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期待:改變世界的能源互聯網
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的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發展、創新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并不是簡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大勢所趨
采訪中記者獲悉,劉振亞在2015年2月3日出版了《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受到業界很多官員和院士的高度評價,他暢想: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泛在的堅強智能電網。將由跨國跨洲骨干網架和涵蓋各國各電壓等級電網的國家泛在智能電網構成,連接”一極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適應各種分布式電源接入需要,能夠將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清潔能源輸送到各類用戶,是服務范圍廣、配置能力強、安全可靠性高、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臺,也是實施”兩個替代“的關鍵。”二個替代“是至清潔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以及電能對其他能源的替代。”一極一道“是指風能豐富的北極地區和光能豐富的赤道附近地區。顯而易見,這一能源互聯網是基于工業思維追求規模效益的認識,與我們所說的”因地制宜、因需而設、就地取材、就近供能、自下而上、參與互動“的互聯網思維下的能源互聯網是完全逆向的思維。
在會談中,劉振亞稱,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泛在互聯的堅強智能電網。依托全球能源互聯網,加快全球清潔能源開發,實施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能夠根本解決日益嚴峻的能源安全、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問題。而科爾等人則稱,愿意以多種方式支持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
“(能源互聯網)原來只是一個暢想,但隨著新能源技術和電網長距離輸送技術的發展,這一定能夠成為一個現實。”曾擔任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的李俊峰表示,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正在做這樣的事情。李俊峰現在擔任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
因為互聯網思維就是強調包容,鼓勵創新。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除了中國之外,美國、德國、丹麥、美國等多個國家提出能源轉型或變革方向,能源互聯網的內涵在擴大,不少專家表示,能源互聯網“是大勢所趨”,盡管距離真正的實現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專家表示,中國已經建成了一些距離長達兩三千公里的電網工程,可以把在新疆的太陽能和風能直接輸送到北京和上海。“能源互聯網能夠解決清潔能源的輸送問題,保障能源安全。”不少業界專家表示,“特別是全球合作,能源互聯網是一種積極性的推動。”未來全球的能源可以實現互聯。
而針對能源互聯網技術的中外比較,專家表示表示,中國和歐美國家都處于同樣一個技術水平。但他表示,中國要想讓能源互聯網得到實現,其基礎是要有能源的市場化。
正如我們所了解,因為互聯網思維就是強調包容,鼓勵創新。很多專家表示,設想能源互聯網以市場化作為基礎,開放、透明,或將從根本上顛覆傳統的能源系統,并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安全的問題……
原標題:充滿期待:改變世界的能源互聯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