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去補貼光伏項目引起的幾點思考
筆者看了8月30日批復的去補貼項目批復之后,還有三點疑問:
1)此類項目審批權下放到省里,是否還需要走分布式交易試點?
2)用戶側去補貼,發電側脫硫煤并網平價,那個更劃算?
3)發電側平價未來是否要上報國家走試點?
一、此類項目審批權下放到省里
近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于無需國家補貼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函》,批復了山東東營河口區去補貼的光伏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
1)并不是分布式光伏項目,而是利用東營河口區的鹽堿地建設的地面光伏電站;項目規模約為300MW。
2)所發電量并不是以脫硫煤電價賣給電網公司,而是直接供給附近工業園區的化工企業使用,交給電網企業過網費。
在發改委的批復文件中提出:
對此類不需要國家補貼的項目,各地可.....在落實土地和電網接納條件的前提下,自行組織,并將項目情況及時抄送我局。
需要注意的是:
之前,光伏項目的規模指標一直受國家的控制,省內只能按國家給予的規模備案項目。
這段話明確表明,對于此類“去補貼”光伏項目,審批權限直接下放到省能源局,只需要及時告知(抄送)國家能源局即可。
問題來了:這類利用國家電網線路輸送給用戶電力的項目,之前都是要報分布式電量交易試點的。那這個文件是否表明,未來這類項目不需要走試點,省里直接批復即可?
這個項目與之前國家能源局討論的平價上網示范項目,并非同一類項目。
之前討論的平價上網示范項目,是所發電量直接以脫硫煤電價出售給電網,。因此,平價中的“價”是指“脫硫煤電價”!
本項目,所發電量借用國家電網的線路直接賣給用戶,肯定不是“脫硫煤電價”。那這個價格是多少呢?
按照目前的政策:
用戶購電價格 = 項目上網電價(雙方交易價格)+省內輸電價格+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交叉補貼
根據山東省《關于降低工商業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魯價格一發〔2018〕76號)》文件,山東省的銷售電價及過網費如下表所示。
若項目以35kV供給當地的化工企業使用,則過網費為0.1569元/kWh。
假設用戶的用電電價與電網的電價一樣,為0.6022元/kWh,則:
項目上網電價(雙方交易價格)=0.3949(0.6022-0.1569-0.0504)-交叉補貼
而山東省的脫硫煤電價為0.3949元/kWh。
顯然,這個項目的成交價,肯定會低于當地的脫硫煤電價。如此看來,與其找用戶以較低電價成交,未來還存在電費收取的風險,還不如直接以脫硫煤電價賣給電網公司!
那問題又來了:如果以脫硫煤電價直接賣給電網公司,是不是就是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申報的“平價上網試點”項目了?
三、發電側平價未來是否要上報國家走試點?
綜上所述,本項目成為去補貼項目后,有兩個途徑,
途徑1:以低于0.3949元/kWh(脫硫煤電價)的價格,賣給當地的用電企業,用電企業的落地價格為大工業電價0.6022元/kWh。
途徑2:以脫硫煤電價0.3949元/kWh,賣給當地的電網公司。
如果是途徑1,該項目與目前正在申報的“分布式電力交易試點”有何區別?
如果這個項目可以省里直接批復,那未來此類項目是不是都可以省里直接批復,不需要走試點?
如果是途徑2,該項目與目前正在申報的“平價上網示范項目”有何區別?
如果這個項目可以省里直接批復,那未來所有以脫硫煤價格賣給電網公司的光伏項目,省里都可以直接批復,不需要申請國家指標?
四、結語
何繼江博士曾介紹:
2018年6月15日,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與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去補貼光伏項目發展研討會”在國宏大廈舉行。會議中研討到的光伏項目規模約3.4GW,展現了無補貼光伏項目的市場潛力的巨大。
同時,會議還給出了幾條建議:
1、簡化立項程序。對就地消納用戶側平價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建設項目,下放項目立項、核準權力。簡化項目建設審批手續,不對企業提出政策要求之外的增加企業負擔的要求,降低企業開發新能源電站的非技術成本。
2、簡化并網程序。各地電網公司出臺的拒絕新建無補貼項目備案和并網的通知,即刻做廢。電網公司按照國家有關文件要求積極支持這些平價項目的接入工作。
3、加強政策支持和制度創新。
允許光伏項目拉專線向電力用戶直供電,凡費用由光伏企業承擔或與用戶協商承擔的直供電輸電項目,當地電網公司不得專預,地方政府應積極給予土地等方面的支持。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過網費核算方法核定該批項目過網費,該批項目暫不分攤交叉補貼。
基于企業和園區存量配電資產建設以消納光伏以及風電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增量配電網,給予積極鼓勵。
責任編輯:蔣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