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企業安全難管根源與破題
安全難管,電力企業的違章難抓,似乎已經成為了管理者無奈的“共識”!但令人困惑和糾結的是,這既不符合客觀規律,也有悖于從實踐中得來的“只要有心做,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理論。問題到底是出自哪里?是領導不重視?是安全員沒有監督到位?還是員工個人原因?違章怎么就這么難杜絕呢?到底還能不能找到杜絕違章的有效措施和長效機制呢?
先來分析一下企業安全管理的現狀。
中國企業的安全活動同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講應該是最多的。從各級之間上傳下達的各類文件和安全管理者日常的工作量就能看得出,安全管理任重而道遠!在比較規范的企業,安全活動幾乎是天天有、周周有、月月有、年年有。各類安全培訓、安全檢查、會議交流、專項治理、技能比武、技術交底、體系認證,項目眾多、首尾關聯,一年到頭時間安排地滿滿當當。各級安全管理者在工作崗位上都是如履薄冰,誰也不敢有絲毫的僥幸和馬虎。原因就是,施工現場的隱患頻出,查不禁罰不絕,尤其是人的違章行為。今天查明天有,后天查大后天還有,天天查天天有,抓得緊,安全意識就繃得緊,抓得松,違章現象就會讓你天天見。而且大多數是習慣性違章,是被動的管理。違章者都接受過至少兩個等級以上的安全教育。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在一部分接受過企業正規“三級安全教育”的員工身上違章行為也時有發生。相同項目的安全管理模式和程序,都是如此往復,尤其是安全培訓,都是一樣的重視,一樣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組織。但不可否認的是,安全管理的投入與獲得的效果不成正比。這是當前中國多數企業普遍存在的客觀問題。這種客觀現狀的存在所帶來的壓力,被各級“一把手”和各級安全管理者承擔,一談到事故和違章,倍感壓力、焦慮、彷徨和無奈。面對安全難管的現狀,我們可否這樣思考,會不會在某個不引人關注的管理環節沒有引起重視,或者是熟視無睹呢?
筆者查閱了諸多安全管理的文章,觀點大都一致。一談到違章、事故原因,絕大多數都是“三段論”(領導不重視、安全管理不到位、違章人員意識差)。一談到事故處理,都是嚴格執行“四不放過”(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處理不放過,責任者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過)。“四不放過”的提出是2004年2月16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來的,對企業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政策、理論沒有問題,關鍵在執行上。到底在那個環節上出了問題呢?
常言說得好,打蛇看七寸。任何事故都有源頭。當前多數企業一旦出了事故,往往是,大家都忙活去找事故的主要、次要、主觀、客觀原因,重新審定安全措施,根據崗位職責圈定安全責任者。面對事故主要肇事者,大家牙根咬得緊緊的,恨鐵不成鋼。于是,一連串的各級責任者被處理。全體員工都沉寂在悲憤嚴肅的氛圍中,自我反思,深刻汲取事故教訓。一段時間后,大部分人逐漸淡忘因事故帶來的悲痛,新的事故再出,處理程序再往返一次,再接受一次教訓。只不過事故的性質、原因、責任人都發生了變化,也極少有人將事故對比深究,徹底查找事故根源。或者盡管也查找了事故的根源,最終的落腳點都是一個模式,由于肇事者的安全意識淡薄,帶來不安全行為,導致物的不安全狀態,違章和事故也就“順理成章”。持有這種“有始有終”慣性思維的管理者不在少數。極少有人這樣思考或者是“思至當止”,事故處理到這個層次應該還不算完,它離事故處理的終結還差一小步,也是最最關鍵的一步!到底是哪一步?
從體系管理的真正含義上來講,對待問題的處理就是要打破沙鍋問到底,逐級排查,直至查到違章源頭,繼而制定措施持續改進到位,最終達到管理者滿意的效果。這才是真正做到了對問題處理的“四不放過”。否則,認識不到這一點,或者認識不到位,安全管理的效果就會受到制約。
到底是那個環節需要我們重新認識和把關呢?
