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規模到底該多大
不久前,《2017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辦法》正式發布。該辦法被稱為“史上最嚴畢業生落戶新政”,也引起人們的思考:城市的規模到底應該多大?我們的城市達到了它應該達到的規模嗎?
城市的規模與文明的擴散
一個城市的規模通常是其歷史自然演化的結果,即通過市場的作用最終形成資源承載量的合理配置,從而使城市達到最佳規模。這個過程最初是自生自發的自然選擇之結果,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的規模也開始日益受到政策引導的強烈影響。人類社會之所以會發展出城市,是因為城市更適合人類生存。這一切皆源于城市自身所具有的優勢,首先,城市能夠形成各種資源的集聚效應;其次,城市的市場能夠提供更多的機會;第三,城市能有效地降低信息的獲取成本,有助于市場分工的細化與個體發展空間的拓展。對于很多人來說,城市是發展的孵化器、新觀點的播種機,也是創新的推進者;對整個社會而言,城市更是文明的載體,文明隨著城市擴散。縱觀世界,城市化不高的國家是無法成為文明與發達國家的。那么,中國的城市達到了它應該達到的規模嗎?不妨從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的首位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這一指標來對比一下。
G20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十國集團,它代表了世界各類主要的經濟體,考慮到歐盟本身已是一個國家聯盟,故省略掉。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G20國家中,隨著人口基數增大,主要城市人口占比就隨之降低,如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29.19%)生活在首都。美國的人口基數較大,因而,紐約(2.6%)是發達國家中人口占比最低的,即便如此,也遠高于中國內地的四個主要城市。僅從統計意義上說,中國內地主要城市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嚴重偏低。如果從發展水平來看,G20中有很多國家的發展水平趕不上中國,那么為什么它們的城市規模卻遠遠超過我們呢?即便從亞洲范圍來看,我們的主要城市人口比例也遠低于韓國的首爾(19.79%)、日本的東京(10.16%),甚至遠低于印尼的雅加達(3.88%),僅同印度的新德里(1.68%)接近。
由于各個國家人口基數差異,以及地理空間的限制,城市的規模不能按照一個簡單的比例一刀切,但是,在信息化時代,隨著社會治理水平的穩步提升,治理半徑隨之擴大是必然趨勢,支持城市規模擴大的各種條件已經具備,中國香港、新加坡與東京都是很好的例子。造成中國主要城市目前發展規模受限的原因有三:其一,采用計劃經濟模式控制的結果,并不能真實反映群體的心理偏好與需求;其二,我國城市的核心區域和邊緣區域的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城市開發率不充分;其三,諸多政策壁壘嚴重制約了外來常住人口轉為戶籍常住人口的數量,使得我國主要城市的規模難以達到理想狀態。中國城市人口的統計,是以戶籍常住人口與外來常住人口為準的。如以上海為例,2014年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5.68萬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996.42萬人。這種制度安排還面臨著一種道德風險,即那些外來常住人口在繳納各種稅費后,由于種種原因仍無法最終享受到相應回報。想想前些年各地推行的“社保繳費不連續就清零”的做法,實在有違道義和倫理原則。早在兩千四百年前,柏拉圖就指出:城邦的最大美德就是正義。“社保繳費不連續就清零”這種飲鴆止渴式做法帶來的道德風險,直接侵蝕了我們城市的正義美德與社會認同。
人口結構與社會繁榮
城市規模達不到理想狀態,導致的后果主要有三個:首先,各種資源要素無法實現最優配置,造成資源的效率損失;其次,無法形成規模經濟效應,不能最大限度上降低公共服務的成本,使得城市集聚效應的優勢喪失;第三,城市達到最佳規模是城市繁榮的基礎和保證,城市人口的流失則是城市走向衰落的重要征兆。在技術與人才日益一體化的今天,擴大城市規模,就是讓城市生長。僅就基礎設施建設而言,城市規模保證了其運行處于經濟狀態,如京滬高鐵就是國內目前所有在運行中的高鐵線路中最賺錢的。
如何讓城市達到合理規模?考慮到我國特殊的社會治理模式,完全放開城市規模,短期內會帶來較大的社會震蕩,不可取;如果仍然沿用以往的嚴格計劃模式,則會阻礙城市規模的合理發展,鑒于此,筆者曾提出中型政府模式,這樣既可以加速城市規模的合理發展,又不會帶來太大的社會震蕩與阻力。現在的問題是,國內一些城市人口流入的門檻一直在提高,“引進高端人才”的政策安排看起來很好,其實是不一定符合生態學原則的。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推算,在當下全國人均教育年限接近10年/人的背景下,一個大學畢業生平均16年的教育水準已經是不低的門檻。可喜的是,最近一些二線城市紛紛放開落戶政策,這是非常明智的決策。客觀地說,這輪人才爭奪戰的結果,將直接決定各區域未來在我國經濟版圖上的位置。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在《城市的勝利》一書中指出:真正決定一座城市成功的因素是人,而非建筑。
從戰略布局上考慮,中國應該有幾個超級城市,以此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與社會實現均衡發展,超級城市憑借其自身輻射力無形中成為整個區域最大的文明播種機與經濟發展引擎。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