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李佐軍詳解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過去的一年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全年的中心工作已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重點工作,而且范圍有所擴大,改革將進一步
其一,節能環保產業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產業組織結構、企業結構不合理等方面。如節能環保企業規模普遍比較小,行業集中度不夠,跟其他傳統產業相比,產業組織結構和企業結構都有待優化。
其二,行業發展質量不高。突出表現在高附加值的產品或服務還不多,很多節能環保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國際市場競爭力缺乏,品牌還沒有真正打出來。
其三,行業創新能力不夠。雖然節能環保行業需求很大、前景廣闊,但是目前行業的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不管是行業創新所需的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還是相應的體制、機制條件,都有待培育和建立。
其四,行業市場秩序不完善。一方面,部分節能環保行業還存在壟斷,使得企業間不能公平競爭;另一方面,有的節能環保行業存在較嚴重的產能過剩、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等問題。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什么?
李佐軍認為,節能環保產業是綠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分析說,廣義的綠色產業包括以下內容:一是節約型產業,包括節能產業、節地產業、節水產業、節材產業等;二是環保產業,包括環保消費品產業、環保設備制造業和環保服務業;三是生態產業,包括生態農業、生態林業、水務產業、沙漠產業、海洋產業等;四是綠色制造業,是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制造業,比如新能源汽車制造業等;五是高新技術產業,包括IT、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機器人產業等,相對于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依賴資源程度低、能源消耗比較少、環境污染比較小;六是綠色服務業,包括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業等,這些服務業相對來說也是資源消耗比較少、環境污染比較小的產業。
節能產業也可分為三類:一是節能產品制造業;二是節能裝備制造業;三是節能服務業。“從綠色產業的內容、內涵來看,節能環保產業是綠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綠色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是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之一”,李佐軍說。
李佐軍認為,同其他產業一樣,節能環保產業也要與時俱進,也面臨轉型升級的艱巨任務。值得指出的是,“轉型與升級是兩個含義不同的概念,轉型是從這邊轉到那邊,從高碳轉到低碳;升級是從下面升到上面、從低附加值升到高附加值。”李佐軍為節能環保產業轉型升級指明了以下幾個方向。
首先是產業或產品服務化。以前是傳統制造業在整個產業中的比重比較高,但今后是服務業的比重不斷提高。產業或產品服務化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節能環保產業也是如此,今后節能服務、環保服務的發展空間會日益擴大。
第二是產業或產品高端化。服務化是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高端化是產業內部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級、不斷提高產業產品技術和知識含量的過程。之所以產業升級要高端化?是因為:一則消費結構在升級,消費者的需求提升了,企業產品或服務不高端化,就滿足不了高端的需求;二則高成本時代悄然到來,企業必須推進產業產品高端化,才能消化一系列的高成本。
第三是產業或產品特色化。每個企業都要依托自己的特色資源,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或產品,提高特色競爭力。只有有特色,才能形成優勢,只有有優勢才能形成競爭力,只有有競爭力才能可持續發展。
第四是產業或產品集群化。相關產業或相關企業在一個特定空間內扎堆,即為集群化。產業集群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運輸成本、營銷成本、學習成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等;產業集群可以提高規模經濟、范圍經濟、網絡效益、集聚效益等。如何促進產業或產品集群化?第一要爭取成為產業集群中的種子企業;第二要善于利用行業組織(如商會、協會、促進會等)等來發展產業集群;第三要高度重視產業集群中中小企業之間的分工協作關系。
第五是產業或產品品牌化。即要發展品牌產業、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家、品牌工藝等。在國際競爭中,我國的產業或產品大多位于微笑曲線的中間環節,只能賺到微薄的利潤。因此,推進產業或產品品牌化,就要努力向微笑曲線的兩端——研發、設計、營銷、品牌發力。品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品牌意味著制高點,意味著高附加值的實現。
第六是產業或產品綠色低碳化。節能環保產業本身就是綠色低碳產業,所以節能環保產業的產品或服務必須符合節能、低碳、環保的要求。綠色低碳是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若僅有一塊綠色低碳的牌子,而無實質內容,還是會被浩浩蕩蕩的綠色低碳潮流所淘汰。
第七是產業或產品融合化。即產業之間要相互協作、取長補短、交融發展。每個企業一定要緊緊抓住自己行業中的高新技術環節去尋找新的突破口,圍繞行業中的高端環節矢志不渝地努力,在產業融合中提升競爭力。
第八是產業或產品國際化。即要積極主動地參與產業鏈的全球分工協作,分享全球分工協作的好處,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參與國際化就沒有出路。
第九是產業或產品信息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所有企業、所有行業都必須信息化,舍此別無它途。
第十是產業或產品智能化。德國工業4.0實際上是智能化的一個代表,日本的智能化水平也很高。節能環保產業也不能置身于智能化之外,對那些有污染和危險的工作來說,由機器人替代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企業具體怎么辦?
