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高速公路借能源互聯網有望快速拓展
2015年12月10日至11日,由中國國家電網和德國電氣電子及通信技術學會共同主辦的全球能源互聯網中歐技術裝備研討會在德國柏林召開。這是繼2015年11月份全球能源互聯網中美技術裝備研討會之后的第二次研討會。此次
中國在輸電技術領域積累了很多經驗,而德國和歐洲在太陽能發電、風電并網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雙方可以取長補短,互利共贏。柏林工業大學教授凱.斯通指出,歐洲開展了“2050年電力高速公路”研究,通過設計合理的電網網架來更好地接納清潔能源,能夠有效滿足2050年歐盟的能源和氣候政策目標。預計到2050年,電力高速公路有望從歐洲向亞洲拓展。
ABB公司高級副總裁奧洛夫.海曼指出,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在全球二氧化碳減排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從傳統的±500千伏超高壓輸電到目前先進的±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輸電功率和輸電距離分別可以提升到1000萬千瓦和4000公里以上,未來特高壓直流輸電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可以有力支撐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
經過會議研討交流,與會代表普遍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對于實現世界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意義。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創新發展,是推進能源革命的重大舉措,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根本途徑,是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平臺。
全球能源互聯網可以實現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開發、配置和高效利用,從而加快“兩個替代”。全球能源互聯網開辟了全球解決能源、氣候、環境問題的新思路,代表了中國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態度。全球能源互聯網建成時,每年可替代相當于240億噸標準煤的化石能源,減排二氧化碳670億噸,碳排放可控制在115億噸左右,僅為1990年的一半,能夠實現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
與會代表紛紛指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符合世界電網發展的客觀規律。縱觀歷史進程,世界能源發展呈現低碳、高效、大范圍配置的總體趨勢,世界電網發展遵循電壓等級由低到高、互聯范圍由小到大、配置能力由弱到強的客觀規律。
綠色、低碳、環保已成為全球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必將開啟能源發展的全新局面。建議盡快推動產學研協同攻關,加大推廣全球能源互聯網理念,積極呼吁各國政府、國際組織、社會團體和能源企業等各方加強合作,凝聚共識和發展合力,推動各國共同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