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云計算談技術的本質
過自己的思維,采用邏輯推演的方式來找到一些規律,這種方式可以產生大量的新技術,但是并非所有的技術是可行的,因為一個非常簡單的規則采用多項式非線性處理后,將獲得一個非常復雜的結果。比如按照中國古代的思路,陰陽兩種基本元素按照(陰+陽)進行多項式非線性組合,對于六次冪組合后的任意一個結果(比如:陰陽陰陽陽陰),不同的科學家會設計出不同的方法來解釋這個結果的來歷。而一種更加接近真實的方法將給科學家帶來成功的榮耀。這個有趣的事實似乎也是一種必然現象:運氣居然也是科學家成功的重要因素。這或許就可以理解獲得重大原創性成就的科學家似乎更愿意沿同樣的方向探索,很少會放棄之前的成果而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1、關于宇宙起源的假說
一切存在的事實,必定是某種技術產生的結果。宇宙作為存在的事實,同樣也是技術的產物。
盡管佛家認為萬物皆空,人們所見到的形,本質上也是空。這是觀察的角度不同而提出的觀點,佛祖或許是從宇宙之外來講解宇宙內存在事物的狀態,如同我們講解計算機虛擬世界里的事物,也會告訴相同的觀點,色即是空,你所看到的一切,本質上是空,是虛幻的。
但是人作為宇宙里存在的事實,其所觀察的到的一切是真實的,并不是空。這是因為人和其它的存在事實具有相同的構成元素,可以建立用于觀察的參照系.。
人類目前并不了解宇宙的起源,只能對宇宙的起源提出假設。而且這個假設似乎是無法論證的,如同計算機虛擬世界的“智慧生物”無法證實其來源一樣。
但是作為存在的事實,必定遵循科學原則。任何一個沒有規則約束的系統是不能正常運行的。在系統性的科學體系出現之前,東方和西方的古人就已經提出了關于宇宙的假說,這些假說在推動人類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1)中國古代關于宇宙的描述。
宇宙概念在古希臘意指與“混沌”相對的“秩序”,而在古代中國它所指稱的是空間和時間的統一體。戰國(前476-前221)末年的尸佼對宇宙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尸子》)。東漢時代的張衡(78—139)提出“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靈憲》)的無限宇宙概念。元代鄧牧(1247—1306)認為“天地大也,其在虛空中不過一粟而已耳”(《伯牙琴》)。
(2)中國古代設想的宇宙模型。
中國古代關于天地的結構相繼出現過三大模型,即蓋天模型、渾天模型和宣夜模型。蓋天模型把天地的結構設想為一把附著有眾天體的左旋大傘籠罩著一個倒扣的靜止

責任編輯:廖生玨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