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電氣尹正:如何讓傳統企業成為數字化時代的領導者?
當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技術掀起的數字化浪潮席卷商業世界的時候,沒有什么比明白“未來的數字化世界”將如何運作,并知道如何應對“它”更重要了。
5月30日,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舉行“賦能數字化轉型—— 2018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施耐德電氣以基于物聯網的數字化技術創新為主題,與超過2000名用戶、合作伙伴與行業專家分享多個細分領域的數字化技術、產品、解決方案、服務及相關實踐。這是自兩年前開始物聯網轉型,并推出基于物聯網的EcoStruxure系統架構平臺以來,施耐德電氣在中國市場最集中的一次“成果”匯展。
創新對于施耐德電氣不是新課題,作為能效管理與自動化領域的專家,施耐德電氣在過去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在不同行業和領域都曾通過新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重構。但隨著商業環境的變化,施耐德電氣需要幫助企業客戶從戰略上思考如何通過新技術對商業模式和運營系統進行重構,同時根據外部環境建立新的生產方式、商業模式、供應鏈以及運營體系來適應競爭與挑戰。
談及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高效的數字化轉型,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表示:“施耐德電氣需要專注核心能力,將開放作為創新戰略的一部分。”他確信,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新的技術語境下的商業競爭,也是技術變革大時代賦予傳統企業的機遇。
產業互聯網融合之路
數據顯示,到2030年,將有超過100萬億的傳感器將分布在幾乎所有的機器、設備上。龐大的物聯網將通過數據連接而成。預測顯示,屆時,通信網絡容量將增長20倍,接入網絡的設備數量將增長20%至50%,IT對能源的需求將達到如今的3倍,而企業必須至少提升15%以上的IT能效,才能滿足這個世界的運轉需求。
基于全球企業用戶正在面臨的數字化沖擊,2016年,施耐德電氣發布新一代基于物聯網的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面向樓宇、數據中心、工業和基礎設施四大終端市場,幫助全球客戶應對數字化時代的挑戰。
2017年2月,施耐德電氣公司收購了3D實時技術軟件公司MWPowerlab,嘗試將VR和AR技術帶來的增強現實功能應用在工業領域中,改善包括產品設計、測試、產線調整等生產環節的效率。此后,施耐德電氣完成對AVEVA的反向收購。施耐德電氣利用與AVEVA獨有的合作關系,可提供一套涵蓋從流程模擬到設計、建造和制造運營管理與優化各個方面的全面數字資產管理解決方案。二者將合力打造全球領先的工程與工業軟件公司。2018年初,施耐德電氣再次“為未來買單”,收購IGE+XAO集團60%以上股本,后者是法國電氣CAD市場的領頭羊。
在施耐德電氣看來,數字化技術不僅是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一座橋梁,更是開啟物聯網時代的重要指針;數字化也不僅僅是技術程式化的,更是這個時代和傳統產業正在進步的巨大佐證之一。
在中國,施耐德電氣將自身定位為“數字化領導者”和“行業應用專家”。希望通過切實可行的數字化技術,幫助樓宇、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工業四大終端市場,尤其是其中的電力設備、電子、機器設備、汽車、水泥、食品飲料、石油天然氣等領域的企業客戶先行一步,通過轉型獲得領先優勢,將未來轉化為現實。
在智能樓宇行業,通過基于物聯網、開放、可交互的EcoStruxure架構,施耐德電氣中國團隊為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提供了樓宇管理平臺及無縫集成的電力管理系統,將該建筑整體能耗降低20%,并通過了美國LEED金級和國內GBL二星雙認證。
作為鋼鐵行業首個正式入圍工信部“中國制造2025”的試點示范項目之一,寶鋼股份1580熱軋智能車間,則通過施耐德電氣優化車間互聯互通性的方案,將行車全自動投入率穩定在98.5%以上,共減少全部20個行車操作工和地面庫管理人員,成為全球首個無人值守智能車間的吉尼斯紀錄保有者。在此基礎上,寶鋼的日均產能提升15%到30%,增至10500噸。
上海地鐵則受益于施耐德電氣提供的綜合監控系統ISCS和機電設備自控系統BAS,在電力安排穩定的保障下,安全運營著全球運營里程最長的地鐵系統。
創新峰會期間,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發布了多款面向樓宇、配電、信息技術、機器、工廠、電網領域的數字化產品。
