能適應形勢,增強應變能力,很可能出現供電企業虧損的現象。
由此,隨著售電量下滑所帶來的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使電費回收工作風險增大,收費及清繳工作面臨很大的壓力。比如還是這個地區一家著名的大型鋼鐵企業,從今年2月份開始用承兌匯票結算電費,3月份這家鋼鐵企業發生電費2.72億元,全部利用承兌匯票繳納電費,由此可見,這家大型鋼鐵企業的資金運作出現了緊缺。另外,城市供暖、供水等公益性行業的電費回收一直是難點,經過這個地區電力公司的嚴防死守,當期電費勉強實現按期結零,但是在整個經濟發展被各種危機籠罩的大環境下,這些行業資金運作較之以前更為困難,再者這部分的電費回收還關系到行風建設等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拖欠電費的局面。
總而言之,供電企業既然在市場經濟中是具有主體地位的企業,就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在電費發行中不應該出現欠費,這樣才能確保供電企業的正常運營。倘若供電企業被欠費捆住了手腳,這決不僅僅是關乎供電企業本身的生存與發展的問題,其產生的連鎖反應給發電企業帶來的將是極大的災難。我們說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只有電力興,才能經濟興。電費是什么?是電力行業為之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血液,沒有充足而新鮮的血液,何談經濟命脈的暢通?電力行業舉步維艱,陷入缺少資金的怪圈,何談整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即使度過這次金融危機,后路也是難于上青天!
03預控風險顆粒歸倉
售電量下滑與收繳電費固然有一定的聯系,也就是說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給收繳電費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增加了一定的風險,但是兩者之間并不是非此即彼,欠產非得欠收,相反,在欠產的情況下,供電企業更要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真正做到電費顆粒歸倉,確保完成全年電費回收任務,而決不發生新的欠費。
金融危機增大了電費回收的風險,預控風險才是必由之路。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要繼續強化“一把手”作為電費回收第一責任人,將指標、責任、措施逐級落實到人,嚴格電費目標管理,嚴抓、嚴管、嚴考核,要突出重點,管理到位;采取電費回收口監控、月分析、季通報、年兌現的方式,加大電費回收全過程的監控和督導力度。
密切注視用戶經營情況,做到事先預防
按照《電費回收預警處理辦法》的規定,有針對性地制定電費回收預警方案,做到重點跟蹤,全方位預防,重點跟蹤用電大戶、高耗能行業用戶、合資經營和外資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一旦出現欠費苗頭,立即按電費預警方案,規避電費回收風險。
加大負控、IC卡表的安裝使用范圍和管理力度
對能實現負控、IC卡表購電的用戶采取預付電費的方式收費。另外對用電大戶,按《供電營業規則》規定,實行分次收費,每月收費次數不得低于3次。對中小型動力戶和居民電費回收也要加大催收力度。嚴格執行供用電合同,對于嚴重存在欠費風險的用戶,必要時可依法實行停限電措施,不要輕易提出“催費不停電”和“欠費不停電”等有悖于電力法律法規的口號。
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電費繳納方式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的要求,協調做好承兌匯票在電費結算中的應用。對于以現金方式繳納電費確有困難的企業,可以采取以支付現金為主,繳納承兌匯票為輔的方式繳納電費,還可以適當地開展以實物代替電費抹賬工作。
構建和諧的電費回收環境
抓住當前國家的各種經濟政策,尤其要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和匯報,爭取政府的理解與支持,正確處理電費回收與社會穩定的關系,切實解決電費回收的難題。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