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高煤炭清潔化利用水平
日前,貴陽市人民政府印發《貴陽市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要求各級各單位要牢固樹立綠色循環發展理念,采取精準有效的政策措施,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
(十一)加強公共機構節能。堅持公共機構新建建筑率先普及綠色建筑,率先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按熱計量收費,率先采購和使用節能、節水、節材等綠色環保產品、設備。推進公共機構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節能改造,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合同能源管理服務,探索用能托管模式。推進公共機構數據中心節能改造,建設綠色數據中心試點。強化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建立完善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組織管理體系、制度標準體系、技術推廣體系、統計監測體系、監督考核體系和宣傳培訓體系。實施能源和水資源總量與強度雙控。開展能源審計,實施用能獨立核算。開展公共機構用能大數據管理,推進公共機構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監管系統建設和用能優化。深化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節水型單位創建活動。(責任單位: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生態文明委、市水務管理局、市科技局、市大數據委、市統計局、市財政局,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十二)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加快高耗能行業企業工藝革新,實施系統節能改造和能效提升,鼓勵先進節能技術的集成優化運用。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百千萬”行動,按照屬地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原則,對重點用能單位進行目標責任評價考核。重點用能單位要對用能實行年度預算管理。推動重點用能單位建設能源管理體系并開展效果評價,健全能源消費臺賬。按標準要求配備能源計量器具,進一步完善能源計量體系,加強能源計量技術服務和能源計量審查。嚴格執行能源統計、能源利用狀況報告、能源管理崗位和能源管理負責人等制度。(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文明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委、市農委、市商務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市質監局,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十三)強化重點用能設備節能管理。加強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審查和監管。鼓勵并推進鍋爐能效和環保測試,強化鍋爐運行及管理人員節能環保專項培訓。開展鍋爐節能環保普查整治,建設覆蓋安全、節能、環保信息的數據平臺。組織開展全市建成區內的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工作。推廣高效換熱器,提升熱交換系統能效水平。加快高效電機、配電變壓器等用能設備開發和推廣應用,淘汰低效電機、變壓器、風機、水泵、壓縮機等用能設備,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水平。(責任單位:市質監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生態文明委、市大數據委、市科技局,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四、強化主要污染物減排
(十四)控制重點區域流域排放。實施行業、區域、流域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在重點行業、重點區域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控制。深入推進貴陽市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加快推進空氣質量預測預報建設,建成全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信息管理系統。依據實際情況逐步擴大貴陽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大力推廣清潔能源的生產和使用,確保全面完成燃煤鍋爐淘汰和改造任務、實現“禁煤區”內全面禁煤、實現“高污染燃料禁燃區”民用燃煤去散煤化,強化燃煤污染監管。加大清鎮市重金屬歷史遺留問題治理和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力度。加強環境質量考核工作,實行“獎優”與“罰劣”并重。認真落實貴州省烏江流域磷污染綜合防治規劃,加強烏江流域總磷排放總量控制,加強洋水河污染整治。嚴格控制烏江流域的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醫藥制造、有色金屬冶煉、紡織印染等工業項目發展。持續加強34號泉眼污水治理設施運營管理。(責任單位:市生態文明委、市質監局、市工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務管理局,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十五)推進工業污染物減排。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實行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等量或減量替代。落實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削減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實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工業特征污染物削減計劃。進一步加強電力、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行業的減排力度。強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工業聚集區的規劃環評及污染治理。建立企業排放紅黃牌制度。完成貴陽市小寨壩片區開磷集團污染源治理工程、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云關廠)油煙治理工程和洋水河磷礦開采及磷化工企業污染源連片治理工程。加強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評估驗收工作,實施分級管理。(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生態文明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十六)促進移動源污染物減排。實施清潔柴油機行動,全面推進移動源排放控制。嚴格執行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和三級聯網制度。進一步加強對全市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的監督管理,規范執法。加強對公交車、出租車、長途客運車、貨運車、柴油車等高排放車輛的監督抽測,強化在用機動車排放監管,嚴禁排放不達標車輛上路行駛。大力推進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輛的使用,優化城市布局,逐步建立以軌道交通和BRT為骨干、常規公交為網絡、支線公交和區域公交以及出租汽車為補充的綜合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系統。加強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責任單位:市交委、市生態文明委、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農委、市質監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工商局,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十七)強化生活源污染綜合整治。