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推進碳市場建設 開展發電企業碳交易配額試算工作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日前發布了《關于印發2019年河南省生態環境工作思路和要點的通知》,提出推進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任務落實,開展碳
(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
建立健全省級督察體系,研究制定我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實施辦法。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突出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意見、省委省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問題整改落實,確保整改實效,壓實對生態環境保護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責任、各類企業的主體責任。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總體部署,針對影響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的重點行業、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地區開展專項督察。嚴格生態環境執法,完善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推動各類固定污染物及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達標排放。組織開展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環境監管執法活動,配合生態環境部做好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排污許可證、打擊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嚴重違法行為、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專項整治、“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等強化監督工作。繼續推進環境執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健全配套制度及機制。規范執法行為,細化自由裁量權,強化服務引導,促進企業自覺守法。開展環境違法案件強化執法年活動。開展專項執法檢查,依法打擊違法排污,危險廢物擅自轉移、非法傾倒,廢鉛蓄電池非法回收,輻射源非法處置等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建立生態環境、公安聯合工作室,強化司法銜接、執法聯動。要做深做細做實環境信訪工作,落實領導包案制度,通過嚴查重罰,徹底解決一批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要叫響全省12369環保舉報熱線品牌,建設成為化解矛盾風險的平臺、解決環境問題的平臺、密切黨群關系的平臺、保持社會穩定的平臺、樹立生態環境部門良好形象的平臺。
(九)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
繼續抓好生態環境領域已出臺改革方案落地,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深化生態環保領域改革。深入落實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優化審批流程,規范審批事項,壓縮審批時限,開展聯審聯批,支持項目建設。加快推動依法排污、持證排污,“發一個行業、清一個行業”,加快環評審批制度改革,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全面取消環保驗收許可,適時再調整下放一批環評審批權限,研究制定部分重點行業環評審批原則,強化規劃環評,探索開展區域評估、容缺辦理等制度,持續做好重點項目聯審聯批和企業服務工作,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評估、評估與審查同步,提高環評審批效率。按照生態環境部統一安排,開展畜牧飼養、乳制品制造、電鍍設施等22個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對2018年已核發行業開展證后檢查,推動依法排污、持證排污。加快完成“三線一單”編制工作,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促進結構調整。做好機構改革和垂直改革,盡快完成生態環境系統的垂直管理改革,盡快完成縣級生態環境部門人財物市級直管,完成市級環境監測機構的省級上收。要探索省廳、市局、縣局優秀人才的互動交流,縣局優秀人才可以交流到省廳和市局工作,省廳優秀人才可以到市縣交流任職。繼續保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相對獨立,確保監管隊伍不被弱化并得到不斷加強。完善月度生態補償、綠色環保調度、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加快實施排污權交易、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加快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環境治理體系。
四、提高支撐保障能力
加強法規標準、科技與投入、監測評估、風險防范、信息化建設、宣傳教育等領域能力建設,建立與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相匹配的支撐保障體系。
(一)加強法規標準建設
加快推進《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修訂,做好《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河南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條例(修訂)》調研起草。在全省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臺《河南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辦法》。健全環保信用評價制度,出臺《河南省環境服務機構信用評價管理辦法》。研究制定《河南省農業機械收獲揚塵污染防治技術規范》、《河南省農業機械污染防治技術指南》,完成《河南省蟒沁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河南省清潩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評估工作。
(二)加大科技支撐與環保投入
根據污染防治攻堅需要,總結攻堅方案執行過程回顧及成效評估,完善制度建設,提升綜合管控水平,支撐順利完成攻堅任務。深入開展大氣污染成因與治理、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危險廢物風險防控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促進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跟蹤研究、成果應用。指導水專項清潩河課題按期完成科研和示范工程建設任務,組織開展子課題驗收、示范工程驗收。推廣先進適用污染防治技術,提升企業清潔生產水平。加大環境治理投入力度,加強中央和省級財政環保專項資金使用情況調度和監督檢查。加強規劃管理和專項規劃研究論證,建立和完善生態建設、環境保護項目庫。
(三)強化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
