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改革為何特殊
電力系統的市場化改革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除了中國的特殊國情外,電力改革真的具有特殊性嗎?在討論特殊性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一般性。一般而言,市場化導向的改革要求分拆電力系統,發電的和傳輸的分離,這
電力系統的市場化改革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除了“中國的特殊國情”外,電力改革真的具有特殊性嗎?
在討論特殊性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一般性。一般而言,市場化導向的改革要求分拆電力系統,發電的和傳輸的分離,這樣電的出售方就可以引入多種主體,進行競爭。理論上你隨時可以根據價格選擇供電方。
這一市場化改革在美國已經基本實現,盡管按照調整供電方的意思也不是你今天這家,明天那家。因為那樣對消費者而言交易費用就會很高,所以消費者基本上會簽幾個月的合同。如果不滿意可以再換。對消費者而言,這是市場化改革帶來的好處。
但隨著經濟發展和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電力逐漸普及之后,就變成了一種公共品。也就是說,電力事業是一項公用事業。有稍微極端一點的看法甚至認為人民有“用電權”。背后的道理是到如今人民已經離不開電,如果停電就相當于使家庭生活陷入了極端困難的境地。長時間停電或在極端天氣狀況下停電,不僅可能造成財產損失,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當然,一項事業是不是公用事業,會因為地域和時間的不同有差別。例如在義務教育之前,沒有人覺得上小學和初中是天經地義的。但教育一旦成為公用事業之后,教育就變成了一種義務。即便在財政無法負擔的現實約束下,基礎教育改革還是會朝全面覆蓋前行。
所以當電力成為公用事業后,全面可持續的供電對于老百姓來說,就成為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大面積和長時間停電,不僅在經濟層面會造成大量損失,最終都會回到政治層面,對政客產生巨大壓力。
加州電力危機的例子也表明在政治壓力下,政客為了保證選票,會選擇政治上受歡迎的政府補貼低價供電的方案,盡管這樣最終導致了加州的財政危機。值得檢討的是,加州當時不恰當的電力價格管制,使得發電企業在成本大幅上升、需求全面得不到滿足的條件下,依舊無法通過提高價格來獲益。這一電力價格管制導致的扭曲最終使發電企業陷入破產,進一步加劇了電力危機。這個教訓是市場化改革輔以不恰當的監管,損失會極其慘重。
而對電力改革而言,其特殊性在于目標的多重性,且多重目標之間有時候并不兼容。比如電力改革不僅要有效將電傳輸到有需求的地方,且要保證基本的生活用電不能斷,還需要保證生活用電的成本不能太高。也就是說,單單以提高效率的市場化改革去改電力系統,總會走樣。但有時要有效生產和傳輸,總也需要有人來支付代價。
在保證市場化改革提高效率的同時,如何輔以必要的監管來兼顧電力供應的可得性和公平性,是電力的特殊性對進一步改革提出的挑戰。
作者為本刊特約學術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