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年度總結|2017年我國電力發展形勢及2018年展望
等問題,需要創新模式、發揮市場手段,有效解決電能替代的經濟性問題。
三、2018年電力形勢展望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電力行業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將重點開展化解煤電過剩產能、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解決清潔能源消納問題和促進能源惠民利民等重點工作。
3.1 電力消費增長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
雖然在棄風、棄光、棄水以及電力供應相對過剩局面下,各級政府加大電能替代實施力度,有效擴大了電力需求尤其是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長,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也不斷涌現,高技術制造行業用電增速也將進一步加快,但當前階段,傳統四大高載能行業電力需求增長仍是影響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和增量的關鍵因素。從宏觀經濟形勢走勢判斷,2018年可能受到投資領域中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放緩的影響,四大高載能行業的電力需求難以保持繼續的增速,可能會對全社會電力消費增速產生影響。
3.2 電力供需形勢持續寬松,部分地區矛盾加大
從電源項目建設進展情況看,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新增裝機繼續保持增長,2018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可能繼續保持在1億kW左右,電力供需總體仍處于相對寬松狀態,預計煤電機組繼續低位運行。
2018年,核電項目如果進展順利,投產規模有望超過1000萬kW;2017年集中投產特高壓輸電線路,將對受電地區電力供需平衡產生重要影響。預計至2020年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電力供需將持續處于較為寬松態勢,本地燃煤發電小時數處于低位水平,受電地區接納區外電力面臨較大壓力。在當前電力市場化改革背景下,市場機制調節手段還在逐步完善,省間協調的需求日益加大。
3.3 燃煤發電企業繼續面臨經營風險
2017年底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中“大力化解煤電過剩產能”的部署,標志著關于煤電產能過剩問題,已從防范過剩風險進入到去產能的新階段。政策取向將是以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原則建立有效市場機制化解過剩產能,將促使發電企業注重發展質量。
由于未來電力需求增量主要來自于非化石能源發電,考慮到“降成本”要求,未來銷售電價難以提升,且新增煤電全部參與市場交易、不再執行標桿電價,存量煤電計劃電量也不斷減少,加之煤炭價格波動風險仍然存在,節能環保提質增效改造要求也不斷提高,煤電企業預計經營風險仍會存在。
3.4 電力體制改革面臨重大機遇
2018年,重點加快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工作、8個地區電力現貨市場交易試點,進一步擴大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電力行業將迎來新機遇。
2017年11月,國家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的通知》,在前兩批195個增量配電試點項目審批完成的基礎上推進第3批增量配電試點項目的報送工作,將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增量配電網的投資運營,降低用戶用電成本。但也需要做好配電網合理規劃、避免重復建設,防止地方“拉專線”等現象的發生。
2017年8月,國家發布《關于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以南方(以廣東為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東、福建、四川、甘肅等8個地區作為第1批試點,加快組織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2018年底前啟動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成熟一個啟動一個。未來一年將是電力現貨市場試點建設的關鍵一年,將有效建立發現不同時段、不同地點邊際發電成本的市場化機制,通過市場信號引導電力供需并有效發揮清潔能源邊際成本低的優勢。

責任編輯:滄海一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