追溯違章的癥結,必須先深刻剖析一下杜絕違章的難度及其歷史根源。
舉個例子。每年開車回老家過年。一出門我就說,為了安全咱們可一定要扎好安全帶。上了高速路,再提醒檢查一遍,才扎上。高速路休息站停留一段時間,上路后,一看又沒扎,再重復一遍。期間家人都是用無奈的眼睛看著我,有點不耐煩,甚至橫眉冷對,背后作鬼臉。這還好,最頭疼的是岳母坐我的車。岳母身材高大加上年事已高,只要是坐副駕駛,我就擔心呀。于是,每次我都是很甜蜜地喊一聲媽,經過笑瞇瞇耐心解說后,才有些不太情愿、費勁地扎上安全帶。后來,和岳母交流得知,她老人家坐他兒子的車從來不用扎安全帶。可見,親人之間這么好的關系,扎好安全帶這件小事,都需要苦口婆心。這說明了什么?是固有的思維方式在作怪。你讓別人去做他認為沒有做過或自認為沒有必要的事情,就很難,需要付出幾倍的努力,效果還不一定好,被動與主動效果差大了。更何況是同事,更何況是分包單位財大氣粗的頭頭們和沒有生產施工經驗的農民工兄弟姐妹們。
緊接著還有個例子。兒子今年八歲,他只要坐副駕駛,必定會習慣地扎好安全帶,無論是市里還是高速公路。這種結果是源自多年前第一次坐車時接受過我的教育。兩個事例一對比,問題就出來了!難道成人的安全意識比孩子的還要差?顯而易見,不是這樣的。差別在哪里,是什么?是教育,是培訓。有人說我不同意你的意見,我們企業的員工都是經過了“三級安全培訓”,可就是灌輸不進去,效果不是很好,一部分人在現場總是會“被安全”,有的屢次違章,令人頭大。其實,以上兩個事例非常具有代表性。把這種思路用在企業安全管理上,違章的根源就顯而易見。沒有抓緊抓狠安全培訓的最黃金的時機,那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企業“三級安全培訓“(公司級、車間級、班組級)。
其實,把違章的根源終結至企業的“三級安全培訓”有點牽強,實在是無奈之舉。這并非在磨滅企業安全培訓的成績,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和大家一起來重新審視對企業“三級安全培訓”重要性的認識。這種認識并非一句話這么簡單,需要培訓管理者有一種擔當的姿態,是對別人一生中安全健康最關鍵環節的把關者,是彌補中國教育缺憾的拯救者,是肩負起保障員工幸福和健康的光榮使者。而不是消極地理解為來“被糾正”以往培訓的方式方法和效果。
要想做好企業的“三級安全培訓”工作,必須先做好管理者的教育培訓工作。一個人的安全意識淡薄,可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是素質問題,更不能備受歧視。不要把安全片面地理解為施工作業安全,而應該是“大安全”的概念。這涉及到全民素質教育的大問題。就像是羨慕美國人,你看老外,一到現場就全副武裝,穿好防護服,戴好安全帽,扎好安全帶等等。大家可不要簡單地理解成為是企業安全抓得好,這僅僅是一個方面。到底是什么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是他們從小接受的安全教育。到了工作崗位,只不過是根據工作性質把安全意識更專業化了而已。安全意識強與弱,說到底,就是中國安全教育成與敗的最好說明。
教育界專家有個共識,孩子一生的良好習慣和自控能力源于9歲前,也就是在小學的1-2年級。這個階段的孩子只要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就能順利健康成長。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就失去了最佳的教育時機,加上固有思維習慣的養成,再培養就需要付出幾倍的努力。同樣,安全意識的養成也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比如在美國,每年的5月25日是美國人的兒童安全教育推廣日,鼓勵家長和其他社區示范人物在5月里用25分鐘的時間和孩子認真地進行一次關于安全的對話,同時讓這樣的安全意識成為一種貫穿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美國人從小就從爸爸媽媽那里懂得了這個道理,大人們也會通過各種活動對小朋友們進行安全教育。美國學校的演習很多,幾乎每個月都有多次演習活動。而中國的傳統教育很少涉及到安全意識教育。或者說也就是近兩年才有了類似的安全教育活動。再比如,心肺復蘇急救技能在日本家庭中的普及率非常高,源于從幼兒園就普及游泳,一個20人的幼兒園開設游泳課,必定會有8個以上家庭的家長同時到場先行培訓好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人數不夠堅決不開課。培訓期間,日本人十分認真,喊著操作要領口號,反復練習。這在國內是很難見到的。美國成人的心肺復蘇持證比例是80%,中國有多少?幾千人的施工企業,也就十幾個人,而且大多數沒有證書,或者持證也因沒有年審而失效。
