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發聲:開啟能源轉型新征程
開啟能源轉型新征程——2018國際能源高峰論壇暨第八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主旨演講摘編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
能源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當前,全球能源轉型正在向高效、清潔、低碳、多元化方向發展。
從全局情況來看,全球能源生產呈多中心、多元化發展,供給側重心西移;全球能源需求呈低速化增長,需求側重心東移。一方面,美國頁巖革命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國,打破了世界能源供應格局。伴隨管理、技術等創新,美國頁巖油成本不斷降低,使其成為世界石油市場的“不倒翁”;頁巖氣革命的推進,則使其成為全球天然氣產量和LNG液化能力增長最快的國家。另一方面,中國、印度等亞洲新興經濟體成為全球石油天然氣消費增長主導力量,世界能源買方市場的特點更加突出。
同時,世界各國普遍對能源轉型高度重視,紛紛制定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及相關政策。2010—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幾乎占到能源消費增長的2/3。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40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氣、核電將滿足能源增量的85%。
我國處于能源轉型的重要時期。為加快我國能源轉型升級,我國明確提出了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十九大報告也提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同時,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清潔低碳發展既是改善能源結構、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一項重要措施。長遠目標就是形成以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為主體的能源結構,從根本上化解能源資源和環境約束。
根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預測,到2030年左右,石油消費將步入峰值期,天然氣消費持續增長,煤炭消費逐步下降。《2018國內外石油科技發展與展望》預計,到2050年,天然氣占全球一次能源的比重將從目前的23.5%升至27.5%,由此成長為世界第一大能源,也是發展最快的化石能源。而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也將升至26.5%,幾乎與天然氣平分秋色。
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與消費國,我國已在能源轉型方面取得一定進展,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的替代作用日益明顯。2017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7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26.4%;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6.5億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的36.6%。此外,我國也成為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長最快的市場,2017年天然氣消費量2386億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7.3%;截至2018年底,天然氣消費量可達到2700億立方米。
但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中國能源轉型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由于能源消費體量大,消費總量仍處增長階段,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碳減排壓力大,我國還需繼續解決經濟、技術、政策、投融資等多方面難題。能源轉型既需全盤統籌、超前謀劃,也要多方發力、多管齊下,拿出久久為功的韌勁、馳而不息的精神苦干實干。
在此背景下,我們應考慮適應本國國情,聚焦需求目標,實施創新驅動,以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城鎮化發展、節能生態智慧城市建設等重大需求為牽引,堅持節約、清潔、安全的發展方針,順應世界能源發展大勢,著力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努力提高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把發展清潔低碳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著力加強能源需求側管理,著力培育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能源體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
電力轉型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關鍵
能源為什么要轉型?我想可以提出一千條理由、一萬條理由,但首先主要是應對氣候變化、低碳發展的要求。
依據相關統計數據,1978—2016年中國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增速明顯放緩。煤炭仍然是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主力。雖然近期清潔能源快速發展,但占比仍然較低。能源消費總量大于生產總量,對外依存度增大。同時,一次能源轉化為電力的比重在穩步上升,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占比也基本沒有下降,這是一種趨勢。有專家說,現在我國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與發達國家基本持平,均在25%左右,這是否意味著電力沒有再發展的空間?而反觀天然氣在發達國家終端能源消費的占比,基本在25%左右,而我國是7%左右。也即意味著,我國終端能源清潔化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天然氣,但同時也需提高終端能源中電力消費的比重。
