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保護為黑土地加“油 ”
從法治層面保護黑土地資源,吉林省率先破題。我國首部黑土地保護地方性法規《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近日開始施行。
這部《條例》所保護的黑土地,是一個全域的、生態的概念——有耕地、林地、草地、濕地,還有江河沖積形成的黑土地。“黑”是這片土地生態平衡的指征,從這個意義上講,立法保護黑土地上的林田湖草,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方略的有力實踐。
黑土地是珍貴的土壤資源
黑土地之所以“黑”,就在于它覆蓋著一層黑色或暗色的腐殖質表土層。黑土區主要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溫帶,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葉難以腐化、分解,歷經千百年形成厚厚的腐殖質,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層。黑土層形成極為緩慢,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200~400年。
黑土地有機質含量高,是肥力最高、最適宜農耕的土地,特別適合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生長,是珍貴的土壤資源。
世界上僅有3塊黑土平原,分別在歐洲的烏克蘭第聶伯平原、美國密西西比平原、亞洲的東北平原。東北平原是我國唯一的黑土區,面積約103萬平方公里,包括吉林省和黑龍江省全部、遼寧省北部、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其中,吉林省居于東北黑土地核心區域。
黑土地變瘦、薄、硬,
保護刻不容緩
東北黑土區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其糧食調出量占全國1/3。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但高產背后,卻是黑土地的長期透支。由于長期高強度開發利用、建設占用、土壤侵蝕、化肥農藥污染等因素影響,東北地區黑土地正逐漸“變瘦、變薄、變硬”。
資料顯示,東北地區黑土層的平均厚度已由60年前的60~7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20~30厘米,而且還在以每年0.3~1厘米的速度流失;耕作層有機質含量平均下降1/3,部分地區下降1/2;同時水土流失、風蝕嚴重,對農藥的過度依賴和落后耕作方式等,導致土壤板結、鹽堿化嚴重,肥力、蓄水保墑能力下降。
黑土地的保護與開發不僅關乎糧食生產安全,對整體農業生態環境也非常重要。從地區生態安全的現實要求來看,黑土地上蘊含著豐富的農、林、水、生物環境和資源,與廣袤的長白山區構成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黑土層流失,導致東北黑土區生態調控能力、抵御災害能力、綜合生產能力下降,生態環境亮起“紅燈”。
黑土地的保護是項長期工程
為保護黑土地資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生態系統平衡,我國加大對東北黑土區保護力度。2015年,啟動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每年安排5億元資金,在東北四省區的17個縣(市、區、旗)開展試點,初步集成了一批技術模式,如推進有機肥積造利用、耕作層深松深耕、輪作試點和糧改飼、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以及推進水土流失治理等。
農業部、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今年初聯合印發了《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力爭到2030年,實施黑土地保護面積2.5億畝,基本覆蓋主要黑土區耕地。
黑土地的保護是項長期工程,而專門的法規保護具有規范性、持續性和穩定性。《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按照黑土地分布情況和質量等級建立分類保護制度,包括重點保護類和治理修復類,將中部以耕地為主的典型黑土區與東部以林地、西部以草原濕地為主要特征的黑土區進行一體化保護。《條例》的施行必將在土壤改良、培肥地力、水土保持、表土剝離、鹽堿地治理、防風固沙、河湖連通、污染監測及防治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黑土地的“黑”沒有替代品,來之不易,失之難存,需要休養生息的不僅僅是黑土地,而是孕育黑土地的生態環境。 無忌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