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人的偏差電量 ——電力市場之現實思考
【作者的話】做為發電企業的一名營銷人員,自電力市場化改革推行以來,在工作實踐中常常會遇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并因此而困擾。這些問題有大有小、有難有易,許多問題還會涉及電力市場理論、政策以及規則等方面,往
即使滿足了上述電量平衡公式,但中長期合同電量俗稱是未來的貨,就像有婚約且定了婚期,履約存在變數。現貨市場通過雙結算系統以及實時平衡機制解決偏差電量問題,而中長期合同電量在其約定的周期內(年、月、周、天),合同雙方的實際發用電量與合同電量一定會有偏差,這種偏差不以人的意志而消失。
中長期合同在履約交割時,沒有現貨平衡,無論是年度、月度、甚至是日,產生偏差都是必然的,因為合同電量是預測的,預測與實際有偏差也是正常的,沒有偏差倒一定是不正常的。因此,在中長期直接交易規則中一般都設置了±3%或±5%的免考核范圍,這似乎是一種合乎情理的規定,但也恰恰說明中長期市場電量偏差無法從根本上消除,這是“硬傷”。同時,不管±3%還是±5%,發用兩側的不平衡還一定會造成資金結算的不平衡;那么,結算盈余或虧空又如何解決?這個由中長期直接交易市場引起的問題,會不會反過來還要用計劃的手段去解決?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變型的計劃不是市場”。
在周期內,滾動調整方式是解決偏差電量的一種途徑。如:年周期內的偏差電量可以按季滾動調整,季周期內的偏差電量可以按月滾動調整,月周期內的偏差電量可以按日滾動調整。壓縮滾動調整的時間維度后,人為的時時滾動調整能夠做到嗎?對發電側而言,非計劃停運發生在交易周期末的風險將會進一步放大,電量發不了還要面臨巨額的處罰?電量完成超時間進度、超平均進度一定會成為發電企業的關注焦點和新的對標指標。然而,確有必要由電力調度機構、電力交易機構負責跟蹤直接交易合同方的發用電進展情況,通過合理安排發電企業交易調度計劃,控制直接交易合同電量的執行偏差以及新的“三公”。在滾動調整市場電量偏差的同時,其他電量的滾動調整按照同類同權等原則進行同步考慮、全面統籌,不能顧此失彼,調度交易機構的壓力與責任陡增。這也要求調度交易機構要及時公布相關信息,否則,信息的不公開造成信息的不對稱,發電企業營銷人員一定會跑上門,當面了解情況了,“門庭若市”夠煩人的。
話說回來,合同風險首先要由合同主體來承擔。就中長期合同發用雙方的責任分開來說,當用戶實際用電量少于合同約定時,用戶應該按照合同約定向發電企業支付違約金或進行補償。在供大于需情況下,直接交易價格低于批復電價,對用戶超出合同數量的用電量不宜進行考核,超出部分按批復電價結算即可;超出合同約定的用電量必然由執行批復電價的其他發電機組發了;因此,這樣做沒有誰是受到損失的,相反相關方均得利了,應該樂見其成。
中長期合同本質上是一種雙邊自定義合同,違約風險防控等私人信息內容肯定不會一樣。某省2015年度雙邊報價出清后,出現了雙方就用戶側少用電量的賠償條款難以達成一致意見的現象。集中競價統一出清方式若采用標準合同,那么,違約風險防控就很難自定義,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剝奪了合同雙方的一些權利。
為了減少風險,中長期合同應允許轉讓;同一發電集團在發電保障方面應該擁有進行互保的權利。但通過合同轉讓進行套利的行為是否應該防止?還是允許?這也必須在實施方案和規則中予以事前考慮。
書上寫了、課件上講了:通過中長期市場簽訂合同主要是為了規避現貨市場價格風險。然而沒有現貨市場,現貨價格從何談起。那中長期合同規避的是什么?那一定是電量。因為你不簽你就沒有電可發,發電企業不發電干啥?撇開中長期合同鎖定了一個固定價格不說(當然大家一直嚷嚷著要在合同中約定價格聯動機制),合同簽訂后還面臨合同電量落實的風險。相對于較小的偏差電量而言,一旦簽訂的大用戶因為各種原因而停產,發電企業的損失那可就大了。這種大事還真真切切地發生過。當然你可以說打官司呀,我也相信發用雙方打官司的事會越來越多,這反過來說是市場契約意識的進步。
別把電當雞蛋來買賣,因為雞蛋的偏差可以用庫存來解決,而且今天沒買到明天再買也不急。
電量=負荷×時間,雖然負荷有備用,但時間不能儲存,因此電量不能儲存。
但愿煩人的電量偏差不再煩人。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云南公布2022年電力交易服務費收費標準
2021-12-222022年電力交易服務費 -
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公示1家售電公司注冊信息變更有關情況
2020-10-30售電公司,電力市場,北京電力交易中心 -
重慶零售側掛牌交易操作辦法征求意見稿:采用“雙掛雙摘”模式
-
廣西電力市場2021年5月月度競價交易價格環比上漲近9分 首次出現……
2021-04-26廣西電力市場 -
【重磅披露】國家電網前三季凈利不足200億,同比降幅仍超50%!(附國網利潤表)
2020-11-03國家電網,毛偉明,電改 -
14起典型電力事故案例分析,電力人必看!
2020-11-02典型電力事故,案例分析,電力
-
售電必備技巧:電力營銷、風險規避、交易和運營策略
2020-10-21電力交易,電價,售電研討會 -
全國售電市場發展趨勢及售電公司盈利模式
2020-10-20售電,售電公司,售電研討會 -
售電|售電市場絞殺激烈,售電公司該如何度過售電寒冬?
2020-10-16售電,寒冬,電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