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和“自由人的聯合體”
文章摘自《南方周末》2018.4.19 報刊
作者:九三學社中央促進技術創新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遠光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利浩
摘要
“自由人的聯合體”是人類的共同理想。因為人類的天性就是渴望和追求自由,沒有任何人愿意被強制管理。
要組成“自由人的聯合體”,個體必須是“完備”的:具備完整的思想、能力、資質,自主表達、不受約束、不被奴役。
很多人是從比特幣聽說區塊鏈的,但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也是最著名的應用案例,不是區塊鏈的全部。區塊鏈是底層網絡信息技術、加密技術、共識算法等多種技術的集成,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性,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區塊鏈的人民性
傳統的網絡信息技術基本上都體現著“精英本位”:大多有一個大神一樣的發明人或運營者,數據都存放在一個(或多個)中心,規則都由這些中心的控制者制定,改了就改了,停了就停了,吃瓜群眾只能被動參與、服從。
相反,區塊鏈技術貫徹的是“人民主體”。“人民藏著寶”:所有的數據都存放在各個分散、獨立的節點,而不再保存在任何“中心”,消除了對數據資源的壟斷;“人民說了算”:區塊鏈的共識機制,需要全部節點按照表決、少數服從多數,避免了“少數人的越權”,但這種表決所依據的規則是所有參與者一致認同的,又避免了“多數人的暴政”;“不欠人民賬”:所有的數據一經記錄就不能篡改,承諾的義務一經設定就自動執行,從技術上確保了每個參與者的權利和義務。
因此,和歷史上其他橫空出世、顛覆傳統的劃時代技術一樣,區塊鏈不僅僅是技術,更是理念。筆者認為:區塊鏈的種種特性,其實就是人類先賢憧憬多年、苦苦追逐的理想社會的基本要素。馬克思、恩格斯始終主張:科學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自由人的聯合體”,而區塊鏈,就是“自由人的聯合體”理想的信息實現形式。
完備的個體
要組成“自由人的聯合體”,個體必須是“完備”的:具備完整的思想、能力、資質,自主表達、不受約束、不被奴役。如同恩格斯所預言:“人既已終于成為自身社會生存的主人,因而已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只有這樣具有完備能力和自由身份的個體,才能達成“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而區塊鏈的節點,正是信息網絡中的“自由人”:具備完整的判斷能力,可以對全網發生的所有業務進行驗證;具備完整的認知能力,可以保存和檢驗從創世區塊開始的完整賬本;具備完整的表達能力,可以自主向全網廣播發布智能合約;具備有效的履約能力,可以保證鏈上智能合約一旦簽署必然會按預設的條件履行等等。無論是用一萬個比特幣買兩個披薩,還是用十個比特幣買一棟別墅,都可以自主決定,無需任何“審批”。
既然是“自由人的聯合體”,則個體應該是“自由”的,不應該受限于來自中心化的機構、組織等的統治和管理。按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設計,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對人的統治將由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所代替”,由于階級對立而產生的所有強制手段已經“放到古物陳列館去,同紡車和青銅斧陳列在一起”。當然,承擔某些協作功能的社會組織還會存在,但作為個體的“自由人”可以自主選擇組織,可以自行成立組織,獨立行使權力。區塊鏈本身就是這樣一種“去中心”或“多中心”的結構:沒有唯一的“主機”;每個節點都可以承擔“主機”的功能;任何一個節點的關閉、故障等都不會影響整個區塊鏈的運行(離了誰地球都一樣轉)等等。區塊鏈,就是“沒有中心強制的自由節點的聯合體”。比特幣的創始人始終不現真身,到最后連在虛擬世界里也銷聲匿跡,只留下一個“中本聰”的化名在江湖流傳,使比特幣不但“去中心化”,而且“無創始人”。
對秩序的遵守
沒有對社會成員強制管理的中心,怎樣保證每個“自由人”嚴格遵循秩序、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按照先賢的構想,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依賴于兩個“發展”:第一,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可以滿足整個社會及其成員的需要。這個目標,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是有可能實現的。
第二個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每個社會成員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包括體力、智力、才能、志趣等等,從而可以不受“分工”的束縛,在體力勞動、腦力勞動之間迅速轉換,“使工作不再是負擔,而變為樂趣”,隨著生物科學、教育手段等的進步,這也是有望實現的。
另一方面,每個社會成員的精神境界、道德水平得到極大提高,馬克思說在共產主義社會“勞動是人的第一需要”。教科書設想那時候的個人“具有高度的共產主義覺悟和道德品質”,“具有高度發達的集體主義思想,即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凡是都以集體利益為重,私心將不復存在”。因此,雖然沒有了法律的約束、沒有了國家或其他中心化組織的強制,大家還都能恪守規則、不圖私利、和諧相處。這一點,是最有可能被質疑為“空想”的,因為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即使到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社會成員能力都極大提高的時候,也不能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在處理和其他成員關系時成為“圣人”。
區塊鏈用技術的方式保證了:在“去中心化”的架構之下,不需要外部的約束和強制,每一個個體(節點)對規則的天然遵守。區塊鏈采用共識算法、智能合約等技術把各個節點的權利和義務事先設定得非常明確,特別是智能合約能夠自動設定規則,自動觸發、自動執行相關的交易、交割,保證每一個節點對權利的行使和對義務的履行。所以,嚴謹如納斯達克交易所,在2015年引入區塊鏈技術記錄股權時,結論也是“可以降低90%以上的結算風險”。因為在程序的強制之下,每一個節點根本不存在不遵守規則的可能。需要建立信任機制的前提是對象有可能辜負信任。不存在“不靠譜“,就失去了需要去判斷是否值得信任的前提,這就是區塊鏈的“去信任”,通過技術實現的“無需信任的信任”。把區塊鏈的這種理念用于社會制度的設計和實現,消除理想中的空想,避免理論中的悖論,我們就比任何時候都離世界大同更近。
“自由人的聯合體”是人類的共同理想。因為人類的天性就是渴望和追求自由,沒有任何人愿意被強制管理。人類到目前為止的社會結構都是中心化的,僅僅是因為受限于技術發展、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中心化是需求,而分布式才是本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為人類社會消除異化、回歸本性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可能,正在潛移默化、順理成章、勢不可擋地改變著一切。這正應了馬克思的那句話:“蒸氣、電力和自動紡織機甚至是比巴爾貝斯、拉斯拜爾和布朗基諸位公民更危險萬分的革命家。”

責任編輯:售電衡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