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蓉:IBM推動安徽農信基礎平臺變遷
農村信用聯社信息化被稱作是 “IT最后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
“早在2006年銀行綜合業務系統數據大集中時期,安徽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就選擇了AS/400作為核心業務系統的基礎平臺。”
——安徽農信信息技術中心主機系統部副經理 曹玉蓉
農村信用聯社信息化被稱作是 “IT最后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然而,“數據大集中”(即把縣級信用聯社的業務數據集中起來,由省級信用聯社統一管理)的實施,使得這最后一塊地得以“灌溉”。“數據大集中”被認為是“通過規模化經營提升競爭力并有效控制金融風險”的重大舉措。
“數據大集中”其實不是新鮮事,四大國有銀行和各商業銀行早已實現了省級乃至全國范圍的大集中,有的甚至宣稱已步入“后大集中”時代。但對于擁有眾多網點的農村信用聯社來說,數據大集中卻是極具挑戰的話題,因為各地信用社基本上是自營發展,網點又分散于廣大農村,且大部分是小額貸款客戶,業務模式繁雜,想把這樣的網點整合到一個平臺上,難度遠非其它金融系統可比。
回眸二十五年:AS/400在創新中信守承諾
作為在計算機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商用計算系統,AS/400在今年也迎來了其誕生25周年的重要節點。AS/400二十五年的發展歷程,是IBM信守對客戶的承諾,不斷實踐技術和產品創新的二十五年,以最簡化的方式使眾多客戶不斷受益于當今最領先的信息科技。在AS/400的基礎上,IBM發展了其i系列服務器平臺,并在2008年創新地將System i和System p結合成統一的服務器產品線——IBM Power Systems。
從i系列平臺的產品更新路線和設計思路來看,它在事實上延續了AS/400系統集成、簡化管理、安全穩定的設計初衷和特性。
不同的行業,企業用戶對基礎架構的關注點也會不同。“i平臺在設計之初就全面考慮到了企業運作需求,采用了面向業務運作的設計,通過強大的自我管理功能與擴展能力支持業務平滑增長。” 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及系統與科技部Power Systems總經理侯淼談道,“經過時間和用戶的檢驗,系統在穩定性、安全性方面得到了認可,并且毫無障礙地將Power平臺的新技術融入到系統中,整體的虛擬化設計和面向云、智能化的設計能為用戶帶來更多的投資回報,提供面向未來應用需求的IT基礎架構。”
平臺變遷,安徽農信的一場“革命”
在IBM i平臺的客戶中,安徽農信屬于老客戶,并且憑借強大的團隊力量攻克了多個難題。
回憶起安徽農信的信息化發展史,曹玉蓉感慨道:“2005年,安徽農信面向社會進行了第二批大學生招聘,共有14人錄取。恰逢全省數據大集中,安徽農信開始找合作伙伴進行綜合業務系統的開發。由于安徽農信特別強調核心代碼都要自己掌控,所以大家全部被分配到各業務小組中,一起去寫底層代碼,直到系統上線之后才開始分配崗位。隨著新的業務系統的建設,業務功能不斷完善。當年參與綜合業務系統開發項目的員工基本上都成為了技術骨干。”如今,整個安徽農信信息技術中心已經發展到74人,其中開發和運維團隊37人。服務器的數量也呈曲線形增長,目前安徽農信有Power小型機200多臺,而這些服務器軟硬件的維護、業務系統的開發全靠這37人,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IBM i簡化管理的特性。
平臺上線以來進行過兩次升級,2010年進行的第二次升級主要是綜合業務系統基礎架構調整,將系統和用戶數據全部放在外置存儲上,并基于存儲復制技術實現高可用和容災。通過在外置存儲上劃分iASP存放用戶數據,并基于存儲復制MGM技術實現雙機高可用和容災,這是全球第一次的實踐。
在回顧這一次綜合業務系統基礎架構調整時,曹玉蓉內心感觸頗深。整個項目從規劃到最終的部署實施,經歷了13輪測試。這些測試從技術角度、業務角度、全行應用的角度進行了全面覆蓋,讓所有參與人員熟悉整個系統切換流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技術團隊與IBM開展了非常緊密的合作。從技術角度,是想驗證這個技術是否可行、可靠,在IBM北京、上海兩個實驗室進行多輪次場景切換測試。從業務角度,為了充分評估和預防風險,我們從下面行社抽調了約20位經驗豐富的測試人員參與了所有柜面交易的連通性測試,并觀察新的基礎架構對于核心主機的影響,全業務功能測試持續了約兩個月。”
安徽農信從去年開始就在做一件事——云計算。如今,已經把整個開發測試環境放到由Power主機、x86服務器構建的虛擬化環境中。從一個項目申請資源、提交審批、再到部署后交付,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鐘。談及未來規劃,曹玉蓉透露,安徽農信下一步想做的其實是針對目前存在的各行社的差異化需求,為安徽農信下面的83家行社提供特色服務的云。“我們正在建設二級研發體系,把部分行社當地的特色業務交給下面的銀行自己開發,而我們需要面向不同的需求提供從硬件到平臺級的服務。” 曹玉蓉如是說。
