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電市場迎注銷潮 有地區售電公司每賣一度電僅賺不到4分錢
2015年,政策層面放寬售電公司的準入門檻,帶來了售電企業的成立熱潮。據不完全統計, 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國各地已經成立的售電公司上萬家,其中公示的有近3000家。
數量眾多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一批售電公司準備退出市場。特別是2018年以來,售電公司更是迎來一波注銷潮。例如,6月18日,北京電力交易中心網站就公示了包括國能世新(北京)售電有限公司等3家的注銷公告。曾經測算的售電市場規模每年達數萬億元,如此巨大的市場,為何一批售電公司卻選擇退場?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售電市場剛放開,很多進入市場的都是電網員工走出去創辦的售電公司,他們擁有資源與人脈關系,所以也有一部分客戶,套利空間較大。但是目前市場已經發生變化,過去的操作手法逐漸行不通。
多數售電公司主要賺差價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
售電環節放開后,也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本競相涌入,一批售電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成立。
賺取價差是許多售電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式之一,簡單而言,即從發電企業買電,向用戶賣電,完成電力交易,從中賺取價差利益。
在7月11日普華永道《2017年中國清潔能源及技術行業投資研究報告》發布會上,普華永道思略特高級經理林駿達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電改之后,出現的第一波售電公司整體上是在做資源、政策以及信息套利,但是套利空間是有限的,所以市場發展也并不快。
2016年3~5月廣東的三次月度電力集中交易中,據機構測算,電廠向需求方讓利5.3億元,其中預計有近4.5億元被售電公司獲得。平均計算,售電公司一度電能獲得0.13元的差價收益。
但目前這樣的情況已經發生變化。2018年6月,廣東月度集中電力競價中,統一出清價差為-39.30厘/千瓦時。意味著售電公司每售出一度電只能獲得0.0393元的差價收益。
林駿達指出,早期售電公司一度電就可以賺一毛錢,但是現在售電公司經常是零差價,全部讓利給客戶,售電公司想要的是用戶流量入口,然后通過流量變現。但是由于流量變現需要技術、服務和管理作為支撐,這給很多售電公司帶來挑戰。
在林駿達看來,由于偏差考核,那些盡管靠電網員工關系擁有客戶資源,也可能出現虧損。“因為簽的長協是一年一次,但月度的價格變化非常快,如果你的預測沒有做好,也可能虧的。”他說。
偏差考核指的是,售電公司實際執行的電量如果超出或不足合同電量達到一定的比例,將會被收取偏差考核費用。達不到考核標準就要被罰款,所以偏差考核直接影響著售電公司的收益。
同時,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能源及公用事業管理咨詢業務合伙人單小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售電市場剛放開,很多進入市場的都是電網員工走出去創辦的售電公司,他們擁有資源與人脈關系,所以也有一部分客戶,套利空間較大。但是目前市場的情況已經發生變化,過去的操作手法已經行不通。
三類售電企業競爭力明顯
這種情況下,2018年也迎來了一波售電公司注銷潮。
例如,今年4月到6月,僅兩個月時間內,新疆電力交易中心就多次發布公告,共注銷40多家售電公司。此外,今年4月江蘇省出現了首家退出電力交易市場的售電公司。5月,廣東、山東也出現了首例售電公司退出事件。
“市場上有幾千家售電公司肯定是不太現實的,我們也看到市場在逐漸開始整合,有一些小售電公司會出局,特別是一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對下游的電力消費預測、管理不到位的話就會出局了。”單小虎表示,售電市場經過2017年的高速發展,相互之間的競爭從原來純粹靠關系贏得的一部分客戶,轉向靠核心競爭力了,包括公司的服務水平、構建能源互聯網的能力等。
林駿達認為目前的洗牌是“第一步”。他表示,2018年開始,已經看到售電行業第一步洗牌,并且這輪洗牌已經發生并且很快就會完成。“預測未來一年基本上會完成第一步的洗牌。”他說。
基于上述判斷,他認為接下來市場上會出現三種類型的售電公司,用戶的分層、分級情況也將隨著市場競爭而更為明顯。
在林駿達看來,第一類是輕資產民營售電公司,通過“小步快跑”疊加技術和服務同步提升。“能源行業本質是一個比較‘笨重’的行業,有大量的資產。而實際上做重服務、輕資產的話,是比較適合民企的。例如,廣東很多的售電公司的特點是整體上沒什么資產體量,但服務功能極強。用戶如果出現問題,他可以快速響應甚至超過電網的速度。”他說。
林駿達表示,隨著民企手中擁有的用戶數據體量的上升,數據價值會進一步放大。“曾經去廣東調研時發現,一些售電公司會進行負荷預測,很多公司都是通過打電話或者微信來了解用戶下月用電預期,這實際上不是一個技術手段。但今年開始,已經有一些企業有了一些比較好的負荷預測技術手段,甚至部分用到人工智能去解決這個問題。”
林駿達表示,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數據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將進一步體現。一些民營售電公司服務水平較高,用戶也愿意去選擇他們,相應也會促進技術能力會提升。
第二類則是傳統重資產能源企業。林駿達指出,這類企業基本能夠實現多能互補,也擁有較好的工業用戶和商業用戶流量,且有較好的政府背景以及較強資產管理方式,能夠獲得較低的資金成本優勢。盡管這類企業在體制機制上存在一些限制,很難和民企去拼服務,但是他們憑資金優勢控制一些優勢資產。
在他看來,第三類是潛在的進入者——外資企業。盡管目前外資還未進入,但是國外有大量豐富數據分析經驗、服務經驗的能源公司和售電公司。“過去兩年大量的外資企業找到我們做評估,是因為他們把售電市場開放當作是中國能源市場市場化的一個信號,也當成他們進入中國能源市場的一張船票。”他說。
實習生王碧璇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深度文章 | 能源互聯網環境下的多能需求響應技術
2020-10-23能源互聯網,分布式電源,多能互補 -
秒懂:輸配電價核定的流程與要義!
2020-09-21電價,輸配電價,電力體制改革 -
如何挖潛區縣綜合能源市場?答案來了:規劃先行!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清潔能源,新能源消納
-
有話好好說——漫談售電合同爭議
2020-10-12售電合同爭議 -
金風科技今年交付量有望全球第一!
2020-06-30金風科技,風電機組,風電市場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