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環境下電力服務形態創新
“互聯網+”智慧能源,其實質就是“能源互聯網”,即依托互聯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融合,借助能源物理網和互聯網平臺,實現整個能源系統效率的最優化。“互聯網+”智慧能源對電力公司推進智能電網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其在分布式電源及微電網、工業用電需求側管理、家庭智能用能、電動汽車充換電等智能用電領域將對電力公司產生積極影響。
(1)互聯網環境下基于數據挖掘與預測的智能用電功能拓展。互聯網環境下能源企業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對設備狀態、電能負載等數據進行分析挖掘與預測,有利于電力公司構建強大的基礎數據資源池,通過對客戶端電能負載的實時采集、分析挖掘和大數據分析,借助現有多業務應用平臺,開展綜合性智能用電功能拓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互聯網環境下智能配網創新。通過建設多能源協調互補的能源互聯網,將有利于電力公司發揮分布式發電、儲能智能微網、主動配電網等關鍵技術上的領先優勢,構建電力設備和用電終端雙向通信和智能調控,逐步建成開放共享的能源網絡,實現科技創新和清潔發展,實現互聯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融合與創新。
(3)基于互聯網的能源服務新模式推動電能替代技術發展。通過推進電動汽車、港口岸電等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推廣電力需求側管理開展綠色電力交易服務區域試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將有利于電力公司加強能源生產和消費協調匹配,推動電力公司電動汽車和電能替代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并促進節能減排。
(4)客戶平臺業務創新,實現增值項目運營模式。針對能源系統扁平化、用電設施智能化改造的產業轉型目標,用電設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以及云計算、多維度數據采集技術的廣泛應用,有利于電力公司充分利用開放性、互動性、實時性平臺進一步創新和拓展業務模式,發展家庭能效管理等新型業務,創新個性化定制服務和能效管理新模式,構建共建共享的智能電網運營新模式。
(5)互聯網與電力服務深度融合,提升用戶用電體驗。互聯網與電力服務深度融合不是簡單的供電服務業務上網,而是融合互聯網思維方法、技術,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大數據應用為驅動,以客戶滿意度為目標,圍繞服務全業務流程,打造一條前端觸角敏銳、后端高度協同的服務鏈,推動服務渠道之間、前端后臺之間、相關專業之間的無縫銜接,實現電網企業從被動粗放向主動創新型消費服務模式的轉型。
互聯網環境下,低壓客戶可通過微信、手機App等線上渠道申請業擴報裝,工單調度后臺自動派送任務到相關人員進行現場作業。現場作業人員通過移動作業終端,在客戶現場完成信息驗證、確定供電方案、簽訂電子化合同、安裝計量裝置、通電,實現低壓客戶“一站式”的辦電服務。
基于客戶信用的差異化服務。供電企業可與征信機構開展征信信息的共建共享合作,對于信用良好的客戶,提供受電設備健康檢查、用能指導等延伸服務。對于信用差的客戶,采取縮短電費結算周期、電費保全(預收凍結)、預付費控等措施。
基于客戶畫像的電力精準消費服務。積極開展“大數據”分析挖掘,以“標簽庫”的形式,構建立體化、多層次、多視角的客戶全景畫像,實現對電力客戶特征的精細刻畫。針對不同特征的客戶,提供差異化的辦電、催電費、交電費、咨詢等業務,主動精準地推薦用電套餐電費墊付信貸、智能家居節能計劃、分布式電能接入等用電產品及服務。
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務)的自助式故障報修服務。利用LBS,實現客戶報修地點自動定位、智能判斷故障點落位;通過互聯網渠道完成故障搶修流程,并實時告知故障信息和搶修進度,實現自助式故障報修和搶修進度定向推送、局部范圍計劃停電便捷查詢。
主動式小區負荷預測及需求側響應。建立與外部單位(生產廠家、電商、實體賣場、快遞公司等)的合作渠道,獲取其銷售的大功率電器及用戶地理數據,構建基于電器銷售數據的小區負荷預測模型,為配網改造提供基礎數據支持。在用電高峰期,白動定位超負荷配變供電范圍內的客戶,提示客戶調減主要電器負荷,對于實時響應的客戶進行相應的激勵和補償,實現小區客戶需求側響應。
責任編輯:蔣桂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