近5年,我國新能源快速增長,舉世矚目。但總體而言,新能源比例仍相對較小,占比最大的依然是煤炭。即便從電力而言,占比較高的也是水電,其余則是新能源部分。
2017年底,我國非化石能源裝機(含生物質發電)占比38.6%,發電量占比30.4%。非化石能源在電力系統中的這一占比,無論是對我國還是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而言都很高。從2017年發電量來看,煤電占比約65%,而這一比例在此前更高,因此,清潔發展不能將煤電拋開。應該說,我國在煤電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比例由1995年的27.8%增長至2017年的80%以上,6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容量占比達到44.7%,百萬千瓦等級火電機組達到了103臺。這些成就非常了不起,煤電本身也在改變。
在煤電發展的過程中,污染控制效果明顯。過去40年間,污染嚴重時,僅二氧化硫一項每年的排放就達到1350萬噸。但目前我國煤電每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排放量總和不超過400萬噸。這是煤電清潔發展的功勞。
電力發展不能脫離經濟性。在電力發展過程中,不管是煤電還是風電、太陽能,造價都在大幅度下降,成本也在下降。從終端用戶電價來看,與美國基本持平,當然,這其中存在稅收、補貼等各方面的不同。此外,工業用電高于居民用電也是中國的特點。當前,支撐電力轉型、能源轉型,從經濟性而言,煤電是主力,煤電電價相對較低。
電力還要不要發展?新電氣化時代正向我們走來,未來電力還有很大發展空間。要通過清潔電力的發展,盡早實現能源總量減少和碳排放總量減少。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及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電力就要保持一定速度發展。與歐美的發達國家地區的用電量相比,我國還有較大差距。電能占終端能源的比重還需進一步提升。
那么電力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早在2013年我曾預測,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7.5萬億千瓦時,到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破11萬億千瓦時,當時很多人認為這一預測值太高,但現在看來并不高。
怎樣支持能源發展,應該如何做?第一要重構指標體系,形成以價值為導向的指標體系。第二整合現行的法規政策。重點是在推進能源革命的總要求下,將現行針對能源發展的各種交叉、重復制度、規定統一梳理,合并、減化、強化,歸入法治化管理渠道。第三必須加快能源(電力)規劃改革,以規劃引導轉型。根據十九大精神和能源電力轉型的特點,重新確定規劃的作用和定位,建立以電力為中心的能源規劃,減少能源規劃的品種。第四持續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
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董事長何偉:
新能源成為助推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而能源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與此同時,伴隨近年來全球綠色、低碳發展,中國也在加速推進綠色變革。“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戰略,引導我國進入能源革命、能源轉型的新時代。
當前我國不斷優化能源供需結構,努力實現清潔低碳發展,既是推動能源革命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迫切需要。
可喜的是,近年來,我國能源轉型取得了顯著的進展。2017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比上年增長約2.9%。能源消費結構明顯優化,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較上年提高約1.5個百分點,煤炭所占比重則下降約1.7個百分點。
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實現清潔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目標仍需要解決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長遠來看,中國能源轉型務必擺脫對煤炭消費的依賴、跨越石油時代,才能實現真正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作為媒體人,我們要有全方位的視角,既要解讀好能源的重大政策,又要記錄行業發展歷程,還要挖掘能源人物點滴。作為媒體人,要講好中國能源轉型的故事,成為中國能源轉型歷史進程的見證者、參與者、講述者。作為媒體人,無論是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還是風電、光伏、儲能等新能源,要親赴能源故事發生的一線,用筆頭和鏡頭記錄下能源界發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
得益于多年來的努力,中國新能源發展全球領先,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太陽能集熱面積增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新能源累計并網裝機規模達3.09億千瓦,占全國電力裝機總量的17%,新能源年發電量5034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的7.8%,成為助推能源轉型變革的重要力量。
