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大力發展微能源網 逐步過渡到能源互聯網
在微電網這方面我們也承擔了IEC三項國際標準制定,IEC標準中國主導的只占0.3%,微電網的標準是三個國際標準都由我們主導,另外我們承擔了兩項國內能源局團隊標準,也是微電網方面的標準。
微電網的接入可能會使配電系統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比如說可以使配電網從傳統單向輻射的網絡轉變為雙向潮流流動的網絡,配電運行就會發生變化,會變成有源的網絡,所以運行、保護控制方式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另外用戶側,本身靈活的運行在微電網內部,用戶負荷和管理方式上都會發生變化。
從微電網向能源互聯網過渡
我們通過微電網的建設,相對來講可以補充大電網對投資的不足,通過分布式能源和微電網本身的建設,可以降低對配電系統對電能的需求,減少或者減緩配電網的投資。
此外多能互補的微能源網,剛才馮東副理事長也介紹了,我們現在研究微電網過程中也發現,多種能源互補,特別是用戶側,水、電、氣各種能源的互補,將使將來電力市場的最終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也就是說用戶和電力之間會形成一定的關系,可以向配電網購電,也可以出售相關電能,所以參與效率就大大提高了,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從微電網逐步過渡到綜合能源網或者微能源網,以及后來的能源互聯網,在能源互聯網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大致分成兩大類。
一類叫廣域的能源互聯網,叫全球能源互聯網,它是跨國、跨區域的,超高壓、特高壓骨干網為核心,以大規模輸送可再生能源為主要目的,實現跨國、跨洲、跨區域的大型能源基地可再生能源的什么、傳輸、交易。因此廣域全球能源互聯網,具有廣域資源配置和需求調節能力,是解決可再生能源可持續供應的重要手段。
我們現在研究的是局域的,地域的,是以園區或者跨園區的配電網為核心紐帶,目的是要消納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通過各種技術實現多種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多元化主體參與的能源互聯網絡,這是不同類型的能源互聯網的概念。我們微能源網就屬于第二類。
通過專家的研討會,把能源互聯網給了一個相對比較合理的定義:以互聯網理念構建的一種新型信息和能源融合的網絡,以智能電網為基礎架構,融合了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形式,形成了一個智慧能源網絡,能夠實現分布式能源的廣泛接入和市場化交易,從而最大程度的利用清潔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的清潔、高效、便捷可持續利用,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
集成了供電、水、氣、冷、熱多元化的能源,同時在消納方面也把商業、工業負荷、居民負荷,通過能源護欄網的控制和優化控制手段,通過它的信息調控實現了能源交換。
我們按照能源互聯網的基層層面分,有基礎設施層,包括管道、傳感器,然后是通訊層,通過通訊最后形成一個數據資源。這樣一個數據資源最后形成一個互動服務層,這是從層面上形成的這么一個理念,最后是通過政策引導來實現能源互聯網或者微能源網的高效、可靠、經濟的運行。
這是能源互聯網基本的架構,從供能側包括了可控、可調的大電網資源,包括可聯網或者可以孤島運行的小型微能源網,在微能源網中包括水、電、氣各種資源的優化,通過信息流以及能量流的傳輸,通過這樣的服務來為用戶服務。用能側分多鐘類型的用戶,用戶的特性、曲線、消納特征都不一樣。微能源網在這種消納過程中,就可以提供有效的協調和控制,使供能側和用能側平衡。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技術手段,就是我們通過綜合能量管理平臺,來管控園區內的能源和負荷的“三流”:能源流、信息流、業務流,最大限度的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它的利用效率,制定相關能源互聯網的一些技術措施的時候的一些做法。
這樣的信息感知平臺我們分幾大類:
1.首先把能源互聯網底層的各種設備和用戶運行的狀態,通過立體信息感知系統采集上來,實現對電、熱、氣、交通、用戶、氣象以及各種生產調度進行全方位的監控采集,得到一個完整的園區、跨園區微能源網的數據信息,這就要依靠智能采集系統。
2.智能通信與信息系統,尤其在最后一公里的時候通信手段是多元化的,在最后一公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微波、載波、公用網等等構成一個信息系統。
3.能量和負荷的預測,預測的精度準不準,是能量精確管理和高效利用的很重要的前提。其中我們預測很多方法,包括我們對歷史數據的積累,通過不同的預測模型算法得到了一些結果。特別是放開了輸電端市場以后,預測顯得更加重要。大家知道直供,要求預測精度在95%—105%之間,預測誤差不能超過5%。如果預測電量低于5%,比如說95%以下,這個時候市場就有懲罰措施。如果高于105,你就不再享受大用戶直供的政策了,所以預測非常重要,能量及負荷預測以及能源預測。
4.多能源優化調度。除了電還有天然氣、熱力、水,園區能源互聯網的多能互補可以形成優化,是這種調度。在園區能源互聯網協同優化調度的過程中,也集成了相關優化算法以及管理算法,對分布式能源儲能和負荷形態進行調控。優化調度有各種方法,其中主要是分層和分布式的兩類算法。在多能優化調度中,為了保證能安全可靠運行,智能保護和控制也很關鍵。
5.需求側響應。用戶如何能夠和電源、發電側進行友好互動?我們要有個需求響應策略和相關的框架。
6.高級應用服務。就是微能源網、能源互聯網的一些服務,包括高級能效服務,如何幫助用戶節能,對能耗、污染物排放進行分析,進行能效診斷和相關的統計。還有用戶定制的服務,未來微能源網和能源互聯網應該是對用戶一對一的定制服務,來實現優質的競爭水平。以及電網輔助服務,重要的是調頻、調風服務,電網出現故障的時候要有相應的備用。
這是整個能源互聯網管理平臺大致的框架,從智能決策、智能控制以及相關的應用系統來實現能源互聯網優化的調控。
因為時間關系,簡單向大家匯報了我們所做的一些工作,微能源網和能源互聯網將對國家能源高效消納和平穩運行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電朵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