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改造提升實施方案(2018-2020年)》
(三)著力推進品牌標準
8.大力實施“三強一制造”行動。繼續開展“浙江制造品牌訓練營”活動,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制定浙江制造標準,申報浙江制造認證,全力打造“品字標”區域公共品牌,推進省、市名牌產品培育和認定工作,力爭新增浙江制造品牌認證企業9家,培育“品字標”企業38家,爭取新增省名牌產品30個以上,市名牌產品50個以上。(責任單位:市質監局)
9.開展對標達標專項提升行動。出臺《溫州市貫徹“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行動”的實施方案》,通過對標達標,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建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與企業對接機制,支持企業參加國際和國家標準化組織,積極推動廣大企業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浙江制造標準。積極推動企業采用國際先進標準,全市規上企業主導產品采標率達到70%以上。(責任單位:市質監局)
(四)著力推進企業培育
10.深化企業綜合評價。推進以完善“畝均論英雄”機制為重點的政策資源要素供給改革,實現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和規下用地5畝以上工業企業“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全覆蓋。推進實施用地、用水、用電、排污權等資源要素實行價格差別化政策。全面整治畝均稅收1萬元以下低小散企業,為新動能培育騰出空間。(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
11.深化企業上市新機制。貫徹落實《浙江省推進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鳳凰行動”計劃》,積極引導企業采用現代企業制度,加快企業上市進度,優化企業上市后備梯隊建設,推動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爭取累計新增股份有限公司100家,累計新增新三板掛牌10家,累計新增報會上市企業15家,新增并購重組40億元。(責任單位:市金融辦)
12.深化企業提質增效。實施領軍企業、高成長型企業“培優計劃”,通過科技創新、產業鏈整合、資本運作等方式,推動規模和效益提升,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推動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力爭新增超億元企業30家,10億元企業3家,新增省“隱形冠軍”企業3家、“隱形冠軍”培育企業50家,“專精特新”培育企業2000家,“小升規”500家。(責任單位:市經信委)
(五)著力推進平臺建設
13.促進產業集聚區建設。全面深化樂清電氣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積極創建五星級示范基地,努力打造世界級先進電氣產業集群;推動鹿城制鞋、蒼南塑料制品兩個分行業省級試點建設,加快推進中國鞋都˙時尚智造小鎮建設,推進蒼南龍城塑料制品集聚區建設,力爭新增省級示范基地2個。(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
14.加快小微園建設與使用。全力推進新三年小微園建設計劃實施,督促各地小微園建設用地保障,并通過大力抓小微園入駐、配套設施完善、培育專業化服務、推行智慧園區建設等舉措提升園區管理水平,確保新開工小微園10個以上,續建50個以上,改造提升40個以上,新增竣工投產300萬平方米以上,入駐企業80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經信委)
(六)著力推進整治淘汰
15.深入去產能行動。積極化解鋼鐵等重點行業嚴重過剩產能,深入實施“十三五”淘汰落后產能和優化產業結構規劃,制訂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力爭淘汰落后產能涉及企業100家。(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
16.分類處置“僵尸企業”。建立企業危機響應機制,對“僵尸企業”進行深入摸排,建立企業數據庫,加強監測分析和風險警示,建立法院、金融、政府多方聯動處置機制,根據“僵尸企業”類別不同,綜合運用經濟、法律、金融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分類精準處置,全年完成處置“僵尸企業”32家。(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金融辦)
17.深化整治“低小散”“臟亂差”企業(作坊)。深入實施“低小散”塊狀行業整治提升計劃,全面排查整治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產品質量、節能降耗不達標以及其他違法生產的“臟亂差”“低小散”企業(作坊),全年整治“低小散”企業(作坊)2000家。(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安監局、市環保局)
(七)著力推進國際合作
18.引導優勢企業走出去發展。推進傳統優勢企業入駐“一帶一路”境外園區,引進10家以上溫州企業入駐境外園區,帶動進出口貿易。(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19.開展國際精準定位招商。謀劃創建中意(溫州)國際產業合作園,制定《溫州市創建中意國際產業合作園實施方案》,赴意大利等國家開展投資推介會,爭取引進國外優質企業、平臺入駐園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八)著力推進工作落實
20.強化協同合力。市轉升辦做好牽頭協調工作,梳理整合一批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重點項目(平臺),與市各有關部門、各地政府加強溝通、密切協作、落實責任,加大對省、市考核指標及重點項目的跟蹤、落實、推進。每季度,對省級、市級目標任務完成進度進行分析、研判,并進行通報。努力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動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
21.強化培訓宣傳。舉辦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工業設計、信息經濟等專題培訓班及分行業改造提升對標培訓班,通過系列培訓激發企業家創新精神;在電視臺或紙質媒體開設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專欄,深入挖掘各地和有關企業改造提升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模式,開展多維度、全方位宣傳,進一步凝聚合力、營造氛圍。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