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創新資源管理和利用方式(全文)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增強發展新動力,需要將信息化貫穿我國現代化進程始終,加快釋放信
四、著力提升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
(一)培育信息經濟,促進轉型發展
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大力發展信息經濟是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信息化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作用,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支撐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
21.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加快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產品、裝備融合創新,推廣智能工廠和智能制造模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普及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深化互聯網在制造領域的應用,積極培育眾創設計、網絡眾包、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完善產業鏈,打造新型制造體系。
22.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把信息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推動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應用,培育互聯網農業,建立健全智能化、網絡化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強耕地、水、草原等重要資源和主要農業投入品聯網監測,健全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和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生產全過程信息管理服務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23.推進服務業網絡化轉型。支持運用互聯網開展服務模式創新,加快傳統服務業現代化進程,提高生活性服務業信息化水平。積極培育設計、咨詢、金融、交通、物流、商貿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網絡化發展。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構建繁榮健康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引導和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發展分享經濟,建立網絡化協同創新體系。
24.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破解制約城鄉發展的信息障礙,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加強頂層設計,提高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管理、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的信息化水平,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施以信息化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信息化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支持港澳地區發展信息經濟。
25.夯實發展新基礎。推進物聯網設施建設,優化數據中心布局,加強大數據、云計算、寬帶網絡協同發展,增強應用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加快電力、民航、鐵路、公路、水路、水利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網絡化和智能化改造。發揮信息化支撐作用,推動安全支付、信用體系、現代物流等新型商業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大市場、大流通、大服務格局,奠定經濟發展新基石。
26.優化政策環境。完善互聯網企業資本準入制度,設立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引導多元化投融資市場發展。發揮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的作用,組建中國“互聯網+”聯盟,支持中小微互聯網企業成長。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設立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
(二)深化電子政務,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適應國家現代化發展需要,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科學決策。持續深化電子政務應用,著力解決信息碎片化、應用條塊化、服務割裂化等問題,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7.服務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推進黨委信息化工作,提升黨委決策指揮的信息化保障能力。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提高黨員、干部、人才管理和服務的科學化水平。加強信息公開,暢通民主監督渠道,全面提高廉政風險防控和巡視工作信息化水平,增強權力運行的信息化監督能力。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信息化保障,重視發揮互聯網在黨內法規制定和宣傳中的作用。推進信息資源共享,提升各級黨的部門工作信息化水平。
28.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完善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建立國家治理大數據中心。加強經濟運行數據交換共享、處理分析和監測預警,增強宏觀調控和決策支持能力。深化財政、稅務信息化應用,支撐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調整,促進稅收制度改革。推進人口、企業基礎信息共享,有效支撐戶籍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推進政務公開信息化,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臺和便民服務平臺建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網上政務服務。
29.服務民主法治建設。建立健全網絡信息平臺,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加快政協信息化建設,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實施“科技強檢”,推進檢察工作現代化。建設“智慧法院”,提高案件受理、審判、執行、監督等各環節信息化水平,推動執法司法信息公開,促進司法公平正義。
30.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加快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公共安全智能化水平,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構建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推動政府職能下移,支持社區自治。依托網絡平臺,加強政民互動,保障公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推行網上受理信訪,完善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機制。
31.健全市場服務和監管體系。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制度,在海關、稅務、工商、質檢等領域推進便利化服務,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與服務,實現服務前移、監管后移。以公民身份號碼、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基礎,建立全國統一信用信息網絡平臺,構建誠信營商環境。建設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重要產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完善產品售后服務質量監測。加強在線即時監督監測和非現場監管執法,提高監管透明度。
32.完善一體化公共服務體系。制定在線公共服務指南,支持各級政府整合服務資源,面向企業和公眾提供一體化在線公共服務,促進公共行政從獨立辦事向協同治理轉變。各部門要根據基層服務需求,開放業務系統和數據接口,推動電子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
33.創新電子政務運行管理體制。建立強有力的國家電子政務統籌協調機制,制定電子政務管理辦法,建立涵蓋規劃、建設、應用、管理、評價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大力推進政府采購服務,試點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電子政務建設。鼓勵應用云計算技術,整合改造已建應用系統。
(三)繁榮網絡文化,增強國家軟實力
互聯網是傳播人類優秀文化、弘揚正能量的重要載體。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遵循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把中國故事講得愈來愈精彩,讓中國聲音愈來愈洪亮。
34.提升網絡文化供給能力。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加快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提高網絡文化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水平。整合公共文化資源,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信息服務水平。引導社會力量積極開發適合網絡傳播特點、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的網絡文化產品。
35.提高網絡文化傳播能力。完善網絡文化傳播機制,構建現代文化傳播體系。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有效整合各種媒介資源和生產要素。實施中華優秀文化網上傳播工程,加強港澳地區網絡傳播能力建設,完善全球信息采集傳播網絡,逐步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適應的網絡國際傳播能力。
36.加強網絡文化陣地建設。做大做強中央主要新聞網站和地方重點新聞網站,規范引導商業網站健康有序發展。推進重點新聞網站體制機制創新。加快黨報黨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數字化改造和技術升級。推動文化金融服務模式創新,建立多元網絡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鼓勵優秀互聯網企業和文化企業強強聯合,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文化集團、媒體集團。
37.規范網絡文化傳播秩序。綜合利用法律、行政、經濟和行業自律等手段,規范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堅決遏制違法有害信息網上傳播,鞏固壯大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完善網絡文化服務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大網絡文化管理執法力度,打擊網絡侵權盜版行為。
(四)創新公共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
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大力推進社會事業信息化,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38.推進教育信息化。完善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建立適應教育模式變革的網絡學習空間,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建立網絡環境下開放學習模式,鼓勵更多學校應用在線開放課程,探索建立跨校課程共享與學分認定制度。完善準入機制,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建設,支撐全民學習、終身教育。
39.加快科研信息化。加強科研信息化管理,構建公開透明的國家科研資源管理和項目評價機制。建設覆蓋全國、資源共享的科研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科研信息服務水平。加快科研手段數字化進程,構建網絡協同的科研模式,推動科研資源共享與跨地區合作,促進科技創新方式轉變。
40.推進智慧健康醫療服務。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推進全國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數據整合共享,實施健康醫療信息惠民行動,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探索建立市場化遠程醫療服務模式、運營機制和管理機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探索醫療聯合體等新型服務模式。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滿足多元服務需求,推動醫療救治向健康服務轉變。
41.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化水平。推進就業和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等信息全國聯網。建立就業創業信息服務體系,引導勞動力資源有序跨地區流動,促進充分就業。加快社會保障“一卡通”推廣和升級,實行跨地區應用接入,實現社會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加快政府網站信息無障礙建設,鼓勵社會力量為殘疾人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
42.實施網絡扶貧行動計劃。構建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加快貧困地區互聯網建設步伐,擴大光纖網、寬帶網有效覆蓋。開展網絡公益扶貧宣傳,鼓勵網信企業與貧困地區結對幫扶,開發適合民族邊遠地區特點和需求的移動應用,建立扶貧跟蹤監測和評估信息系統。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探索大數據 區塊鏈實現與能源互聯網良好契合
2020-06-09區塊鏈,電力行業,能源互聯網 -
基于區塊鏈的含安全約束分布式電力交易方法
-
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調度的應用前景:提升電力交易的自由度和實時響應效率
2019-11-04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大數據產業園四處開花
2019-03-05大數據產業園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六盤水市市長李剛:借力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建設六盤水5G示范城
2020-05-27大數據,5G,電力,六盤水,物聯網 -
融媒體平臺建設及縣域融媒體平臺軟件系統
2019-04-03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