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售電公司退市,再次肯定“專業的事要由專業的人來做”
近日廣東兩家售電公司自愿退出市場的消息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因為在此之前,早已有不少省份出現售電公司自愿退出市場的先例。但仍不禁讓人思考賺錢效應光環不再的情況下,售電公司存在的價值是什么?
回想2016年廣東電力市場啟動我國歷史上首次有售電公司參與的集中競價交易,市場氣氛活躍,場面盛況空前,售電公司從年初的13家猛增至年末的200多家,恍如昨日,令人感慨萬千。
據調查結果顯示,將近六成以上的售電公司都是處于注冊了沒有開展業務,也存在退出交易中心公示的記錄、在相關行業群發布股權轉讓的信息、尋求合作伙伴的情況。
售電公司到底有什么用?
一.為用戶提供專業化的購電服務是售電公司立足的根本
由于大部分電力用戶都不是電力行業的,對電能生產、輸配成本,以及電力市場供需情況等都缺乏專業知識,也沒必要在這些方面投入過多精力,因此由專業化的售電公司提供購電服務就非常重要了,這也形成了售電公司的社會分工。當然,由于市場機制設計的問題,售電公司的專業能力不一定能發揮出來,比如當前廣東的月度電量集中競價,97%以上的用電側主體(包括售電公司和大電力用戶)都報0價,毫無技術含量可言,需要改進市場設計。月度電量作為同質化的商品,也體現不出技術含量,應逐漸建立帶電力曲線的市場交易。
二.在市場初期,對啟蒙和教育用戶有極大的作用
此前筆者已談到,市場主體權利意識的覺醒是真電改開始的標志,市場主體的權利能否依法得到保障也是市場改革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中發〔2015〕9號文對于市場主體自由競爭和自主選擇的權利有多處明確表述。由于長期的體制、觀念束縛及電力行業的復雜性,電力用戶的市場主體意識尚未充分覺醒,不了解自己還有用電選擇權。而“9號文”則為電力用戶選擇權的實現指明了方向。“9號文”發布后3年多來的改革實踐中有不少問題,但電力用戶收獲了改革紅利,市場主體意識得到啟蒙,使他們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的自主選擇權。
從廣東的電力市場改革實踐可以看出,售電公司作為最活躍的市場主體,在爭取客戶的過程中對電力用戶的啟蒙起了極大的作用。由于我國長期缺電,曾形成嚴重的“重發輕供不管用”傾向。當前我國電力裝機容量和電網總規模均居世界首位,而經濟增長和電力需求增速放緩,發電容量過剩,電網投資冗余,電力工業發展應轉向以用戶為中心。同樣,由于大部分電力用戶都不是電力行業的,需要專業化的售電公司在市場為其代言。
三.作為電力市場的“鯰魚”,對于激活市場競爭也有巨大的作用
市場上活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想方設法的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墒请m然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但卻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直到船長去世,謎底才揭開。原來是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里放進了一條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后,由于環境陌生,便四處游動。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四處躲避,加速游動,這樣缺氧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也就可以一直保持生鮮。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售電公司的介入,在為用電用戶提供更好服務的同時,也激活了市場競爭,給行業內的“先進機組”提供了更多機會,倒逼發電企業積極進行改造升級,提高發電效率和產能利用水平。從廣東電力市場改革的實踐來看,售電公司的“鯰魚效應”凸顯。在2017年末的長協大戰中,售電公司作為發電企業的“馬甲”,爭奪電力用戶,對于打破發電企業聯盟,促進競爭起了積極的作用。
四.作為能源服務(增值服務)的載體
由于體制障礙等方面的原因,我國專業化的能源服務發育并不充分,各方面基礎都比較薄弱,但是本輪電改催生了發展能源服務的極大熱情,尤其是資本市場和非傳統電力企業的熱情。中發〔2015〕9號文提出“全面放開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市場。鼓勵專業化能源服務公司與用戶合作或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設分布式電源。”(第三部分“近期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第23條)。能源服務必定以用戶為中心,隨著電力市場改革的推進,售電公司的業務也不僅僅局限于購售電,將成為能源服務(增值服務)的重要載體。
五.作為社會資本進入傳統上封閉的電力行業的入口
國電力行業的特點是以國有資本(又分為中央國企和省、市各級地方國企)為主體,外資、民營等多種所有制經濟形式共存,相對來講比較封閉,在輸配售電環節尤其如此。中發〔2015〕9號文提出“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為社會資本進入配售電環節提供了途徑。三年多來,國有、民營、上市公司等不同資本類型的售電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成立,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有力地推動了電力體制改革。售電業務相對來講屬于輕資產運營,是社會資本切入電力行業的“快捷通道”。售電公司在進入電力市場競爭,獲得一定的經驗,完成一定的技術積累后,可以向重資產、技術密集型的配售電公司轉型。
電力市場會越來越開放,進入的主體就會越來越多;市場規則會越來越完善和成熟,這就需要熟悉規則的人來操作,未來現貨市場對這類人才的呼喚力度會更強。
售電公司的價值本該如此,有專業的團隊,懂得如何利用市場規則為電力用戶分散風險,獲得收益;懂得挖掘客戶用能需求,達到用能高效,降低成本的效用。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售電公司退出,這些公司可能是由于缺乏價值取向而失去了客戶,但是我們也要有成熟的市場機制,確保那些為市場、用戶創造服務的企業能夠生存和發展下去。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