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的實踐突破和發展趨勢
2016年,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主要集中于綠色金融頂層設計和制度基礎的快速完善。2017年之后,綠色金融進入了實質性的落地發展階段,并在實踐中實現了三大突破,由此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呈現三大趨勢。
突破
(一)構建“兩端、五體、一庫”的綠色金融發展模式。2017年,綠色金融領域最為重大的突破毫無疑問是綠色金融地方試點。2017年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五省區選擇部分地方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支持地方發展綠色金融。6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環保部、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印發各試驗區的總體方案,明確了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江西省贛江新區,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貴州省貴安新區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昌吉州、克拉瑪依市共8個試驗區作為全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主要任務是培育發展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創新發展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拓寬融資渠道、夯實基礎設施、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強化政策支持以及建立風險防范化解機制等,探索實踐符合地方特色和實際需求的綠色金融體系機制。
2018年3月20日,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發表了推動綠色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講話,首次將綠色金融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結合起來,將綠色金融從僅僅在供給端發力轉變為供給端與需求端共同發力。在陳雨露的兩端思想指導下,各試點區逐漸形成了“兩端、五體、一庫”的綠色金融發展模式,在綠色金融供需兩端搭建通道,共同推進。兩端即供給端與需求端;五體即綠色金融標準認證體系、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綠色金融基礎設施支持體系、綠色金融組織體系、綠色金融風險防范體系;一庫即綠色項目庫。其中,綠色金融項目庫建設是綠色金融需求端建設的核心。
(二)將綠色金融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2017年之后,綠色金融在供給端突破的最重要體現是將綠色金融納入了宏觀審慎評估(MPA)。它的重大意義在于,保證了綠色金融資金長期連續的有效供給。綠色金融必須是供給端和需求端的聯合互動,其中,供給端可以長期持續供給綠色金融資金是基礎。在我國綠色金融供給端,綠色信貸一直占據著絕對主導的地位。從2017年我國各類綠色融資余額結構看,綠色信貸融資余額為8.2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各類綠色融資余額的95.8%,其他綠色融資模式,包括綠色股權融資、綠色非金融債券、碳資產等,全部加起來僅占4.2%。將綠色信貸納入宏觀審慎評估,從制度上保障了綠色信貸資金的長期持續供給。
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17年4季度)》中指出,從2018年起,將優先接受符合標準的小微企業貸款、綠色貸款,作為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和常備借貸便利的質押品。這釋放了貨幣政策支持綠色信貸發展的強烈信號,標志著實質性的激勵措施已經加快出臺,這在綠色信貸發展歷程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考慮到2017年我國綠色貸款余額占全國各類綠色融資余額的95%以上,上述政策的出臺將對綠色金融供給端改革的推進意義更為深遠。
(三)逐漸建立綠色金融資金全球全國配置體系。綠色金融在實踐發展中的第三大突破是,綠色金融資金配置打破了區域限制,實現了全球全國的資源配置,從而降低了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增強了綠色項目的資金可獲得性。
在G20綠色金融倡議中,提出了綠色金融資源在各國配置不平衡的問題,有的國家有較多的綠色投資者,比較容易聚集更多的綠色資金;但有些國家綠色項目很多,卻缺乏資金。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綠色理念在全社會的普及和完善尚有較大提升空間,導致了綠色資金相對比較缺乏。為了加強綠色金融的全球合作和綠色金融資源的全球配置,G20提出的解決方法是,通過支持跨境綠色債券投資,讓有較多“綠色投資者”的國家向有較多“綠色項目”的國家進行投資,從而提升全球的綠色投資水平和降低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
2017年,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結構更加優化。其中,2017年境內發行的綠色債券金額為1898.75億元,較上年稍有下降,下降4.4%;中國境外發行的綠色債券達到442億元,較上年大幅增長,增長70%;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發行金額為146.05億元,較上年大幅增長,增長1.179倍。另外,國際綠色投資者進入中國國內綠色債券市場的渠道增多,包括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計劃,QFII和ROFII方式。債券通更是為國際綠色投資提供了方便參與中國內地債券市場的渠道,債券通允許投資者直接與符合條件的在岸交易商進行債券交易;另外,債券通還接受CNH(離岸人民幣)及其他外幣支付。
趨勢
(一)綠色金融供給端將會得到更大的推動和發展,以促進綠色金融資金的持續供給。我國綠色金融供給端在各種政策的激勵下雖然已經獲得很大發展,但整體看,綠色金融的供給還遠遠不能滿足綠色金融的需求。根據中國人民大學綠色金融團隊的核算,2017年我國綠色金融新增資金需求為2.186萬億元,但當年我國新增綠色信貸僅為0.94萬億元。綠色信貸占綠色金融資金供給的90%以上,說明綠色金融供需之間年度資金缺口高達1萬億元以上。在這種強烈需求的推動下,我們可以預測,未來綠色金融供給端將會得到更多的政策激勵和支持,以促進增大綠色金融供給,否則綠色金融資金缺口的累積額度會越來越大,嚴重制約綠色發展目標的實現。
2018年5月9日,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保爾森基金會組織召開的可持續發展年會上為如何增加綠色金融供給開出了三大“藥方”,他指出:一是充分發揮金融市場支持綠色融資的功能,進一步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以及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穩步發展碳遠期、碳基金等碳金融產品和衍生工具。二是夯實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推動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統一,健全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出臺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加強第三方評估。三是加強綠色融資方面的國際合作,在現有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加強綠色標準、綠色評級、綠色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合作。這些政策、方法和措施的落實,必然會推動綠色金融供給側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二)在綠色信貸取得更大發展的基礎上,綠色金融供給端的發展將表現為綠色基金、綠色證券等直接融資手段更快跟進。綠色項目的融資需要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有機融合。綠色信貸是綠色項目的主要資金獲得渠道,但是,只有綠色基金、綠色證券等直接融資渠道大力發展,才能支撐綠色項目的循環融資,擴大綠色信貸的可貸款額度,否則,綠色項目會因為負債過多而失去進一步申請綠色貸款的能力。但目前綠色金融資金的構成比例很不合理,主要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比例很小,例如,綠色基金僅占0.12%。在綠色金融結構優化政策的引導下,綠色金融直接融資在未來將有較大發展,從而通過綠色基金等直接融資推動綠色信貸發展。
(三)綠色金融供給端與需求端的結合將是未來綠色金融技術發展的主體方向。同時,綠色金融需求在未來主要體現在綠色交通、綠色能源、綠色建筑、大氣水土壤等的環境治理、綠色農林生態文旅康養一體化等領域。根據中國人民大學綠色金融團隊的核算,2018年我國可持續能源的資金需求為7907億元人民幣,綠色交通的資金需求為5600億元人民幣,各類環保基礎設施資金需求為1903億元人民幣,工業污染治理(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資金需求為3623億元人民幣。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