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市場的交易邏輯
今年全國兩會,碳市場交易再次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多位代表委員呼吁,進一步完善我國碳市場體系,積極參與國際碳市場競爭,爭取中國話語權和定價權。今年,我國將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電力、化
今年全國兩會,碳市場交易再次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多位代表委員呼吁,進一步完善我國碳市場體系,積極參與國際碳市場競爭,爭取中國話語權和定價權。今年,我國將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電力、化工、建材、造紙和有色金屬等行業,并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國家級碳市場。屆時,8大行業的7000~8000家企業將納入全國碳市場,形成覆蓋30億~40億噸碳配額的市場。除現貨市場外,若能發展期貨市場,全國碳市場規模最高或將達4000億元。
“旨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中國國家碳排放限額交易計劃,可能在2017年晚些時候出臺。”這被《自然》雜志評選為2017年值得期待的11個科學事件之一。
據世界銀行測算,全球二氧化碳交易需求量預計為每年7億至13億噸,由此形成了一個年交易額高達140億~650億美元的國際溫室氣體貿易市場。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總額有望達到3.5萬億美元,將超過石油市場成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場,而中國將成為全球碳排放權交易第一大市場。
根據《“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基礎上,推動中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力爭早日達到峰值。方案明確啟動運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將其作為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的最主要抓手之一。
中國設立碳排放交易市場,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信念與擔當。這既是應對國際減排壓力的要求,更是推進綠色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專家預測,目前我國碳市場交易無論價格還是成交量都處于底部,未來將有巨大上升空間,每年千億元碳市場空間可期。面對體量如此龐大的新興市場,規范交易規則和邏輯,推進體制機制建設,提升各方參與度,勢在必行。
三年試點經驗啟示
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準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深圳、廣東、湖北七省市在2013~2015年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工作。2013年,碳市場試點工作正式開啟,7個試點地區相繼完成2年至3年的履約工作。
3年多時間里,7個碳交易試點地區開展了完整試點,全國碳市場交易日趨活躍,規模逐步擴大。根據《北京碳市場年度報告2016》,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七省市試點碳市場累計成交量1.6億噸,累計成交額近25億元。其中,2016年包括福建在內的各省市二級市場,線上線下共成交碳配額現貨接近6400萬噸,較2015年交易總量增長約80%;交易額約10.45億元,較2015年增長近22.1%。
自2014年4月湖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以來,其成交量、流動性等指標全國領先。與2014年相比,2015年湖北省控排企業的碳排放總量下降了6.02%,企業通過碳交易獲取減排收益近2.02億元,納入控排的企業基本都成立了碳排放應對部門,或建立了跨部門的聯動工作機制。目前,湖北已與山西、安徽、江西等非試點碳交易省份簽訂了碳排放權交易跨區域合作交流框架協議,節能減排工作成效顯著。
2016年,廣東碳市場共成交配額2334.05萬噸,總成交金額2.89億元。其中一級市場成交量100萬噸,成交金額1128.5萬元;二級市場成交量2234.05萬噸,成交金額2.78億元;CCER(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成交量1908.92萬噸,同比增長1788.14%;居全國第一。啟動至今,廣東碳市場累計成交配額4684.93萬噸,占全國碳交易試點約34.46%,總成交金額12.54億元,占全國碳交易試點36.89%,是國內首個配額現貨交易額突破十億元大關的試點碳市場。
從北京實踐來看,利用市場手段節能減碳的效果也已初步顯現。僅2013年和2014年,北京市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總量就分別同比下降約4.5%和5.96%,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分別同比下降約6.69%和7.17%,超額完成2.5%的年度目標。
除試點地區外,新疆、浙江、山東等地也正緊鑼密鼓地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工作。2016年,新疆已完成碳排放權要素建設,目前全疆有180家企業成為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企業。浙江計劃2017年完成碳排放權交易準備工作,啟動碳交易;到2020年,建立較成熟的碳交易市場體系。目前約1900家工業企業達到國家重點企(事)業碳報告工作要求,約400家企業被納入首批碳交易范圍,碳排放量占全社會碳排放總量50%以上。山東也計劃2017年進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目前已報送控排企業近500家。
曾任《京都議定書》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主席的段茂盛考察了我國7個試點地區,表示“在有些方面我們已經走在了國際前列。”段茂盛舉例說,比如在給企業免費配額上,歐洲用的是企業的歷史產量。而中國采用的是企業實際產量,本質上是要求提高效率、降低排量,而不是限制服務。
2月17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發布《中國碳市場研究報告2017》。報告指出,納入7個試點碳交易平臺的排放企業和單位共2391家,分配的碳排放配額總量合計約12億噸。中國碳市場的啟動將廣泛發揮碳金融對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動能源轉型所發揮的積極作用。而中國碳市場將覆蓋4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超過歐洲碳市場的兩倍。
自啟動以來,七個試點地區基本建成了責權明晰、運行順暢、交易活躍、履約積極的碳交易市場體系,且在運轉過程中積累了有益經驗,對于能源轉型發揮了積極作用,極大地推進了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建設。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浙江“兜底”售電為何有人點贊有人不爽?
2021-12-20售電
-
分錢、分糧、分地盤…大秦電網招募售電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電,招募,貴州區域,合伙人,限50個,名額,月入上萬,不是夢 -
10月份用電量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0-11-17全社會用電量,國家電網,產業用電量 -
能源市場“負價格”事件分析及啟示
2020-11-03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改
-
國家發改委給14家單位回函了!完善落實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的八條建議
2021-03-10國家發改委,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八條建議 -
2020年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蘇五省區改革推動成效顯著
2020-11-16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 -
貴州電網關于支持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的建議
2020-11-10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2021-10-15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目錄電價,電力,營銷系統,影響,電改 -
電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開兩頭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電改新思維十七】目錄電價“天花板”被捅破,對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有何影響?
2021-05-20電改,電價,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大秦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