再對比一下中國的教育。當代的成年人絕大數沒有從小接受過良好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識的淡薄,受其成長過程中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影響很大。這應該理解成為中國教育的缺失或者是不完善。很多的教育專者都認同這個觀點并呼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明白了企業員工的安全教育歷程,就會明白企業員工(準確的說是成年人)安全意識淡薄、違章屢查屢犯的癥結所在。(尤其是新進廠的員工),就會深感企業“三級安全培訓”的重要意義。它是中國人一生中健康安全三個環節(工作前1-22歲,入廠18-22歲,工作以及退休后30-85歲)中的最關鍵的階段(入廠18-22歲),對安全健康意識的培養和專業深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能彌補入廠前沒有接受良好安全教育的缺憾,又能將理論和實踐很好的融合,為今后乃至后半生的安全健康打好基礎。
在這里,作者并非是埋怨國家教育內容的缺失,而是讓大家要有個清醒的認識,意識到企業安全培訓的重要性。從企業管理層和安全管理者的角度來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有人會問,教育是萬能的么?你舉個例子我看看。
反問得好。教育不是萬能的,受個體差異的不同,即使是接受了良好的安全教育,也不能保證每個人都不出現違章行為。但是,安全教育是充要條件,是作業前必須經過的程序。近幾年國家推行的執業(職業)資格取證上崗,就是很好的證明。考過了才有上崗的資格,才能證明你具備了在崗位干好工作的基本素質和前提條件。還有一個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例證,那就是交通安全法規的貫徹落實。
有時候我在思索,我拿出駕照已5年,開車四年,上車打火后必有“三連貫”(鎖好門窗+扎安全帶 +慢踩油門起步),已經成了習慣。我為什么能做到這樣?!是交警的監督么,不是,是交通法規的強行灌注、在灌輸中培養爭取的觀念、駕駛過程中的多次提醒(警示牌和交警的執法)、繼而養成了自覺行為。
駕駛理論考試是車輛駕駛前的必修課。拿出駕照的司機都有相同的感受和經歷。考試相當嚴格,一人一機,限定時間,專人、攝像頭監考,作弊難上加難。有了扎實的安全知識,就有了可以養成良好駕駛習慣的基礎,也就是具備了安全駕駛的素質和條件。但是總有不自覺、不顧個人和別人家安危的司機,因此,就有了輔助的查禁手段----交警巡查和路口的攝像頭。到目前為止,交通安全法規的落實效果明顯,尤其是查禁酒駕的立法和嚴格執行,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和支持,深得民心。因此,在比較成功的交通安全管理上,培訓是最主要的,監督是次要的。實踐證明,這種主次排列順序和管理方式方法是符合科學規律的。對比企業的安全管理,大多數企業都延續了多少年來的傳統安全管理思路,輕崗前培訓重現場監督,本末倒置,結果就是安全員在現場疲于奔命,違禁口號喊得天響,效果卻是不怎么明顯。
如果說,崗前培訓+嚴格執法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成功的兩件法寶。那么,我們抓安全的法寶可比交警們多得多。比如,國家宏觀形勢和輿論氛圍非常好,企業的制度健全、組織機構完善、領導支持、員工以及家人響應,難道還差東風么?反思企業入廠前的安全培訓,是什么樣子呢?盡管也想到了很多的方式方法,付出了努力,但是考試效果怎么樣,大家都是不言而喻。因此,中國企業的安全管理缺的不是東風,缺的是嚴格、認真、不走過場的、實實在在、像考駕駛理論一樣嚴格的各級安全考試培訓,尤其是入廠前的安全培訓。這項工作做扎實了,安全理念才能真正的深入人心,真正變成了員工的自覺行動,加上安全管理人員在現場的鐵面無私、嚴格執法,我個人堅信,企業員工的違章行為是完全可以杜絕的,事故一定能夠杜絕。

責任編輯:何健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