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的金融大數據風口解碼
目前,金融行業數據量巨大,是繼互聯網及運營商之后大數據產生最為龐大的熱點行業之一,其中非結構化數據迅速增長,加上金融行業雄厚的資本背景,金融行業已經成了大數據應用的一片沃土。而放眼全球,金融行業也是大數據的應用重鎮,根據此前麥肯錫的《大數據的下一個前沿》系列報告,無論從大數據應用綜合價值潛力維度,還是平均數據量而言,金融行業大數據的應用綜合價值潛力都非常高。
來源:麥肯錫《大數據的下一個前沿:創新、競爭和生產力》報告
鑒于金融行業的價值鏈較長,在當前金融大數據的應用摸索階段,其形式種類繁多,根據對公開媒體的信息觀察,目前全球金融業大數據應用的典型類型如下:
1.改善整體IT及運營效率。采用Hadoop、MPP等大數據技術優化銀行底層IT架構,并更好地管理如票據影像、客服音頻等非結構化數據是當前業界的一個共識,如農行是國內首家使用國產MPP平臺支撐實際生產業務的銀行;
2.大數據征信、信貸及風險管控。如國外比較著名的Zestfinace、Kreditech,以及國內已經出得征信牌照的芝麻信用、騰訊征信、拉卡拉等;
3.采取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打造智慧銀行。如建設銀行今年已經在北上廣等11座城市部署智慧銀行,智慧銀行共包含了智能叫號預處理、遠程銀行VTM、電子銀行服務區、智能互動桌面、人臉識別等15項創新應用;
4.線下網點及客戶服務管理。目前最為著名的案例為西班牙電信將基站位置大數據,結合其他匿名化用戶屬性統計數據封裝為能力平臺,為包括銀行在內的第三方提供精確選址、社會管理等服務;
5.客戶畫像及金融產品精確營銷。在競爭激烈的歐美金融市場,采取數據化運營和數據挖掘技術開展精確營銷擁有悠久的傳統;
6.大數據量化交易?;诖髷祿碗s建模的量化交易是金融大數據其中一項焦點應用,如最為著名的文藝復興公司,以及基于互聯網和Twitter海量用戶數據的自動化交易對沖基金CAYMAN ATLANTIC;
7.輿情管理及其他客戶體驗優化相關的應用。
而在各行業都盛產“特殊國情”的中國,金融大數據毫無疑問也將有其特殊的發展規律。尤其是在金融行業已被本屆政府賦予了特殊期望的大環境下,究竟金融大數據應用的風口在哪里?在目前中國金融大數據應用處于剛起步的時期,我們都非常好奇究竟有哪些應用會率先領跑,成為中國金融大數據應用這個充滿潛力的領域即將到來的黃金時代中一顆顆“真金白銀”。
河流的流向,決定了河中魚群能到達的地方與命運。要摸清金融大數據風口所在,則要進入到中國金融體系及當前環境之中,分析金融大數據究竟在中國未來的金融行業,其定位和被賦予的使命是什么。
(二)金融大數據與中國金融體系
當前,以大型銀行主導的中國金融業有著鮮明的特征。首先,在享受著政策與市場紅利、“躺著也賺錢”的年代,傳統銀行們實際上不見得是金融大數據的倡導者與積極嘗試者,其次金融大數據的應用落地,在不同金融機構主體中的目標和地位也同樣將會會有較大的差別。要摸清楚整體金融大數據的脈門走向,我們不得不首先需要理解中國金融業的特性。
從宏觀監管上說,中國是世界上金融管制最為嚴格的國家之一,所謂金融,其本質在于借助金融機構,實現資金從投資端到達融資端的轉移。而中國的金融業,受限于極其嚴格的利率管制以及金融監管政策,實際上形成了以傳統大型銀行為核心的“金融圍墻”封閉生態圈。
在融資端而言,由于缺乏利率市場化,以及中國征信體系的落后,銀行資金一般而言只會流向銀行眼中處于圍墻內部的優質企業,如大型央企、龍頭民企以及少數受到行業政策眷顧的企業。至于圍墻之外不那么幸運的中小企業、小微企業(下文統稱為兩小企業),只能要么通過民間借貸獲取資金,或者從圍墻內通過“走私”的方式獲取到相應的資金,但無論是哪種方式,無疑均推高了整體社會的資金使用成本。
而在投資端,則是個人投資渠道單一。根據平安證券數據,目前個人資金約有75%以存款或銀行理財產品形式進入了傳統銀行體系,而對于中低收入人群此比例將更高,導致了居民財富無法享受到應有的資產增值,個人資產收益甚至難以跑贏CPI,通過多元化的金融投資渠道實現藏富于民更加無從談起。
下圖直觀地描述了當前中國金融體系環境下的問題。然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稍微緩解了個人投資渠道單一(通過化整為零方式進入到較高收益率的金融項目),以及兩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問題,但其規模還遠遠不夠。根據易觀智庫的數據,2014年P2P的規模雖然已經到達了1220億,但相比同年122萬億的M2余額以及社會兩小企業總資金需求量依舊過于微小。金融圍墻的存在,一方面不允許圍墻外的主體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即使它們能更好地服務于兩小企業融資;而另一方面處于圍墻外的融資需求者難以獲得資金,即使相比圍墻內部的大型企業擁有更好的資金使用效率。從而導致了墻內撐死、墻外餓死的局面。
目前中國金融體系的困境(來源:亞信大數據)
在過去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上述扭曲的金融體系并沒有遇到太大的問題,銀行賺到了令人羨慕的市場紅利,央行通過嚴密的控制,能夠精確計算整體社會貨幣投放量,而資金通過圍墻內的大型企業和地方政府,轉化為大量固定資產投資拉動了中國GDP的高速上升。但扭曲的金融配置必然導致市場資金錯位,富得流油的墻內企業實質上并沒有把所有資金用到實體經濟上,并存在效率低下問題,而新興的民營經濟卻得不到應有的融資,造成了國進民退、“富人通縮窮人通脹”的嚴峻問題,腐蝕了中國的實體經濟。隨著美元即將王者歸來,中國若再不進行深刻的金融改革,改變金融扭曲現象,中國經濟將陷入更大的問題之中。
再談一件時髦的事情。
“互聯網+”概念被提出后迅速被本屆政府認可,在兩會中也被李克強總理兩次提及,隨后被正式納入國家頂層設計,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其中或許反映了一個趨勢:以制造業為首的中國實體經濟,已經被產能過剩、高度同質、缺乏比較優勢等問題折磨得舉步維艱,急需通過像互聯網技術這種變革力量完成一次脫變和升級。而所謂的“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可理解為實體經濟的各個部門,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術,在設計、生產、渠道、營銷及消費者管理等整個流程上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數據化、互聯網化運營變革,最終擺脫產品高度同質、產能過剩的困境,為中國實體經濟帶來一批有創造力的新形態企業,促使中國實體經濟煥發新的生命力,實現增長模式的轉型。其中,數據資源將成為新一輪的生產要素。
然而,“互聯網+”模式還有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姑且假設數據資源是富足的,云+管+端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也可以獲得,也具備一批擁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家,達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狀態--支撐“互聯網+”發展的資金流究竟如何來?如果類比互聯網界,單靠風險投資驅動,對于中國實體經濟這種量體無疑杯水車薪,同時也不見得所有“互聯網+”模式都具備風險投資的偏好特征。而通過傳統的中國金融模式,基本上很難有足夠的資金流到圍墻外的 “互聯網+”企業中去,倘若如此,一個缺乏足夠血液的“互聯網+”能如何為中國經濟實現轉型與增長開辟新路?
責任編輯:大云網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