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電網建設概況
遠程抄表系統。她深信,隨著這些項目的深入推進,GIS會發揮更大作用,為輔助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滬西供電所的業務流程將更加高效、簡化、順暢。
(6)配合營銷服務升級換代
"以前大家愛把供電部門稱作'電老虎',現在我們自稱為'電老鼠'。"仲曉軍笑著說,"現在用戶服務已經取代了供電管理成為我們最主導的業務,我們會更努力地滿足用戶的最大需求。"
"用戶服務部門處理最多的問題就是停電問訊,我們要通過現有系統的升級換代在第一時間內給用戶滿意的答復。如果有用戶來查,通過系統上反映的信息我們可以馬上告訴他為什么會停電,是故障停電還是計劃停電。如果是故障停電的話,是不是已經搶修了。如果還沒有搶修,我們會告訴他搶修人員在哪里,什么時候可以修復。總之,只要是用戶關心的問題都可以及時答復。
仲曉軍又舉了一個"業擴報裝"的例子。"業擴報裝就是指用戶要申請擴容或新裝,當他在營業所的用電營銷管理系統登記情況后,信息會自動轉到GIS系統,我們就會幫他分析,看是否能裝,能裝的話接在什么位臵,用什么方案,得出結論后在流轉到相關部門付諸實施。而以往工詢部門必須派人到實地考查,看到底該怎么辦,應該接到什
么位臵,然后還要回來測算能不能擴充,如果不能擴充,還要考慮有沒有別的地方可接。GIS系統可根據基礎資料和以前配電系統的資料很快測算出來,立即做出幾個方案供選擇。"
仲曉軍認為,如果能提供這樣的服務用戶必定是滿意的。因而她又加緊和四通摩天項目組成員商量GIS系統升級換代的計劃:將原有的軟硬件全面升級換代,DIGITAL2100服務器換成SUN3500的,將工作站的操作界面改為Windows操作界面,將原來的ARCINFO軟件升級為8.0版,數據庫升級為ORACLE8,所有數據采用雙機熱備份的方式保存。對現有的網絡交換機進行升級,提高圖形傳輸速度。與其他軟件供應商協作,完成與其它系統的接口和數據共享。
江蘇省數字電網建設
江蘇省用電客戶數量與10年前相比增長50倍,而負責抄錄電能表的人員非但沒有增加,還有所減少。這是江蘇省電力公司總工程師胥傳普在4月4日舉行的“江蘇數字電力”建設情況發布會上,向記者們介紹建設“數字電力”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近年來,江蘇省電力公司實施內引外強以我為主、開發應用互補互進的科技發展戰略,在國際知名IT企業思科公司等的支持合作下,以信息技術革新傳統的生產管理和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江蘇數字電力”建設初具規模,其中跨市(縣)廣域網、本
地城域網和院內局域網三部分組成的省電力公司內聯網,即江蘇信息高速公路基本建成并在全國領先。
“江蘇數字電力”由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空間數據基礎設施、應用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組成。內聯網已通達到鄉鎮一級,形成了省、市、縣、鄉高速互聯的“信息高速公路”。江蘇省公司與各供電公司的廣域連接初步實現了光纖化,并建成了基于ATM的寬帶內聯網。各供電公司的內部網絡,都普遍開始由局域網向城域的園區網和地區廣域網方向發展。城域網、局域網主干基本采用ATM技術或千兆以太網;結合縣城城網和農網改造,各地正在建設和完善縣級信息網,至2002年底,完成了16個縣(市)的400多個鄉鎮供電所光通信的建設及內聯網接入,目前全部變電所光纖傳輸建設已完成。
江蘇省電力公司在輸配電網、生產調度、電力營銷乃至通信網等方面,廣泛應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于2001年7月獲得了美國環境系統研究所頒發的“GIS特別成就獎”。此外,江蘇省公司還結合實際研制開發了財務、審計、工程管理和實時生產控制、實時客戶服務等14個系統,這些應用系統多數在全國電力行業進行過示范性演示。
華中數字電網建設
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的“華中主網管理信息系統”僅是數字電網的一個組成部分。
事實上,華中主網管理信息系統是基于管理500千伏網架和220千伏省間聯絡線這一思路進行設計的(目前以華中四省1∶25萬的電子地圖為底圖,2001年將進一步精確為1∶5萬的電子地圖)。這一系統最初的設想是應用于電網管理,負責華中電網500千伏以上電壓等級主

責任編輯:大云網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