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不需PK的PK
SAP的ERP系統就很好的證明了電力企業對ERP的需求。
綜上所述,ERP與EAM實際上完全是兩套不同的管理思想與管理系統,有著不同的目標和手段,事實上并不存在誰挑戰誰的說法。如果一定要說誰挑戰誰,那也許是EAM與ERP廠商在共同爭取用戶有限的信息化預算過程中使用的輿論手段而已。但是如果從二者的未來發展趨勢來看,如果二者能夠融合在一套系統當中,那就另當別論。這也正是另一爭論即“EAM是ERP的一個子模塊”或者“EAM與ERP將走向融合”說法的起源。
EAM與ERP將走向融合?
據計世資訊調查,目前大部分企業仍然通過ERP或財務軟件來行使資產管理軟件的部分功能。的確,正如恩達國際中國區總經理田立新指出的,“ERP是企業資源計劃的縮寫,EAM是企業資產管理的縮寫,可以看出,資源這個概念要大于資產,這也是有些人說EAM是ERP的一個子模塊的原因,比如SAP、Oracle等,他們的ERP模塊就有PM資產管理模塊,畢竟所有的企業都是有資產的。無論說ERP是EAM一個模塊,還是EAM是ERP的一個模塊都沒有錯誤,誰大誰小,誰包容誰都沒有關系,重要的是對企業來說,那塊業務是最重要的。”是不是如果在ERP中加入簡單的EAM功能即可滿足其原有客戶群的需要,而在EAM中加入部分ERP功能,則可以讓資產密集型用戶使用ERP系統的功能呢?由此,關于ERP與EAM是互補關系的說法也出現在了各種信息化媒體。
他們甚至這樣描述它們的互補性:在一個企業中,ERP給出了要在某一時間開動某一設備從事某項生產加工活動,并且適時調遣來了相應的操作人員、必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必要的輔助工具,但是到了規定的時刻,這臺設備能否如期正常啟動、投入工作,這是EAM的功能。EAM就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積極主動的預防性維護和預測性維護,保證設備資產處于高可用性狀態。
與ERP系統相比,EAM涉及部門較少(設備管理部門為主)、牽涉流程簡單(設備的維護、備品備件的采購與庫存等)、投資規模較小、實施周期較短、投資回報較快的特點。EAM對企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改善工人的安全保障,促進規程的執行;減少停產時間;控制維護及維修費用;降低備件庫存和備件成本;提高采購效率;更有效地配置生產設備,人員和其他資源。海頓新科總經理李鵬曾經表示,EAM系統不但能降低25%的維修費用,同時也能改善設備的利用率、生命周期及工作效益。
“EAM關注企業維修與備件管理,而與這兩項內容相關的很多工作,比如機器設備的年檢、潤滑、個別行業對管道的檢查等工作是與現金流無關的,在這種情況下,以財務為核心的ERP系統是無法覆蓋所有的資產管理環節的,所以上EAM系統是非常必要的。”北京海頓新科技術有限公司首席顧問馮丙強曾說,“很多已經引入ERP系統的流程性企業,之所以又迫切的要上EAM系統,正是因為EAM和ERP所關注的方面不同。”那么是不是存在一種可能,即未來的ERP與EAM將走向向融合呢?
雖然有人認為EAM與ERP在走向融合,但好比一所綜合醫院,雖然科室齊全,醫療水平也不低,但畢竟不如??漆t院專業。EAM和ERP雖然已經成熟,然而他們二者都不是靜止的一成不變,隨著世界信息化技術以及企業管理本身的不斷發展而還在不斷的演進著。如果我們靜拋離所有這些爭論,單純從二者未來發展的角度來去考慮,二者走向融合似乎也并非沒有可能。恩達國際中國區首代田立新在與記者交流時提出,恩達國際認為EAM的未來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是實現向上與管理層的兼容,即與ERP的兼容;二是實現與生產層的兼容,即與生產現場的兼容。他還透露,他們目前主要通過與ERP廠商的合作實現向上的兼容,而向生產現場的兼容,則通過SDM(即服務遞送管理)實現資產管理向生產層的集成。
那么,融合也好,兼容也罷,無論采取哪種方式,談到最后都未免會歸入到整個信息化產業的游戲規則這樣更為宏大的話題。EAM與ERP的關系扯來扯去,實際上也還是EAM與ERP供應商們彼此競爭的商業策略罷了,用戶們的疑惑不止,不過是進入了某些供應商設下的、在他們意料之中的“商業圈套”。正如醒世者所說,每一個事件背后都包藏著一個自私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