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建立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日前,重慶市政府印發建立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2020年前在龍溪河、璧南河等19條流域面積500平方公里以上且跨2個或多個區縣的次級河流建立橫向補償機制。
“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核心是落實區縣水環境防治責任,讓受益者付費、保護者獲益。”重慶市財政局介紹,基本的制度設計是:河流上下游區縣簽訂協議,以交界斷面水質為依據雙向補償,水質變差、上補下,水質變好、下補上。補償標準每月100萬元,交界斷面水質達到水環境功能類別要求并較上年度水質提升的,下游區縣補上游區縣,下降或超標的上補下。對直接流入長江、嘉陵江、烏江和市外,以及市外流入重慶的河流,由市級代行補償或受償主體責任。補償金月核算、月通報、年清繳,用于流域污染治理、環保能力建設等。
生態保護,關鍵在形成合力。對此,重慶出臺了“三獎”政策:一是獎早建,對今年10月底前建立補償機制、簽訂3年以上補償協議的,一次性獎300萬元;二是獎協作,對建立流域保護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協作會商、聯防共治機制的,一次性獎200萬元;三是獎成效,對上下游區縣有效協同治理、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在安排轉移支付時給予傾斜。
有激勵就有約束。對今年沒簽訂補償協議(協議有效期須3年以上)、未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區縣,從明年起重慶市每年向流域的上游區縣收取1200萬元水質考核基金直至簽訂協議,對補償斷面水質未達到水環境功能類別要求或者雖然達到要求但水質下降的,按補償標準每月計算考核基金扣減額度。
重慶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突出“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原則,是落實中央共抓長江大保護戰略、提升長江重慶流域水環境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保護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促進重慶綠色發展、構建生態文明政策體系的財政制度創新。市財政將聯合環保、水利等部門按月監測水質,按月通報水質評價和核算結果,按月核算考核基金。
按照重慶的計劃,到2025年市域河流上下游區縣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成熟定型,對流域保護和治理的支撐保障作用明顯增強。期間,重慶將鼓勵區縣協商采取資金補償、對口協作、共建園區等方式,在具備條件的流域采用水質水量作為補償基準建立橫向補償機制,鼓勵區縣之間開展排污權和水權交易。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