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鄉生態美 天藍水碧百姓樂
山東省濟寧市不斷加大監管力度,積極改善轄區水環境質量。圖為濟寧市環保局局長許偉(前右一)現場查看濟寧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
山東省微山縣持續改善流域水質,不斷提升河湖環境面貌,引來眾多鳥類筑巢繁衍。
“全市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23.3%,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位,全面完成國家大氣考核目標任務;南四湖流域水環境質量連續15年改善,躋身全國14個水質良好湖泊行列。”這是孔孟之鄉山東省濟寧市去年水氣環境質量改善的整體狀況。
近年來,濟寧市環保局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工作目標,將群眾對優良生態環境的期盼作為努力奮斗的方向,采取治污攻堅、強化執法監管、提升工作效能、加強行風建設等措施,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參與度顯著提升。
打好治污攻堅戰 水氣質量雙改善
濟寧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生態建設領導小組,劃分了24條由市級領導擔綱主抓的工作線,科學精準施策,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經過集中整治,濟寧市176臺10蒸噸以上燃煤機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取締改造燃煤小鍋爐6006臺,完成氣代煤電代煤6萬戶;全市377座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沿線加油站全部按要求銷售車用尿素,760座加油站完成三次油氣回收改造任務;全市2069家“散亂污”企業全部清零;關閉搬遷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戶)7222家;對10家重點企業實施清潔化改造;120家重點排水企業均安裝在線監控并實現達標排放;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6%以上;新建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3處,全市修復及建設人工濕地已達52處、30萬畝。
強有力的治污措施換來的是環境質量的改善。據統計,2017年,濟寧市PM2.5年均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五位,比去年同期下降23.3%,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位,較2013年的121微克/立方米下降65微克/立方米,降幅達到53.7%,全面完成了國家大氣考核下達的63微克/立方米目標任務,位居京津冀傳輸通道城市第一位。
在水環境方面,濟寧市18個國控斷面主要污染物高錳酸鹽指數均值為5.21mg/L、氨氮均值為0.325mg/L、總磷均值為0.099mg/L,達到國家規劃水質目標。南四湖流域水環境質量已連續15年得到改善,躋身全國14個水質良好湖泊行列。
看到身邊的環境有了明顯變化,濟寧市民紛紛在微信朋友圈曬藍天碧水、曬美好生活。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濟寧市環保局今年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環境保護部聯合授予全國環保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解決群眾身邊事 多渠道搭建“連心橋”
為做好環境信訪工作,濟寧市環保局實行局長總負責、分管局長具體負責、相關業務部門落實辦理的工作責任制,確保群眾反映的環境問題能給予圓滿答復和快速處理。
濟寧市環保局連續多年在“六五”環境日期間,舉辦面對面環保大接訪活動,設立群眾投訴臺、環保咨詢臺,公開接受社會各界對環境問題的咨詢、投訴和對環保工作的意見、建議。
為優質高效辦理信訪案件,濟寧市環保局以各級環保督察、強化督查為契機,實行“一案三交”,將案件同時移交有關縣市區、市直部門、紀委監察機關進行調查處理,要求重點交辦案件,各縣市區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必須親自到現場進行核實;其他案件由縣市區分管負責人親自進行現場核實。
圍繞信訪問題整改,濟寧市環保局切實做到“七個不放過”,即具體問題整改不到位不放過、沒有舉一反三組織整改不放過、問題解決不徹底不放過、處罰問責不到位不放過、環保長效機制建設不落實不放過、環境質量不改善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中央環保督察組在對山東省委、省政府的反饋報告中專門對濟寧市提出表揚。
濟寧市環保局借助政風行風熱線、陽光政務熱線、市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微博微信平臺,搭建環保部門與人民群眾溝通的橋梁,認真傾聽群眾對環境問題的投訴及環保工作建議。通過在線交流活動,既宣傳了環境法規政策,也拉近了環保部門與人民群眾的距離。
濟寧市環保局堅持敞開大門主動接受群眾監督,舉辦環保開放日、群眾監督進機關活動。對黨建工作、履職情況、文明執法、服務態度、廉潔自律等7項內容進行問卷調查,虛心聽取群眾評議團反饋意見建議并認真整改。以創建機關黨建品牌、人民示范滿意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等品牌創建工作為抓手,大力弘揚“團結協作、迎難而上、奮勇拼搏、爭創一流”的濟寧環保精神,爭做服務發展、服務群眾的表率,努力建設一支人民群眾最信任、最擁護、最喜愛的生態環保隊伍。
嚴格執法熱情服務
加快推進綠色發展
為妥善處理執法與服務的關系,濟寧市環保局既嚴格依法辦事,又堅持服務為先,把管理和執法寓于服務之中。
濟寧市環保局對違法排污嚴管重罰,筑牢綠色發展防線,堅持以“找問題、堵漏洞、補短板”為原則,分行業、分類別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開展環保專項行動,逐個補齊環境監管短板。今年以來,全市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540件,罰款2033萬元,移交公安機關17件,行政、刑事拘留29人。
為加大監管力度,濟寧市環保局組織開展“地毯式”環境執法檢查活動,抽調60名環境執法骨干人員組成12個檢查組對全市工業企業進行全面檢查,按照“鎮不漏村、村不漏企、企不漏項”的原則,12個檢查組對濟寧市156個鄉鎮及所屬村居進行為期3個月的交叉大排查、大執法、大整改。
在環境執法過程中,濟寧市環保局兼顧環保與民生,對問題企業以“治病”整改為主,開出“環保藥方”限期整改;對限期整改到位的,不再進行經濟處罰,避免“一關了之、一拆了之”等“一刀切”措施。這一舉措得到大部分企業主的支持和擁護,推進了地方經濟綠色發展。
為提升監管水平,濟寧市環保局積極探索“互聯網+環保”新路徑,與中興通訊、清華大學簽訂合作協議,投入2.4億元建設智慧環境監管平臺,在線下設立縣級環境監管網格14個、鄉鎮網格162個,配備專職網格員918名,實現了“線上千里眼監控、線下網格員聯動”,確保監管全覆蓋、問題早發現、違法早處置。
在審批服務方面,濟寧市環保局以流程最簡、效率最高為標準,全方位優化辦事程序,要求所有審批事項進入審批中心,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門受理、一次辦結,市環保局行政許可科多次被評為“紅旗服務窗口”,多次被市直機關工委評為“共產黨員模范先鋒崗”。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