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浩:智能電網發展有利于新能源接入
客觀看待電動汽車充電的影響
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看待電動汽車充電的利弊,一方面,如果合理利用和控制電動汽車充電,便可使其削峰填谷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給電網負荷帶來積極的調節;另一方面,它給電力系統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樣不容小覷,其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無計劃的臨時性快充對電網產生短時性負荷沖擊;電動汽車通過逆變向電網供電,不可避免地給電網帶來反向潮流、電壓變化、電能質量問題和無功功率平衡問題;給電網的規劃和調度運行帶來新的問題,尤其是配電網規劃和運行等。
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約為1億輛,假設到2030年時我國汽車保有量為3億輛,而電動汽車為6000萬輛,占其中的五分之一,每輛電動汽車充電功率為10千瓦,極端情況下同時充電,則總充電功率將達到6億千瓦,將占2030年時電網裝機總容量24億千瓦的四分之一,如果不對此加以協調并采用相關技術手段有效控制,而無序地同時充電的話,將會出現“峰上加峰”的情況,從而增大電網調峰難度,加大輸配電網建設的壓力,降低發電機組和電網的運行效率。因此,在智能電網建設過程中,我們應把對電動汽車充放電運行模式的研究作為一項工作重點,充分利用電動汽車作為時間上可平移負荷的特點,依靠智能電網中所支持的需求側響應,在一定程度上削峰填谷、平滑負荷曲線,提高設備利用效率、降低系統損耗。
為可再生能源并網創造條件
隨著可再生能源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的問題也逐步凸顯,尤其在風電等新興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方面,更是困難重重。由過去主要來自技術水平、產業發展能力方面的約束,轉變為來自市場機制、發展體制方面的制約,要破解可再生能源的并網難題,需要多方面的協調配合。
首先要有序接入。因為廠網分開之后,當前存在無序發展的情況,有些地方的風電建設超出了高壓電網建設的速度。風電等新能源的建設要和線路建設相配合。第二,增加儲能。儲能技術對智能電網改善電能質量、提高可再生能源接入起著重要作用。具有間歇性、不穩定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會影響電網的運行。第三,可再生能源要與常規能源協調發展。要在政府政策基礎上,協調好風電等新能源與傳統火電能源的關系,雙方要形成互補。
風電和光伏發電要堅持分散和集中相結合的原則,盡可能就地消化。當前我國是以集中式的風力發電為主,而國外如日本等則是以分散式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主。隨著未來我國風電所占比例的逐漸上升,尤其是當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所占比例超過30%時,我們甚至可以考慮利用風能、太陽能通過制作氫,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以供發電。這也是國外某些發達國家正在探討的技術路線之一。
微網技術是發揮分布式發電供能系統效能的最優途徑
微網技術是解決分布式發電的最好技術,它可以將對配電網的影響減到最小,同時將對用戶自身的供電可靠性提高到最大程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F有研究和實踐已表明,將分布式發電供能系統以微網的形式接入到大電網并網運行,與大電網互為支撐,是發揮分布式發電供能系統效能的最有效方式。在微網系統中,用戶所需電能由風力發電系統、光伏發電系統、燃料電池、以天然氣和沼氣等為燃料的冷/熱/電聯供系統,通過微電網來提供,往往可同時滿足用戶供熱、供冷和供電的需求。
目前,由于條件的制約,微網相關工作在我國海島、鄉村邊遠地區的應用要相對多一些。當然,就微網在城市的發展而言,我國也抱以同樣的重視,天津生態城建設就是在這方面很好的探索。隨著未來天然氣、風能、光伏等清潔能源的分布式發電的并網需求的不斷增多,人們對城
責任編輯:廖生玨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