完善南明河干、支流截污管網和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提升流域污水處理能力,因地制宜的實施生態修復與治理。完善清污分流系統,完成19條排水大溝清污分流改造和城市主干道兩側雨水溝建設。提高生活污水排放標準,全面完成已建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污水處理廠尾水全面達到一級A標排放標準。新建完成三橋、二橋三期、孟關、牛郎關、金陽三期、貫城河貴醫、六廣門等污水處理廠,加強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地上利用。加大污泥處置力度,取締非法污泥堆放點,建成一批城市污泥處置設施,對現有污泥處置設施進行達標改造。加快推動有條件的區(市、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制定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開展垃圾強制分類試點。因地制宜建設公園、綠地、農貿市場、生鮮超市等便民設施,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大力引進社會資本,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10+N”行動計劃,整村整寨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動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和服務向鄉村延伸。到2020年,全市污水處理率達95%以上,縣城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3%、90%以上,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加快污泥處置設施的建設,全市污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嚴格執行有機溶劑產品有害物質限量標準,推進建筑裝飾、汽修、干洗、餐飲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責任單位:市水務管理局、市城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生態文明委、市農委、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大數據委,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十八)重視農業污染排放治理。建立以綠色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推動化肥、農藥、農膜減量化,鼓勵生產使用可降解農膜,建立完善化肥農藥包裝物、農膜回收利用機制,到2020年實現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加大測土配方施肥、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等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0%以上,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30%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0%。推進畜禽糞便資源化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推進秸稈、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處理設施,到2020年完成77家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確保80%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配有完善的糞污貯存設施。推進水產養殖規模化、標準化建設和健康生態養殖,在烏江干流全面取締網箱養殖。以漁業增效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為主線,發展生態養殖項目體系、苗種繁育項目體系、都市漁業項目體系、增殖放流項目體系、水產品加工項目體系、水產保障項目體系,嚴格控制水產養殖面積和投餌數量。(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生態文明委,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
五、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十九)深入推進循環經濟領域示范試點建設。貫徹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設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推進循環改造示范試點園區、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范基地等示范試點建設,做好試點評估、驗收相關工作。完善資源循環利用制度,建立健全資源產出率統計體系。(責任單位:市生態文明委、市城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統計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二十)促進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提質升級。推動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園林廢棄物、城市污泥和廢舊紡織品等城市典型廢棄物集中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促進資源再生利用企業集聚化、園區化、區域協同化布局,推進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園區建設,提升再生資源利用行業清潔化、高值化水平。推動再生資源行業規范管理。推動太陽能光伏組件、碳纖維材料、生物基纖維、復合材料和節能燈等新品種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推進動力蓄電池梯級利用和規范回收處理。(責任單位:市生態文明委、市商務局、市城管局,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二十一)統籌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推動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副產石膏、冶煉和化工廢渣等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完善林業剩余物綜合利用機制,積極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廣,開展秸稈制肥、秸稈還田等。推動規模養殖場糞污肥料化、能源化利用。到2020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0%。(責任單位:市生態文明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農委,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
(二十二)加快互聯網與資源循環利用融合發展。研究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優化逆向物流網點布局,建立重點品種全生命周期追溯機制,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網絡試點建設,探索建立廢棄物在線回收、交易等平臺,推廣“互聯網+”回收新模式。鼓勵電子商務企業積極開展網購商品包裝物減量化和再利用。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生態文明委、市大數據委,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六、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
