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新聞發布會:能源結構持續優化 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取得階段性成果
10月31日上午10時,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華網、國家能源局網站將進行現場直播,敬請關注!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袁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家能源局例行新聞發布會。
中國改革報記者:今年我國光伏裝機增長很快,目前已經超過一億千瓦,業內也有一些說法,在今年年底的時候會達到“十三五”規劃的目標。請問未來在新能源光伏發展規劃上有什么樣的布局?
李創軍: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首先就“十三五”光伏發電的規劃目標作一下說明。《太陽能發 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規劃目標是:“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在太陽能發電的1.1億千瓦規劃目標 中還包括了500萬千瓦的光熱發電。規劃中不是簡單地提出一個數字,而是用“1.1億千瓦以上”和“1.05億以上”的表述。所以應當注意,1.05億千瓦只是發展的下限目標。“十 三五”未來幾年的光伏發電發展仍有空間。
之所以在規劃中劃定“1.05億千瓦”以上的目標,是因為在制定規劃時,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比較低,光伏發電成本也比較高。現在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是電力需求增長加快。 2015年時,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只有0.5%,今年1-9月,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已經達到6.9%。 二是技術進步。光伏發電的成本快速下降,光伏發電轉化效率迅速提高。三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加快。我前面已經介紹,今年分布式光伏發電新增裝機成倍增長。四是政策性因素。光伏扶貧是我國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對光伏發電增長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從這幾個因素來看,“十三五”時期,光伏發電應用規模擴大有一定的必然性。
剛剛閉幕的十九大提出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 體系,壯大清潔能源產業。為以光伏發電、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提供了寶貴的發展 機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我們正按照十九大精神進一步研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戰 略和發展目標。今年7月,國家能源局已發布《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 的指導意見》,公布了各省(區、市)分年度建設規模,提出了健全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的 要求,要求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按此方案做好規劃實施工作。
我的問題是,核電重大專項對我國核電產業,尤其是裝備制造產業有哪些帶動作用?
核電重大專項是我們國家自主創新的項目,宗旨是產學研用相結合,通過專項實施推動核電設備、材料及裝備制造業共同發展。核電專項實施近10年來,一大批核電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例如,核電大型鍛件合格率從2007年的60%提高到目前98%以上,核島主設備超大型鍛件制造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一些小型核級部件研制成功,改變了我國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如反應堆壓力容器O形密封環的研發成功,打破了國外壟斷,相應技術已在國內核電機組中使用,并實現了從巴基斯坦項目的供貨。民營企業在這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同時,隨著核電專項深入實施,核電安全文化和質量保障體系也已深入到企業生產制造的各個環節,使我國裝備企業在管理方面上了很大的臺階。
我有一個關于農村機井通電的問題。農村機井通電涉及全國,任務繁重,請問如何保 證機井通電工作的準確性完整性?
誠如這位記者朋友所說,農村機井通電工作確實任務繁重。機井深入到田間地頭、村村戶戶,數量大、分布廣。機井通電工程為1595756個機井通了電,涉及全國17個省(區 、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061個縣的10688個鄉鎮。因此保障工作的準確性、完整性 是做好農村機井通電工程的前提和基礎。為了確保農村機井通電工程的精準實施,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精準調查。首先由各省能源主管部門組織電網企業開展摸排調查,掌握尚未通電 的機井基本情況,形成第一輪調查成果,落實到每一個井。在此基礎上,由水利部牽頭對 第一輪的調查成果進行復核,進一步明確需通電的機井。通過這兩輪調查,明確了機井通 電的任務數,以及每一個機井的位置、坐標、所有人等。二是精準實施。組織電網企業根據不同地區機井的特點,做好通電工程設計、施工、 管理和服務,同時設計開發了農村機井通電工程計算機網上監測系統,對工程實施進行精 準監測,確保機井通電工程按照計劃實施。三是建立長效機制。為做好今后機井通電工作,我們會同水利部、農業部印發了建立 機井通電長效機制的通知,明確了日常管理程序和要求,將機井通電納入年度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實施。
此外,剛好這個問題是來自國家電網報的記者提出的,在農村機井通電工程實施過程中,電網企業也做了大量工作,在此對電網企業的支持表示感謝。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國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機構如何確保人民群眾每件投訴舉報事項都能得到及時、規范、高效的解決?
趙國宏:謝謝這位記者朋友。這是人民群眾很關心的一個問題,我簡要回答。為了確保投訴舉報事項處理工作及時、規范、高效,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出臺了《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12398能源監管熱線投訴舉報處理辦法”的通知》《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12398能源監管熱線投訴舉報辦事指南”的通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印發“12398能源監管熱線業務流程規定”的通知》等制度辦法,進一步明確了投訴舉報事項受理、調查、處理、反饋各環節的閉環管理要求,以及投訴舉報事項受理、辦理工作責任制和考核要求。各派出機構結合各地區實際,制定相應管理規范和實施細則70多個,堅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為投訴舉報事項規范、高效處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收到了明顯成效。
二是完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了投訴舉報事項處理“全面覆蓋、屬地受理、分類處置、密切聯動、有效協調、限時辦結”工作機制,并重點在“密切聯動”和“有效協調”兩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創新,建立了網格化協同處理工作機制。在內部密切聯動方面,加強專業管理司、業務監管司以及各派出機構、直屬事業單位之間的聯動,充分發揮了專業互補、業務互補、優勢互補作用,聯合處理跨行業、跨地區的投訴舉報事項;在外部有效協調方面,與地方政府能源、經信、發改、質監等有關部門以及有關能源企業建立了協調工作機制,協調處理職能交叉、情況復雜的投訴舉報事項。縱、橫兩個方面工作機制的建立,理順和完善了投訴舉報事項內、外工作機制,形成了兩個完整的閉環,并在縱、橫兩個方向都得到了有效延伸,確保了投訴舉報事項處理工作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三是優化信息化系統。針對12398能源監管熱線系統運行中出現的新問題,我們與系統開發單位多次協商,對工作臺、知識庫、工單中心等6大界面采取了豐富指標體系、優化工單流程、升級知識庫等全方位的措施,進一步明確了投訴舉報事項受理范圍,擴大了投訴舉報事項通報范圍,提升了投訴舉報信息統計、分析等方面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了投訴舉報事項處理的工作效率。謝謝。
人民網記者: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會不會導致區域性的電力供應緊缺,這方面是如何防范和考慮的?
郭偉:這個問題非常好,實際上去年煤電機組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的三分之二,所以在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同時,必須確保電力安全供應,在這方面我們也有充分的考慮。
主要是三方面:一是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同時,要發布實施年度風險預警,強化預警結果的引導作用,促進地方和企業科學有序規劃建設煤電項目。二是及時做好電力供需動態平衡,采取跨省區電力互濟、電量短時互補等措施,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確保電力可靠供應和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三是調控政策盡可能采取市場化、法治化的辦法,調控手段也要分類施策,避免一刀切。比如,有的在建項目投資額較大,我們強調發揮企業自主決策權,緩建項目可自主選擇停建或繼續建設,但建成后暫不并網發電,作為系統應急調峰儲備電源。既可以降低對企業經營、設備制造建設等上下游產業和信貸資產造成的影響,又可以在緊急情況下保障電力供應。謝謝。
袁民: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本場發布會由新華網、國家能源局網站同步直播,通過中國政府網和國家能源局微信號轉載發布,感謝大家的關注。再見。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