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災系統的前世今生
剛剛結束的索契冬奧會讓我們見識了五環變四環這一難得一見的場景,在高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這樣的錯誤實在有點小兒科,若主辦方提前做好了應急預案,這一事件完全不會發生。如果說奧運會不過是一個國際的體育盛
剛剛結束的索契冬奧會讓我們見識了“五環變四環”這一難得一見的場景,在高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這樣的錯誤實在有點“小兒科”,若主辦方提前做好了應急預案,這一事件完全不會發生。如果說奧運會不過是一個國際的體育盛事,發生這樣的插曲并無太大影響,那么對于行業企業來說,不可預見的IT系統事故所導致的宕機絕對不是一個小問題。當前,數據就是企業生命的說法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可,在某些方面來講,數據產生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等都在表明數據就是一種財富。
據調查,在美國容災被應用在所有的行業中,政府對企業容災有具體的法律要求。最讓美國人記憶猶新的事件,當屬2001年9月11日世貿大廈的倒塌,這使得人們清楚地看到容災是何等重要。在廢墟中,深埋著800多家公司和機構的重要數據。這其中最為世人所關注的,當屬金融界巨頭MorganStanley公司。這家執金融業之牛耳的公司,在世貿大廈租有25層,慘劇發生時,有2000多名員工正在樓內辦公。隨著大廈的轟然倒塌,無數人認為MorganStanley將成為這一恐怖事件的殉葬品之一。然而,正當大家為此扼腕痛惜時,該公司竟然奇跡般地宣布,全球營業部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因為先前建立的數據備份和遠程容災系統,保護了重要的數據。不得不承認,數據備份和遠程容災系統在這時挽救了Morgan Stanley,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全球的金融行業。
何為容災?
容災系統是指在相隔較遠的異地,建立兩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統,互相之間可以進行健康狀態監視和功能切換,當一處系統因意外(如火災、地震等)停止工作時,整個應用系統可以切換到另一處,使得該系統功能可以繼續正常工作。容災技術是系統的高可用性技術的一個組成部分,容災系統更加強調處理外界環境對系統的影響,特別是災難性事件對整個IT節點的影響,提供節點級別的系統恢復功能。
容災從其對系統的保護程度來分,可以將容災系統分為數據級、應用級和業務級容災。其中,數據級容災通過建立異地容災中心,做數據遠程備份,確保原有數據不會丟失或破壞;應用級容災則是在數據級容災基礎之上,通過構建相同的應用系統,借助同步或異步復制技術,確保關鍵應用在允許時間范圍內恢復運行,盡可能減少災難帶來的損失;業務級容災是針對全業務的災備,除了必要的IT相關技術,還要求具備全部的基礎設施。
容災的起源及發展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國外一些公司就開始對自己的重要數據進行備份保護。這些數據有的是紙質形式,有的是電子數據,人們將其副本放置在另一個相對安全的地點(即現在我們說的災備中心的雛形)存放,以達到數據安全的目的。
到了70年代,這種類似的數據容災保護形式越來越普遍,到了80年代,美國市場上已經有了上百個專業公司。備份數據異地災備中心存儲模式的災難恢復解決方案被那些視數據為生命,數據量巨大且數據集中的金融公司廣泛采用。
1983年美國聯邦貨幣監管中心要求金融機構起草了有關數據災難備份及恢復的指導性文件,主要強調數據庫的備份和恢復,通過運送備份磁帶到專門的存儲地實現安全,此文件一直使用到1989年。
進入九十年代,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沖擊了災難恢復行業。過去集中式的計算機使用模式變成了如今分布式的網絡架構,這種改變也給容災行業帶來了新的市場和機遇。
九十年代的中后期,出現了業務連續性的概念,并開始逐漸取代單純的災難恢復。與災難恢復相比,業務連續性不只局限于傳統的IT系統,而是涵蓋了包括人為操作失誤、網絡故障、流程中斷等。
現今,許多IT企業都開發出成熟、完整的容災系統,并且針對不同的IT業務系統,具備不同的容災技術可供選擇。
容災的重要性
前文所提的“五環事件”,系統的故障僅使其成為大街小巷熱議的話題,并未釀成較大的危害性事故。但若從我們自身出發,你所使用的電腦不小心損壞,而該電腦恰好包含了你平時所有的工作資料,損壞后資料無法恢復,而所有資料你也沒有備份,這便意味著很多工作得從頭做起,如果發生了此類事件,相信每個人一定懊惱不已。
對于企業而言,隨著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不斷發展,用戶的核心業務越來越依賴于信息系統的可靠運行,信息系統中的關鍵業務數據已經成為用戶最為重要的資產。因此,對關鍵的業務數據進行備份保護刻不容緩。
據國外IT Policy Compliance Group報告顯示,數據丟失會對企業業務造成巨大影響。公開披露了數據丟失的企業,預計將導致其客戶量及相關收入降低8%;對于上市企業而言,每股股價會下降8%;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平均每丟失一個客戶記錄便會造成100美元的額外損失。相關調查顯示,每年全球百萬企業因數據丟失而倒閉。
同樣,電網信息化也正不斷深入,信息系統成為支撐電網業務運行的關鍵組成部分,日益增加的信息系統數據同樣以指數方式的速度快速增長,同時企業的數據存儲由分散存儲逐漸轉向集中存儲,大量的數據在帶給企業財富的同時,數據的安全問題已成為關注的重點。特別是2008年我國南方發生的大面積雪災,造成南方的一些省市大面積停電;四川汶川及雅安地震不僅僅導致大面積停電,而且很多重要的信息數據資料及設備也丟失和損壞,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給災后的恢復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可見容災備份問題不得不引起電網企業的高度重視。
如行業內的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為保證數據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避免物力故障的人為因素、病毒等各方面的破壞,在華能總部建立了數據統一存儲備份系統。而數據備份系統的成功實施,使得華能電力的數據處于數據備份系統的安全保護中,能夠防止人為或非人為的原因導致企業數據丟失,為華能電力的重要數據保駕護航。
當前,電力企業對數據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從營銷系統到內部的OA系統,所有的信息幾乎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隨著數據量每天的增加,數據的保護和存儲越來越重要。因此電力企業對數據可用性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進一步提升信息系統以容災級別也勢在必行。(沈帛琳)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点个赞吧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