對于從事節能環保產業的企業而言,面對正在深化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面對機遇挑戰并存、整體偏于利好的形勢,企業具體應該怎樣做?李佐軍給出了如下建議。
建議一,認清新形勢。要認清我國經濟已經由原來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入到中高速增長階段這樣一種新形勢;要認清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已經進入新階段、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要認清全球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已成為潮流這樣一種新形勢。
建議二,抓住新機遇。李佐軍認為,一個行業是否具有發展潛力,一是看這個行業符不符合消費結構升級的方向,能不能滿足“學樂康安美”的新消費需求;二是看這個行業符不符合綠色低碳的世界潮流;三是看這個行業符不符合“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的方向;四是看這個行業符不符合政府政策鼓勵的方向。很顯然,節能環保行業總體符合上述方向。因此,節能環保產業本身就是機遇產業,一定要使勁抓住。
建議三,迎接新挑戰。挑戰比較大的行業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行業”;資源能源密集型重化工行業,如鋼鐵、煤炭、電解鋁、玻璃、造船、冶金、石油、石化等;房地產等泡沫比較大的行業;受移動互聯網沖擊比較大的行業等。
建議四,培育新的意識。一是要有抱團意識,在經濟相對低迷的時期,靠單個企業不能支撐發展,怎么辦?相互抱團,整合資源,共渡難關,共謀發展;二是要有底線意識,也就是說一定要把最壞的情況想到,并提前做好預案。
建議五,找準新的定位。準確的定位非常重要,一是定位決定成敗。有人說細節決定成敗,這需要一個前提:定位正確。如果定位錯了,細節做得越好,在錯誤的道路上就走得越遠。二是定位是第一生產力。企業的定位來自于企業決策者。因此,決策者的作用非常關鍵。對于企業來說,企業家就是第一生產力。同樣一個企業,因為換了董事長或總經理,企業面貌可能煥然一新。企業有了正確的定位,就可以少走彎路,節約資源,形成生產力。在目前的形勢下,企業一定要保持定力,緊緊抓住優勢定位不放,切忌朝三暮四,盲目多元化,否則,多半會失敗。
建議六,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圍繞新的定位,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如圍繞上述有發展潛力的行業開發新的產品或服務。
建議七,制訂新的戰略。戰略對企業很重要。在當前形勢下,每個企業應根據自己的特點制訂相應的戰略。比如創新圖存戰略,即通過創新圖生存,通過創新殺出一條血路的戰略;比如產品轉型升級戰略;傍大樹戰略;安靜冬眠戰略,在經濟相對低迷時期有時候什么都不干比瞎干要好;降低成本戰略通過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空間,通過降低成本延長自己的生存時間;重大投資謹慎戰略,在經濟下行且尚未探底的情況下,重大投資要謹慎;防守反擊戰略,在經濟相對低迷時期一味消極等待也是死路一條,如果能看準機會,那就死死地抓住它。
建議八,開拓新的市場。新的市場分為國際、國內兩個方面。值得開拓的國際市場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部分率先復蘇的歐美發達國家市場;二是部分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市場;三是“一帶一路”沿線的交通結點城市、旅游勝地、資源富集區市場。
值得開拓的國內市場也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具有后發優勢的部分中西部地區市場;二是一些新興城鎮、新興農村市場;三是生態環境相對較好的地區市場。
建議九,培育新的要素。企業要積極引進、培育和優化配置技術、人才、信息、知識等高級要素,以支撐產品的轉型升級。
建議十,立足新的空間。企業總是在特定空間中生存發展的,剛開始時企業規模較小,可以在一個小地方生存,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需要利用各種高級要素,特別是高素質人才來發展。但這些高素質人才一般不愿意到小地方去,怎么辦?可以把企業總部、研發中心、營銷中心等延伸到更大的城市去,從更大的范圍內整合資源,為已所用。
建議十一,塑造新的品牌。品牌很重要,品牌可以提高附加值,品牌可以形成競爭力。在當下,塑造什么樣的品牌較好?無疑是塑造綠色低碳的品牌較好,因為它符合世界潮流,符合消費者的偏好,而且為政府所鼓勵。
建議十二,建立新的組織。如何建立新的組織?在當前形勢下,第一,企業可以針對面臨的新問題,設立一些臨時性的領導小組;第二,可以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需要,把企業組織金字塔中那些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去掉,推進組織的網絡化、扁平化、柔性化,降低組織成本。
建議十三,建立新的制度。企業的制度很多,包括產權制度、公司治理制度、激勵約束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在經濟相對低迷的時期,要優先考慮創新優化企業的制度,培育可持續的競爭力。
建議十四,探索新的模式。包括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發展模式等。
建議十五,探索新的管理。在新的發展階段,在移動互聯網新時代,企業要積極主動探索精細化管理、特色化管理、個性化管理和自我管理等各種新的管理形式。
李佐軍認為,總之,節能環保企業要認清形勢,堅定信念,鞏固和擴大優勢,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特色發展方略,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
佐軍簡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人本發展理論創立者。

責任編輯:任我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点个赞吧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