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安全第一 還是效率第一?
跟隨著互聯網的腳步,大數據悄然而至,隨著互聯網影響的逐漸深入,大數據也開始發散它的能量。大數據和云計算加在一起甚至被人譽為信息產業的第三次高峰,與智能化生產、無線網絡革命共同被稱為引領未來繁榮的三大技術變革。
但大數據卻像一枚硬幣,有其兩面:一面它將催生新型科技公司、吸納科技人才就業,并為企業發展轉型提供新機遇;另一面它對個人、企業甚至國家帶來個人隱私危機、重構信息安全、競爭力差距拉大、數據產權爭端等諸多挑戰。
技術“照亮”個性化
早上起床后,開著車或者刷著卡坐地鐵上班,白天在電腦上瀏覽網頁或者下個訂單,晚上刷卡消費,要是生病了就上醫院看病……這是現代人日常的現代生活,但這些行動都會在現代儀器上留下痕跡,進而產生數據。
數據古已有之,但互聯網的產生為數據帶來了質的突變。有統計顯示,過去兩年累積的數據量已超過了以往所有歷史的總和,該數據還在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即信息總量每兩年就翻一番。
之所以稱為大數據時代,不單是指數據之大,規模只是先決條件,更主要是指數據正在成為一種資產或者生產資料。任何行業、任何領域都會產生有價值的數據,而對這些數據的統計、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則會創造意想不到的價值和財富。
這項技術已在很多領域“開花結果”:比如在農業領域,硅谷有個氣候公司,他們根據各地降雨、氣溫、土壤狀況和歷年農作物產量相關度的情況來預測農場來年產量,進而向農戶出售個性化保險。在中國,阿里巴巴根據在淘寶網上中小企業的交易狀況篩選出財務健康和講究誠信的企業,對他們發放無需擔保的貸款。目前已放貸300多億元,壞賬率僅0.3%……
科學界和輿論界給予了大數據高度的評價。《華爾街日報》將大數據時代與智能化生產、無線網絡革命被稱為引領未來繁榮的三大技術變革。
如果我們站在一個更樂觀的角度,大數據可能會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相提并論,成為一次新的工業革命。電子科技大學互聯網科學中心主任周濤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因為它已具備了每次工業革命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的新能源是計算,新材料是數據,同時它還有先進的工業技術,也就是更聰明的頭腦,怎么在這些材料中分析出更大的價值。
與前兩次工業革命規模化、自動化的特征相比,周濤認為,大數據有其鮮明的特征,那就是在規模化和自動化之下的個性化。“我們在歷史上第一次有機會把不同類型、來自不同地方的數據圍繞著一個東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描述。”
比如一個人,我們有他的短信和通話數據、有他微博的內容數據、有他醫保和社保的數據、還有他的交通數據、簽到數據、社交關系數據等等,得益于這些數據,我們不僅能對這個人形成深刻的認識,而且能打造出完全個性化的服務。
不僅可以針對用戶進行個性化的服務,還可以針對商品、地點進行個性化的服務。周濤說,這個個性化不是孤立的個性化,而是和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相結合,在規模化和自動化之下的個性化。大數據讓自動地、成規模地為成千上萬的人提供完全量身定制的服務成為了可能。
此外,周濤指出,大數據商業模式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外化。我們可以把很多跨領域關聯的數據通過合法的手段積聚起來,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為眾多行業和企業服務、提供決策指導方案,這就是典型的數據外化。
比如我們有1億多用戶的數據,我們可以給每個用戶打500多個標簽,根據每個用戶有沒有車、有沒有房、有沒有小孩和健康需求、金融理財需求等來區分他的長期、短期和即時興趣。金融、證券、媒體、教育等各行中的企業可以根據這些認識來決定自己的市場廣告投放方向和銷售營銷策略。
21世紀被譽為個性化的時代,但這一切如果沒有技術的支撐,個性化終究只是空談,只有掃除了技術上的障礙,個性化才有可能真正變為現實。應運而生的大數據讓個性化真正照進現實。

責任編輯:黎陽錦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