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企業如何規避非傳統安全風險
作為在國外有參建工程經歷一名中國人,對此頗為感同身處。其實在98年印尼暴亂前后,已經發生過多起華人被襲擊事件。據有關數據統計,一年365天,每天發生1起華人安全事件。雖然我們當時所在的南亞國家算是比較安全,但臨近回國歸途前的孤獨、辦理簽證拖延后的不安以及被當地村民襲擊所帶來的莫名恐懼,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印尼暴亂后,我曾在印度期間查閱了近百年來國外勢力排華事件,可以說,不勝枚舉。有些源于但當時的網絡不發達而鮮為人知。從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中印關系逐漸惡化,1962年10月的一場中印邊界之爭,使兩國關系滑入谷底。印度政府開始制造一系列惡劣的排華事件,瘋狂迫害華人華僑。甚至肆意逮捕華僑華人,把他們關進西部荒漠的集中營,還特地通過了針對華僑的 "加強監視外僑法案",擠壓華僑的生存空間,致使大批華僑被迫返回祖國或移居他國。曾有記者在查閱外交部解密檔案的過程中,發現了觸目驚心的有關印度政府殘忍迫害華僑的詳細記錄。
分析印度仇華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嫉妒地排華。這些國家主要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他們認為當地的華人為富不仁,他們羨慕華人的財富,總認為自己的貧窮是華人造成的,因此,他們非常嫉妒華人,時不時的就要鬧亂生事,一但遇到經濟大蕭條或是集中的尖銳問題,便容易爆發大規模的排華事件乃至慘案,如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又如近幾年馬來西亞發生的侮辱華人婦女事件等。二是政治性地排華。主要是印度等國。印度從唐朝開始與中國一直交好,但自新中國建立后,中國開始強大,沖擊了印度雄霸南亞的野心。
利比亞暴亂事件后,我一直在搜索“中國企業如何應國外對政治暴亂”。百度多次,未果!2月23日上午,在新德里市中心,自印度的19個邦、數萬名游行者打出橫幅,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抑制物價急劇上漲、制止違反勞動法的現象、反對任意開除員工、解除貧困勞動者的困境。游行示威造成印度首都新德里從火車站到市中心商業街等大面積地區的交通癱瘓。
2月23日下午5:03終于有了第一條消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亟需防范政治暴力風險。文章強調,“近期發生在中東和北非地區的事件表明,在幾乎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政治動亂也可能在局勢原本較為穩定的國家發生。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應該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新興市場從事投資、生產和貿易時面臨著更為復雜的風險狀況,尤其是原本并不為中國企業所重視的政治暴力和恐怖主義風險。”
根據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提供的數據,2009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全年新簽合同額達126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0.7%,完成營業額777億美元,同比增長37.3%,成為穩外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山東電力基本建設總公司已累計在亞洲、非洲、美洲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標27個電力工程項目,累計合同額高達167 億美元。單是在印度中標項目13個,合同總額達到126億美元。
隨著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去’,因項目涉及金額大、從業人員多、工程周期長,往往涉及環境以及東道國的國計民生問題,不可避免的會沖擊一些國家的利益,與當地民眾發生摩擦沖突,非傳統安全問題尤其突出。如,中方企業在蘇丹、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承建的油田頻頻遇襲,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工程人員,屢遭當地反政府武裝襲擊和綁架。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由于印度政府在引進技術力量方面的限制,目前大約有10家中國企業被迫暫停在印度建設發電廠。另有報道稱,印度中央電力委員會正在采取措施,減少本國新建電廠對中國設備和技術人員的嚴重依賴,因為印度新建電廠中有1/4的電力設備是中國提供的。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幾年前中國在印度電力建設市場的份額還幾乎是零,然而目前中國已經為印度新增發電量中的約25%提供設備。不過,對于中國電力企業在印度迅速占據市場份額,印度感到憂慮。《金融時報》援引印度國家安全官員的話表示,他們對于印度“變得過于依賴中國制造的基礎設施感到深切擔憂”。有印方官員表示,印度需要增強自給自足的能力,“從中國進口的技術,會被派上可能損害印度國家利益的用場”。
2009年,印度在外籍勞工使用方面出臺了新的限制規定:在一個項目的全體工作人員中,僅有1%允許是外國人。在電力項目上,上限是40名熟練工人。目前在印度施工的中國電力企業包括山東電力、東方電氣、哈電集團等。印度新簽證制度造成我國幾千名在印度從事工程項目的工人不得不返回國內。商務部統計當前三個季度,一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產品發起88起貿易調查,美國發起16起,印度一共23起,比美國還多。在這種情況下,同樣是發展中國家,印度的做法讓我們感覺非常費解,專家焦慮于印度保護主義已有抬頭之勢,值得警惕。
印度對中國企業的遏制,早就引起中國媒體的關注,廣州的《贏周刊》在09年即撰文指出:“印度對中國這個經濟發展迅速的近鄰抱持復雜心態:自政治關系緩和后政府和企業界都想與中國聯手合作;但印度始終無法完全放下戒心,每有敏感問題,防衛姿態立現。”2009年發生的一次中國電建企業遭遇,再一次說明了印度對中國的戒備心態。
利比亞暴亂事件后,國家做出了妥善處置;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邵寧22日在北京說,中央企業在海外投資面臨經營能力不足、國際局勢等諸多風險,要謹慎經營,嚴加防范。國際保險機構警告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亟須防范政治風險。而最讓在印度投資的企業家們敏感的是,《印度斯坦時報》曾有“中印之間十年內必有一戰”的報道,盡管中國政府稱“我們對有關報道感到驚訝。”
中印關系甚為微妙。這使筆者想起了位于美國中西部懷俄明州的西北角的黃石公園,近年來備受世人關注。有專家預測,噴發為何時,難料。而中印關系,是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其方式和結果,可以商榷,應該可控?!?/p>
中國有句老話—不能因為害怕兔子而不再種蘿卜。海外市場是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重點。一方面,海外的利潤率要比國內高。同樣的產品毛利比國內要高4%左右;另一方面,海外拓展空間巨大。以印度為例,印度人口和中國差不多,但印度全國的電力裝機容量為1億千瓦,對比中國的9億千瓦的裝機容量,發展潛力巨大。但是,如何在別人地上種蘿卜,而又防止兔子偷吃或明目張膽的掠奪,成為中國企業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今,從利比亞暴亂后的印度示威游行中似乎已見倪端。正如,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的那樣,數以千計的印度勞工走上首都街頭抗議通脹。辛格管理經濟的能力遭到了質疑。能否影響到印度電力基建以及在印度的中國企業,目前還沒有任何消息和相關預測。(部分文字和數據源自網絡)
在印的中國企業準備好了么?
相信,中國企業已經啟動了妥善的應急預案。
衷心祝愿海外的中國人平安、順利!

責任編輯:何健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