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行業須跳出短命怪圈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中國軟件必須走高端路線,亟待建立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沿老模式走下去,路將越走越窄。
軟件正成為日用消費品。汽車導航、銀行刷卡、醫療單據、通訊工具,幾乎成為每個人每天都要消費的服務。而這些服務應用正是基于軟件。
然而,也正是由于消費多元化、急速的更新換代和激烈的競爭,使得軟件行業成為一個“短命行業”。業內人士打趣,“在這個行業里,活10年算比較偉大,活20年開始有危險,再活20年就必須高度警惕,著手再造自己的生命”。
“助推器”
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與服務外包密不可分。在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劉積仁看來,服務外包對中國軟件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堪稱軟件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中國軟件產業發展在第一階段,我們試圖要做中國自己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軟件,在那個火紅的年代里我們沒有取得結果。然而,我認為至少有兩個階段是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的里程碑:一是中國軟件技術和中國社會發展需要的信息化建設過程相結合,這個結合使得中國一大批軟件企業崛起,也使得一大批基礎設施方面的軟件提供由中國企業來主導。第二就是軟件外包,使得中國軟件形成規模,特別是把‘中國可以做軟件’這個概念在全世界做了推廣。”
根據2012年《中國軟件出口發展報告》,中國軟件出口基本保持了每年50%以上的增長率,其中信息技術外包(ITO)是軟件出口主要方式。
2011年,ITO出口138.7億美元,占軟件出口總額的96.7%,比2010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占比越來越大。
其中,美國、日本、中國香港是中國內地軟件出口的前三大市場,2011年出口金額合計達80.7億美元,同比增長40.5%,占中國內地軟件出口總額的56.3%。
第四大市場為歐盟,歐債危機傳導致使2011年我國對其軟件出口為15.9億美元,同比增長18.7%,出口總額不及對美、日出口的1/5,增速不及對美、日出口的一半,但中國企業對拓展歐盟市場仍抱信心。
第五大市場韓國今后將成中國軟件出口的主要市場,2011年中國大陸對韓出口為6億美元,同比增長340%,趕超對中國臺灣的出口。
瓶頸凸顯
過去十年,中國軟件產業保持了年均38%的增速,出口更是達到50%的年增長率。但正如劉積仁和業內人士所指出的,當成本不斷上升的時候,按人頭和規模從事的外包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戰。
2011年,中國軟件產業共實現軟件業務收入1.85萬億元,同比增長32.4%,增速比2010年下降8.6個百分點。
當中國外包形成規模時,成本也在不斷上升。軟件行業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與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相比,中國成為一個軟件工程師成本越來越高昂的國家。據悉,一位中國服務外包普通員工的月薪在4000元~6000元人民幣之間,是東南亞國家的2~3倍。
而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導致商務業務規模和穩定性在不斷發生變化,這令中國軟件全球客戶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他們基于成本考慮,不太可能一直付出較高代價購買目前的中國服務。
據業內人士透露,中國軟件的毛利潤在劇減,從過去的30%~50%降到10%左右。就像手機、電視甚至汽車等制造業一樣,軟件行業并不因為不斷增長的需求和不斷擴大的規模,就能擁有豐厚的投資回報。
也正因為此,一位西部省份軟件園的企業家對記者說,軟件行業現在利潤率不比以前,尤其在企業快速擴張時急需資金,但獲得的資金扶持有限,所以不少軟件企業以地產和多元化投資為路徑籌資,而投資軟件園正是以另一種方式投資房地產,以此獲得軟件擴張所需的資金。龍頭企業東軟也不外乎此。
此外,除卻軟件出口強國愛爾蘭、以色列,印度之外,捷克、菲律賓和埃及、巴西都出臺了軟件出口和服務外包的優惠政策,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在成長為服務外包目的地。
與此同時,中國外包的客戶正在使用自己的力量在新興國家和地區建立研發中心。
也就是說,中國軟件很可能和客戶的某個事業部成為競爭對手,因為跨國公司正在全球布置自己的網絡。正如美國SPSS公司資深副總裁、首席統計師石靜云曾對記者所言,服務外包發展的最高階段就是內包,即由公司的某個部門承擔曾經分包出去的業務。
過去,中國軟件和服務外包的目標是為了幫助客戶節省成本,而未來節省成本的空間已經變得十分窄小。外包只有變成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才能有持續的發展空間。“這個價值本身一定會使我們將技術與應用環境結合、與社會發展需要結合,與新經濟、與生活方式、與日常消費相結合。”劉積仁說,“任何一個技術如果不和好的商業模式結合,就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走高端
僅從對日外包來看,中國離岸外包雖然承接了日本70%的業務量,但卻只占日本該產業生產總值的不到1%。“并非市場需求不足,而是中國服務外包能力不足。”大連軟件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孫鵬對記者說,從去年開始,他發現前來軟交會洽談項目的日商不再將簡單的寫代碼業務發包給中國企業,而欲將包括研發設計、生產加工、測試甚至銷售在內的整個產業鏈交付給中國企業完成。
這意味著,中國軟件和服務外包必須走高端路線。
走高端路線方面,東軟在7年前就意識到未來不會那么美好,因為人力成本在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從那時起,東軟開始考慮新的商業模式,并作出轉變:從人員規?;D變為知識資產,以專利、賣拷貝和產品為發展方向;從以技術為中心的商業模式變成以客戶價值為核心的模式,因為當客戶有足夠的盈利空間日本,東軟才能有機會為其提供更多的服務。
當跨國公司在中國尋求更多的低成本工程師的時候,東軟于幾年前開始在德國尋求昂貴的、高質量的工程師來解決汽車信息化發展需求問題,欲從低成本優勢轉變為高質量人才優勢,是因為產業的核心在于人才。目前,東軟在德國擁有200多名汽車信息化專家研發隊伍,在羅馬尼亞設有歐洲研發中心,與日本客戶關系緊密,并將觸角伸入美國汽車界。
孫鵬認為,深掘國內市場是另一條發展路徑。“中國市場非常大。”孫鵬說,日本地震后,基于信息安全和電力能源的考慮,許多產業有向中國轉移的意愿,核心和精密環節則轉移到中國周邊地區,比如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因為它們離不開中國的市場需求。
而具有為歐美日等國際知名企業外包經驗的中國企業,從管理、技術層面來說,具備國際水準,接受國內客戶的外包從技術上說不在話下。
蘇州工業園的負責人也曾對記者說,中國軟件和外包與印度最大的不同就是,工業化程度發達的中國擁有非常廣闊的國內市場,國外客商尚意欲尋寶,因此中國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也應在國內市場“留一手”。
責任編輯:黎陽錦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