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里榨出油 二氧化碳地下留
科學開采、自主創新是延長石油近年提高油井產量的法寶。
日前,科技日報記者隨“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采訪團走進位于榆林市靖邊縣境內的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采油現場,被一塊塊取自地下2000多米的含油巖芯所吸引,若無專家講解,人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把這一塊塊看似普通的青石和被譽為“黑色黃金”的石油聯系起來,這“石”有了,“油”在哪里?
“看到巖芯中間發黃的部分了嗎?那就是油!” 延長石油集團公司科技部部長王軍峰說,國際上把滲透率小于50毫達西的油田劃為低滲透油田,而延長石油近90%的油氣田滲透率小于1毫達西,屬于特地、超低滲透油田,俗稱“青石板”或者“磨刀石”,開采難度堪稱世界之最。但從這一塊塊“青石板”中硬是“榨”出了一個年產千萬噸級的大油田。
煉廢變寶 只嫌渣油太少
“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不是成本,畢竟這臺設備現在已經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了,隨著產能擴大成本降低,肯定能盈利。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是渣油太少,自家產的已經不夠我們用了,原料制約了我們的產能。”王軍峰說。
王軍峰所說的設備,就是延長石油自主研發的煤油共煉(Y-CCO)中試裝置,這也是是全球唯一一個穩定運行的煤油共煉工業示范裝置。
在現場,工程師表示:“重油是石油煉化到最后的產物,雖然里面含有大量碳氫元素但是已經無法再提取了,一般煉化廠就是當作燃料燒掉了,不僅浪費資源,還產生大量煙塵。通過煤油共煉,我們把沒有什么利用價值的重油、渣油變成了柴油、石腦油這種優質油品,剩下的固態廢物我們也在積極開發用作建筑材料,資源寶貴就要盡量做到物盡其用。”
煤油共煉,即將煤粉與重油按1︰1的比例混合后共煉,最終產出柴油、石腦油和固態廢物的煉化過程。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專家對該裝置進行了72小時連續運行現場考核,結果表明在煤粉濃度為41.0%時,煤轉化率為86.0%,525℃以上催化裂化油漿轉化率為94.0%,液體收率達70.7%,能源轉換效率為70.1%,噸產品水耗1.6噸。
物理加壓 埋掉溫室氣體
延長人珍視環境,位于榆林市靖邊縣的CCUS一體化示范項目也非常典型。
CCUS項目,即通過特定工藝手段,將煤化工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捕捉,經提純、液化后,注入油田地下,不僅可以利用液化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能增加井下壓力達到增產的目的,還能將二氧化碳這一主要溫室氣體永久埋藏于地下,減少碳排放。
如今,5口二氧化碳注入井正在進行日常的工作,從二氧化碳低溫儲罐經過泵房加壓,從注氣管線注入到1600多米深的地下,每口井每天向地下注入8立方至10立方左右的二氧化碳,實現了原油增產的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幾年來,靖邊及吳起兩處CCUS一體化示范項目先后向地下注入二氧化碳12萬噸,相當于100公頃闊葉林3年光合作用吸收的碳量。
由黑變白 實現碳氫互補
煤制甲醇“碳多氫少”,天然氣制甲醇“氫多碳少”,為什么不讓二者結合,實現“碳氫互補”呢?
這個大膽的想法,催生了一個全球首套煤油氣資源綜合轉化項目,延長石油建成了中國西部百萬噸烯烴產品生產基地。
在油氣資源富集的榆林靖邊,延長石油就地取材,建成了一座綠色能源化工新城,據統計,全國每30噸聚烯烴產品,就有1噸產自這里。烏黑的煤炭、石油在科技的催動下轉變為潔白剔透的聚烯烴顆粒。這一“黑變白”的項目實現了初級資源向高端化工產品的轉型。
陜西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偉表示:“相比純煤經甲醇制烯烴技術,煤油氣資源綜合轉化技術可使二氧化碳減排60.38%,二氧化硫減排59%。”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