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長江經濟帶沿線區域差異較大,如何推動綠色發展?
依據不同地方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等差異,實施差異化的發展模式和考核標準
中國環境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開發,而是不搞破壞性開發,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大開發”和“開發”之間的尺度如何準確把握?
羅來軍:在兩年多的時間里,習近平總書記從重慶到武漢,兩次主持召開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座談會。這兩次座談會一起把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定位、基本思路和根本遵循說清楚了。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市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指出,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人們對“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產生迷惑和疑慮,還要不要搞開發和發展?開發到什么程度是開發,而又不是大開發?習近平總書記這次考察湖北湖南,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立規矩,即不能搞破壞性開發,設立生態紅線和禁令,把上述問題說清楚了,也指明了如何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
從這兩次重要講話中,可以得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清晰思路,概括為4個層次:首先,要保護、修復和建設長江生態;其次,在生態優先的前提下謀劃綠色發展,即發展不能破壞和干擾生態環境;第三,一些發展反過來又能夠促進生態建設;第四,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否則淘汰或搬遷。這4個層次的思路就把“大開發”和“開發”之間的尺度給準確清楚地界定出來了,方便各地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實際建設中進行把握和掌控。
中國環境報:長江經濟帶沿線區域差異較大,生態環境復雜,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將對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羅來軍: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明白長江經濟帶如何推進綠色發展。考慮到長江經濟帶沿線區域差異較大,生態環境復雜,在推進綠色發展的過程中,就不能對長江經濟帶整個區域實行“一刀切”的發展模式和考核標準,而是要依據不同地方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等方面的差異,并結合在國家重大戰略事項中的角色,實施差異化的發展模式和考核標準。
有些地方適合發展高水平的產出經濟,則可以積極推進產業效率高的經濟體系;而有些地方生態環境非常重要,發展任何產業和企業,都容易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那么,這樣的地方則不適宜發展以產出為衡量標準的經濟體系,而是應該大力進行生態建設,對其生態建設水平進行考核。對于后者,如果其經濟發展不錯,而生態環境遭受了破壞,國家不但不應該認可和表揚,還要對其進行教育與處罰。
當我們清楚長江經濟帶應如何推進綠色發展之后,就能夠明白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將對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哪些影響了。主要表現為五大類。
對于僅僅適宜生態建設的地區,其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都應該降下來,甚至進行發展轉型,不再搞經濟開發。
對于低效率、低技術、低競爭力,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三低三高”型產業和企業多的地區,因需要大力破除舊動能,其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都會明顯地下降。
對于有條件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服務業的地區,則因需要大力培育新動能,其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都會出現上升趨勢。而且,經過一定時期的培育和積累,會形成高水平、高質量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有的地區適合發展高水平的生態建設,而又適合基于生態資源發展高水平的綠色產業、生態產業,這樣的地區能夠同時推進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實現高水平的生態與發展相融共進的發展格局。
對于不適宜發展高產出經濟的地區,其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其他適宜發展高產出經濟地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和比較優勢,其社會發展需求和人們生活需求應該從高產出經濟發展的地區獲得補償,以保障生態建設地區的生活水平。
通過上述五方面的落實,將有利于長江經濟帶各個地區、每個城市在各自發展過程中從整體出發,落實“一盤棋”思想,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
就綠色發展而言,鑒于長江經濟帶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國家可以考慮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和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
中國環境報: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可能會遇到哪些挑戰?您有哪些建議?
羅來軍:我認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會遭遇3個層次的挑戰。
一是思想上的挑戰。人們習慣于以經濟發展指標來看待和衡量一個地方的建設。長江經濟帶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難免影響到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如果我們仍然看重GDP的增長,那么,很多資源就難以真正地投入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之中。化解這個挑戰的關鍵是,要對各地方政府的工作實施差異化的考核指標,適宜生態建設的地區要確立生態至上的考核標準。
二是管理上的挑戰。長江經濟帶的管理具有特殊的復雜性,包括11個省市,容易陷入“九龍治水”困境。理順目前的管理體制,構建科學高效的治理機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應進一步加強組織保障,可在中央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下依托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自然資源部設立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協調委員會,在多地區、多部門之間進行統籌協調、綜合決策。其次,建立和推行多種治理機制,比如差異化的政府考核機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生態補償機制等。
三是技術上的挑戰。無論是生態建設、環境保護,還是綠色發展,對技術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假如我們有了正確的思想認知,也有了優良的生態環境管理機制,即是說解決了上述的兩項挑戰,但并不能保證我們就能夠做出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還需要我們克服技術上的挑戰。低碳技術、植被培育技術、綠色加工制造技術、新興戰略產業技術等,在長江經濟帶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決定著生態環境的建設水平和與之相適應的經濟發展水平。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