把脈新能源發展趨勢,推動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自2011年開始,中國能源報社、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已連續7年發布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及分析報告,今年揭曉第八屆榜單,權威、公正的榜單排名已成為新能源行業的風向,為業界認可、推崇。
中國能源轉型發展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工程,是一項偉大的事業,需要匯聚各方之力,共同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我們共同為建設美麗中國添磚加瓦。
國際能源署(IEA)中國聯絡辦公室主任何肇:
能源轉型重在提高能效和發展可再生能源
能源轉型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非常重要,需要在政策和技術創新方面加速變革。
在全球能源轉型過程中,為推動各國減排,實現巴黎氣候變化的承諾目標,IEA在能源政策指導、促進各國經驗交流,探討氣候變化和實現能源轉型目標的方案和途徑,以及利用海量數據分析跟蹤全球能源轉型成果等方面開展了工作。我們認為,為實現能源轉型目標,提高能效和發展可再生能源將是重要途徑。
從減排角度看,各行業還有大量的機遇和節能潛力。從工業方面看,除重工業和高耗能產業,不可忽視的是,還有能源強度比較低的紡織業、輕工業需要提高能效,交通領域應改善客車、重型卡車的能源效率,住宅方面要提高區域的供熱、供冷效率。
以制冷和電動汽車為例,制冷已成為建筑領域能耗增長最快的一個環節,電動汽車在全世界快速發展。如果用更高效的制冷技術可以減少一半用能。通過使用節能空調,預計可減少大概13億千瓦裝機,相當于現在中國和印度煤電裝機總和。而燃料轉換對二氧化碳減排也有非常重要的貢獻。2017年全世界電動汽車首次超過100萬輛,全球保有量達到300萬輛,電動汽車將會引領交通領域的能源轉型。
可再生能源是減排的第二大助力。近年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份額不斷上升,其中,電力領域可再生能源份額的增長最快。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未來具備明顯優勢,將成為全世界的選擇,而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長將主要依靠光伏和風電。短期內,光伏發展潛力巨大,從2018年到2023年,預計太陽能將占據可再生能源發展一半以上的份額。
另外,不應忽視碳捕捉和封存對能源轉型的重要意義。碳捕捉對二氧化碳減排貢獻大約在9%左右。
清潔能源技術進步一直是IEA關注的重點。在今年11月,IEA發布了《世界能源展望2018》。我們認為,石油市場正在進入新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時期;天然氣需求迅速增長,中國需求快速增長使天然氣不再供過于求;太陽能光伏發電勢頭強勁,但關鍵技術和政策還需要繼續推動;國際氣候目標和能源市場發展趨勢之間的不匹配正在增加;全球無電人口首次降至10億以下。同時,電氣化未來充滿希望,但仍需關注電力普及程度以及未來電力系統如何運行等關鍵問題。
IEA對未來能源新格局的展望認為,到2040年,中國和印度以及非洲能源需求將超過歐盟。如果不持續提高能效,需求的增長將是現在的兩倍,提高能源效率是解決能源安全和可持續問題的有力工具。
可再生能源將占到需求量的45%,估計到2040年光伏發電量將超過煤電,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將從現在的25%上升到40%,這也對電力系統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
天然氣未來80%的需求增長在發展中國家,中國將發揮主導作用。
雖然交通領域燃油效率提高和電動汽車增加對石油消費會有一些影響,但是從全球范圍來看,石油的消費還將持續增長,將在2020年中期達到峰值。隨著公路貨運、航空運輸以及石化產品的發展,石油消費還會持續增加。
除了發達國家,中國煤炭消費在未來會持續下降,到2040年可能跟歐盟目前水平相當。但是東南亞地區以及印度地區,煤炭消費還會繼續增長。整體而言,煤炭需求將呈相對增長態勢。如果不持續提高能源效率,化石能源消費還會有較大增長。

責任編輯:仁德財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浙江“兜底”售電為何有人點贊有人不爽?
2021-12-20售電
-
分錢、分糧、分地盤…大秦電網招募售電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電,招募,貴州區域,合伙人,限50個,名額,月入上萬,不是夢 -
10月份用電量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0-11-17全社會用電量,國家電網,產業用電量 -
能源市場“負價格”事件分析及啟示
2020-11-03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改
-
國家發改委給14家單位回函了!完善落實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的八條建議
2021-03-10國家發改委,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八條建議 -
2020年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蘇五省區改革推動成效顯著
2020-11-16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 -
貴州電網關于支持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的建議
2020-11-10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2021-10-15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目錄電價,電力,營銷系統,影響,電改 -
電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開兩頭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電改新思維十七】目錄電價“天花板”被捅破,對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有何影響?
2021-05-20電改,電價,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大秦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