——安徽農信信息技術中心主機系統部副經理 曹玉蓉
農村信用聯社信息化被稱作是 “IT最后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然而,“數據大集中”(即把縣級信用聯社的業務數據集中起來,由省級信用聯社統一管理)的實施,使得這最后一塊地得以“灌溉”。“數據大集中”被認為是“通過規模化經營提升競爭力并有效控制金融風險”的重大舉措。
“數據大集中”其實不是新鮮事,四大國有銀行和各商業銀行早已實現了省級乃至全國范圍的大集中,有的甚至宣稱已步入“后大集中”時代。但對于擁有眾多網點的農村信用聯社來說,數據大集中卻是極具挑戰的話題,因為各地信用社基本上是自營發展,網點又分散于廣大農村,且大部分是小額貸款客戶,業務模式繁雜,想把這樣的網點整合到一個平臺上,難度遠非其它金融系統可比。
回眸二十五年:AS/400在創新中信守承諾
作為在計算機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商用計算系統,AS/400在今年也迎來了其誕生25周年的重要節點。AS/400二十五年的發展歷程,是IBM信守對客戶的承諾,不斷實踐技術和產品創新的二十五年,以最簡化的方式使眾多客戶不斷受益于當今最領先的信息科技。在AS/400的基礎上,IBM發展了其i系列服務器平臺,并在2008年創新地將System i和System p結合成統一的服務器產品線——IBM Power Systems。
從i系列平臺的產品更新路線和設計思路來看,它在事實上延續了AS/400系統集成、簡化管理、安全穩定的設計初衷和特性。
不同的行業,企業用戶對基礎架構的關注點也會不同。“i平臺在設計之初就全面考慮到了企業運作需求,采用了面向業務運作的設計,通過強大的自我管理功能與擴展能力支持業務平滑增長。” 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及系統與科技部Power Systems總經理侯淼談道,“經過時間和用戶的檢驗,系統在穩定性、安全性方面得到了認可,并且毫無障礙地將Power平臺的新技術融入到系統中,整體的虛擬化設計和面向云、智能化的設計能為用戶帶來更多的投資回報,提供面向未來應用需求的IT基礎架構。”
平臺變遷,安徽農信的一場“革命”
在IBM i平臺的客戶中,安徽農信屬于老客戶,并且憑借強大的團隊力量攻克了多個難題。
回憶起安徽農信的信息化發展史,曹玉蓉感慨道:“2005年,安徽農信面向社會進行了第二批大學生招聘,共有14人錄取。恰逢全省數據大集中,安徽農信開始找合作伙伴進行綜合業務系統的開發。由于安徽農信特別強調核心代碼都要自己掌控,所以大家全部被分配到各業務小組中,一起去寫底層代碼,直到系統上線之后才開始分配崗位。隨著新的業務系統的建設,業務功能不斷完善。當年參與綜合業務系統開發項目的員工基本上都成為了技術骨干。”如今,整個安徽農信信息技術中心已經發展到74人,其中開發和運維團隊37人。服務器的數量也呈曲線形增長,目前安徽農信有Power小型機200多臺,而這些服務器軟硬件的維護、業務系統的開發全靠這37人,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IBM i簡化管理的特性。
平臺上線以來進行過兩次升級,2010年進行的第二次升級主要是綜合業務系統基礎架構調整,將系統和用戶數據全部放在外置存儲上,并基于存儲復制技術實現高可用和容災。通過在外置存儲上劃分iASP存放用戶數據,并基于存儲復制MGM技術實現雙機高可用和容災,這是全球第一次的實踐。
在回顧這一次綜合業務系統基礎架構調整時,曹玉蓉內心感觸頗深。整個項目從規劃到最終的部署實施,經歷了13輪測試。這些測試從技術角度、業務角度、全行應用的角度進行了全面覆蓋,讓所有參與人員熟悉整個系統切換流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技術團隊與IBM開展了非常緊密的合作。從技術角度,是想驗證這個技術是否可行、可靠,在IBM北京、上海兩個實驗室進行多輪次場景切換測試。從業務角度,為了充分評估和預防風險,我們從下面行社抽調了約20位經驗豐富的測試人員參與了所有柜面交易的連通性測試,并觀察新的基礎架構對于核心主機的影響,全業務功能測試持續了約兩個月。”
安徽農信從去年開始就在做一件事——云計算。如今,已經把整個開發測試環境放到由Power主機、x86服務器構建的虛擬化環境中。從一個項目申請資源、提交審批、再到部署后交付,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鐘。談及未來規劃,曹玉蓉透露,安徽農信下一步想做的其實是針對目前存在的各行社的差異化需求,為安徽農信下面的83家行社提供特色服務的云。“我們正在建設二級研發體系,把部分行社當地的特色業務交給下面的銀行自己開發,而我們需要面向不同的需求提供從硬件到平臺級的服務。” 曹玉蓉如是說。

責任編輯:和碩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