(二十三)節能重點工程。大力實施燃煤工業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電機系統能效提升工程、綠色照明工程、重點用能單位綜合能效提升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進工程、城市化節能升級改造工程、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程、能量系統優化工程、節能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等,激發市場主體節能的主動性,促進先進節能技術、裝備和產品的推廣應用。加強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和更新、余熱余壓回收利用、熱電聯產和電機系統節能改造。嚴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逐步開展節能驗收工作,切實把好能耗準入關。到2020年,重點行業產品單位能耗指標總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文明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委、市商務局、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市質監局、市科技局,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二十四)主要大氣污染物重點減排工程。實施治污減排全面達標排放專項行動,逐步完成磷化工(含磷礦開采)、火電、煤礦、水泥、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氮肥、有色金屬、鐵合金、釀造、屠宰十個行業的治污減排全面達標排放任務。在城市通風廊道上,嚴格控制水泥、化工、火電、有色金屬冶煉項目建設。對城市人口聚集區的重污染排放企業實施戰略性搬遷,集中整治低空排放污染源。(責任單位:市生態文明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城管局、市商務局,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二十五)主要水污染物重點減排工程。結合十大行業治污減排全面達標排放專項行動,對磷化工、氮肥、釀造、屠宰等行業進行改造提升。烏江沿線城市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建立流域內區(市、縣)、重點企業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構建風險預警防控體系,建立突發性污染事故水量水質綜合調度機制。深入實施烏江總磷污染整治工程,落實烏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機制。全面推行“河長制”,設市級河長的32條(個)河流(湖泊),落實河湖管護主體、責任和經費,聘請水利專家、環保專家、志愿者擔任河湖民間義務監督員。建設一批工業園區集中式污水處理廠,以工業園區污水、垃圾處理為重點,以縣為單位,全面建立“排污者付費、第三方治理”機制。劃定畜禽禁養區,搬遷或拆除禁養區內的養殖場。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612個行政村。建立健全地下水開采管控制度,到2020年對年用地下水5萬立方米以上的用戶實現監控全覆蓋。(責任單位:市水務管理局、市生態文明委、市農委、市城管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國土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二十六)循環經濟重點工程。組織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建設一批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示范基地、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基地,推進生產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體系。到2020年,資源產出率進一步提高,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形成規模。(責任單位:市生態文明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商務局,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七、強化節能減排技術支撐和服務體系建設
(二十七)加快節能減排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示范推廣及應用。圍繞重點行業節能減排需求,實施一批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和成果推廣項目,推動資源高效利用、節能環保和信息化新技術創新轉化,推動重點領域共性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成果應用示范,建立綠色科技創新產學研一體化和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技術支撐體系。大力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鼓勵基于互聯網的能源創新。綜合采取節能減排系統集成技術,推動鍋爐系統、供熱/制冷系統、電機系統、照明系統等優化升級。開展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和廢物循環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做好綠色技術儲備,加快先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文明委、市大數據委、市質監局,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二十八)完善節能減排創新平臺和服務體系。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孵化載體建設,充分利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條件,建設綠色技術服務平臺,推動建立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的檢測認證服務機制。引導和支持企業利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節能減排科技企業和服務基地,加大綠色產品研發、設計和制造投入,增加綠色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資源環境效益。(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文明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委、市質監局,各區〔市、縣、開發區〕政府〔管委會〕等)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浙江“兜底”售電為何有人點贊有人不爽?
2021-12-20售電
-
分錢、分糧、分地盤…大秦電網招募售電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電,招募,貴州區域,合伙人,限50個,名額,月入上萬,不是夢 -
10月份用電量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0-11-17全社會用電量,國家電網,產業用電量 -
能源市場“負價格”事件分析及啟示
2020-11-03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改
-
國家發改委給14家單位回函了!完善落實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的八條建議
2021-03-10國家發改委,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八條建議 -
2020年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蘇五省區改革推動成效顯著
2020-11-16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 -
貴州電網關于支持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的建議
2020-11-10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2021-10-15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目錄電價,電力,營銷系統,影響,電改 -
電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開兩頭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電改新思維十七】目錄電價“天花板”被捅破,對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有何影響?
2021-05-20電改,電價,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大秦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