除了全新I-LINETMH高電流母線槽、御程系列模塊化變頻器、TeSys D Green交直流通用接觸器、EcoStruxure架構的首個智能干式變壓器Smart Trihal等終端產品外,還包括可實現智能互聯互通的全新PowerTag終端配電智能化系統;用于提高主動性運維能力和能源使用效率,減少計劃外停機時間,保障配電系統的安全可靠性的EcoStruxure Power Advisor電力顧問;以及全新中小功率三相不間斷電源銀河E系列UPS。
當下的技術變革的重要特點在于,新技術只有通過應用才能為企業實現數字化賦能,并最終改變企業的競爭態勢。這些具有物聯網全新的技術含量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不僅結合了施耐德電氣深厚的積累,也結合了各行業的知識和豐富的應用場景,通過將數據有效地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智能化信息,幫助企業通過優化業務,將變革轉變為優勢。
“數字化是一個實踐過程。我們更多投入應用層面的研究,包括根據不同的行業應用來開發軟件和數字化服務。無論我們自身的實踐還是客戶的轉型都表明,數字化最至關重要的都是IT與OT的融合。這就是施耐德電氣在數字化和電氣化深度融合上的技術和實踐,保證大家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能感受到Life Is On。”尹正說。
生態系統無縫咬合
以創新技術賦能傳統經濟,是技術賦能者對自身定位的最高追求。但對于身處數字化和移動物聯網時代的企業客戶來說,成功應用的核心是對業務的理解和表達,這些比之技術更稀有。因為實現它需要將應用與行業“老法師”們口耳相傳的“know-how”(指工業領域“不可被編碼的知識”)相結合。
畢竟物聯網轉型不僅僅關乎技術,更需要落實到那些看似最簡單的流程和業務中,與行業需求相磨合,最終與整個生態系統無縫咬合,成為彼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意味著,在設計不同的行業應用中,通過EcoStruxure架構,加上對行業認知的“know-how”,以及全生命周期的生態系統,才能成就一個完整的賦能傳統行業的支撐體系。
這也是為什么施耐德電氣需要構建更完整的以新技術驅動的生態系統的原因。數據顯示,新一代EcoStruxure發布至今,其已經部署在全球超過48萬個安裝現場,在云端管理著超過160萬份資產。超過20,000名開發者和系統集成商支持該架構。更多的創新將來自于施耐德電氣與不同領域伙伴的合作。
“這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對實現產業發展目標的信心,以及對數字化的信仰。”尹正說。他表示,數字化轉型中的技術選擇與集成需要對行業和應用的深刻理解,也需要施耐德電氣抱有“開放”的心態。
這些“思考”超出原有的技術層面,將施耐德電氣內部的“能力”重新組合——從過往的成功中后退一步,轉而向行業和合作伙伴們學習,從新的需求中解讀出與自身價值重合的東西。“我們并不過分強調自身的優勢,而是通過開放、包容,與伙伴實現共享。”尹正說。事實上,除了軟件、硬件、開放的平臺架構以外,施耐德電氣需要和合作伙伴一起,在應用開發中,深入地與客戶探討業務流程,同時參與客戶業務流程的創新。
在這一過程中,施耐德電氣并不堅持扮演領導者的角色,而是與合作伙伴共同為產品能最大化滿足客戶需求負責。
作為過去100多年締造過諸多行業成功應用的企業,施耐德電氣看重的并不僅僅是自身的轉型,從過去銷售人員向設計院遞產品目錄,到如今通過社區與客戶及合作伙伴用數字化的方式進行交互。通過集成彼此的技術,新的基于行業應用開發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正創造新的商業價值。
新的商業模式帶來的顛覆性變革,改變了行業經驗的定義。技術創新的"生態系統"則由多方參與者的密切合作構成。據埃森哲發布的全球《技術展望2018》報告指出,企業智能化不可只關心技術,還要建立信任生態。這樣的“一體化創新”, 需要技術的提供者不僅在產品上,同時在目標與價值觀上與自己的客戶建立起更深入的信任和伙伴關系。
與此同時,商業環境的變化也讓每個環節的參與者都面對機遇,思考能否通過新技術為企業客戶創造新的價值;能否利用新技術解決原有產品未能滿足的需求;讓客戶體驗得以完善和“升級”。整個生態系統更加生機勃勃。
通過“合作伙伴關系管理系統”,施耐德電氣將電工、設計師和行業專家組成“社區”,與客戶及合作伙伴在“社區”中進行交互。尹正相信,這種基于數字化轉型的全新生態將幫助數字化轉型中的利益相關方連接彼此,貢獻各自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價值。
“目前,我們(的企業)只用了約10%的數據,如果我們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利用數字化技術,就可以實現從被動到主動;從只是在現場到遠程和移動;從原來只是車間級實現企業級;從落后的計算能力到更先進的計算能力,包括人工智能。這是未來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方向,也是施耐德電氣的未來愿景。”他說。
責任編輯:仁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