加快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完善全省空氣、地表水、土壤、生態等監測網絡布局。加強環境應急、自動和遙感等監測能力建設。開展生態環境監測質量提升年活動。持續加強監測監控能力建設,全面實現縣級水站和鄉鎮空氣站聯網運行。2019年,全面開展市縣鄉降塵監測;全面建成產業集聚區自動空氣站;全面建成涉氣重點企業、露天礦山、固定物料堆場降塵監測和全過程視頻監控系統;推進重點區域、路段降塵監測和微型空氣站建設。完善全省土壤環境監測網,積極推動重點監管企業和工業園區周邊監測。實現自動監測監控數據全省聯網共享,強化運維和質控管理,加大隨機抽查力度,全面提升環境監測質量,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零容忍”,一經查實,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行政、刑事責任,對第三方數據造假的堅決依法打擊并逐出河南市場。堅持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傳導壓力、用數據考核評價污染防治攻堅成效。實現市、縣、鄉級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全覆蓋,對市、縣、鄉環境空氣質量進行排名。協助國家開展我省納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城市顆粒物組分網手工監測和自動監測。加強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建設,省級實現7天預報能力,市級實現3-5天預報能力。開展縣、鄉級及重點行業、企業降塵監測,開展重點企業(園區)環境空氣質量試點監測。繼續推進市控縣級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組織開展國控水質自動站數據比對監測。推進空氣、地表水自動監測數據全省并與國家聯網共享。強化監測數據質量管理,完善省控環境質量自動監測運行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加強省控自動監測設備運維管理、飛行檢查和數據比對,嚴厲打擊監測站點、企業在線監測監控、第三方監測機構等數據造假。深化監測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加強生態環境狀況評估與信息發布。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河南工作任務,改革生態環境統計制度,加強數據銜接。
(四)強化環境風險防范
開展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制訂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建設地下水污染防治項目庫,防控地下水污染風險。把生態環境風險納入常態化管理。組織各省轄市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整治和環境應急演練活動。以集中式地表飲用水水源地為重點,完善政府環境應急預案。積極推動重點化工園區開展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妥善應對突發環境事件。完善信訪、“12369”環保舉報熱線工作制度,統籌推進信、訪、網、電、微信一體化建設,進一步暢通群眾反映問題渠道。積極做好垃圾焚燒、對二甲苯新建項目、危險廢物傾倒、核與輻射等重點領域環境社會風險防范工作。
(五)加強信息化建設
大力推動生態環境信息化工作“四統一”(統一規劃、標準、建設、運維)和“五集中”(數據、人員、技術、資金和管理集中)。推動生態環境信息化體制機制創新,強化行政管理和技術保障。加快推進政務服務平臺和“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完善生態環境信息“一套數”和“一張圖”,逐步形成“全省一盤棋”并與國家聯網,持續推進大數據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中的創新應用。加大生態環境信息公開力度。
(六)加大環境宣傳力度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宣傳戰役。創新宣傳形式、豐富宣傳產品、加大媒體融合、注重品牌創建,深化線上線下互動,提升宣傳實效。要擴大“雙微”覆蓋面,增加知曉率。力爭各市縣鄉四大班子領導、所有的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攻堅辦成員單位、生態環境系統全體工作人員、所有企業負責人實現全覆蓋,都要關注“河南環境”公眾號,都要安裝“河南省空氣質量”APP。作為一項指令性的任務來完成。要采取多種宣傳形式,營造濃厚社會氛圍。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廣告塔、宣傳墻等方式,濃墨重彩,把污染防治攻堅做到家喻戶曉,為打好人民戰爭奠定輿論基礎。凡是能夠看到脫貧攻堅、打黑除惡宣傳的地方,力爭都要有污染防治攻堅宣傳信息。作為省廳暗訪抽查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尋找更多的載體,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省廳帶頭,年內要實現全系統所有生態環境機關、直屬單位對社會開放,讓更多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廣大市民、中小學生走進機關,了解生態環境事業,掌握生態環境知識;成立河南省生態環境志愿者總隊和市縣(區)生態環境志愿者分隊(隊),聯合環保公益組織,開展“志愿服務鄉村行,文明實踐進萬家”等系列活動;繼續推進環保設施對外開放,力爭讓更多的企業將污染防治設施對社會開放。實施例行新聞發布,充分發揮省、市、縣(區)生態環境門戶網站、廣播電視報紙、微博微信及新媒體矩陣作用,提升生態環境信息發布的傳播力和精準度。做好2019年世界環境日主辦國及六五環境日主場、“全國低碳日”等宣傳活動。穩步推進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深入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提升各地輿情處置能力,做好熱點輿情處置工作,及時回應公眾關切。
(七)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根據國家統一部署要求,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義務。積極走出去,學習借鑒國外治理先進技術和理念。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環境治理。做好涉外生態環境風險應對工作。
五、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修改完善省直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研究制定對省轄市黨委、人大、政府以及省直有關部門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實施細則,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
(一)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不斷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二)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實施細則精神、省委省政府相關規定,持續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集中整治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以及不思進取、不敢擔當、不接地氣、不抓落實等突出問題,剖析原因、制定措施、抓好整改、務求實效。廣泛開展“一圖一故事”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堅持落細落實落小,扎實開展“一學三促”活動,通過學習促作風轉變、促能力提升、促工作落實,加快形成“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
(三)強化廉潔從政教育監督堅持不懈加強紀律教育,發揮正面典型引導和反面案例警示的教育作用,讓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牢固樹立拒腐防變思想防線。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緊盯生態環境領域選人用人、科研管理、資金分配、審批監管、督察執法、工程建設等關鍵環節,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健全長效機制,鞏固“堅持標本兼治、推進以案促改”和“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成果。
(四)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對照“四個看一看”、強化“四抓”,看一看政治站位高不高、政績觀偏不偏、宗旨意識牢不牢、工作作風實不實,推動以敬畏之心抓政治責任上肩、以高強本領抓工作部署落地、以過硬作風抓頑瘴痼疾治理、以適應監督新常態抓高質量推進。堅持黨的好干部標準,著力培養選拔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積極引導黨員干部增強家國情懷、民族情懷、為民情懷、事業情懷,旗幟鮮明地為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撐腰鼓氣、賦能、壯膽、暖心。舉辦“河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專題班”。加強崗位學習培訓,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持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大練兵活動。加快建設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生態環境保護人才隊伍,打造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