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市場交易額有可能達到3萬億元的總規模
去年12月19日,中國兌現了對國際社會的減排承諾,正式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分析認為,我國碳市場交易額有可能達到3萬億元,十三五期...
去年12月19日,中國兌現了對國際社會的減排承諾,正式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分析認為,我國碳市場交易額有可能達到3萬億元,“十三五”期間,我國綠色融資需求將超過14萬億元。
我國碳市場交易額有可能達到3萬億元
碳排放權交易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市場手段,通過為納入體系的重點排放單位設立總的排放上限(配額總量),要求其上繳與溫室氣體排放量相應的配額,并允許不同單位之間進行配額交易,從而讓市場自主配置溫室氣體排放資源,能夠以比較低的社會總成本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
據國家發改委消息,過去一段時期內,我國碳排放交易試點范圍內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呈現了雙降趨勢,在推動參與企業和試點地區的低碳發展、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試點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培養了一批隊伍,提升了相關的能力。
不過,碳排放權交易在中國還是一個較新的概念,因此,建立一個正式且清晰的中期評估程序可幫助中國不斷總結經驗,并在必要時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做出透明且審慎的調整,從而真正讓碳市場發揮作用,推動中國的綠色發展。
分析認為,具體而言,全國碳市場的開啟將會帶來三方面新的發展機遇。一是為低碳技術、節能、碳減排等領域的領先企業提供了新的利潤增長點;二是碳市場為企業拓寬了減排渠道;三是金融機構可運用期現聯動理念來布局碳市場的商業機會,從而促進碳金融、碳咨詢、碳核查、碳資管等行業產業鏈的發展。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