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懂”綠 身心“享”綠
枝葉繁茂的樹木、清澈的溪流、潔凈的道路,如今,從高處鳥瞰中國,只見一條條綠道正將各城市裝點成一幅幅春色欲滴的優美畫卷。
2010年開始,廣東珠三角地區開始大規模建設綠道,如今,“綠道”在全國遍地開花。各地通過綠道,將河流、森林、溪谷、山脊等自然景點和名勝古跡等人文景點串連,將城市與鄉村串連。城市與自然不再具有明顯的界限,而是彼此滲透、相互融合,形成天然氧吧。各地建的綠道形式多樣,有濱河綠道、環城綠道、夜光綠道、休閑綠道等,它們以不同的芳姿發揮著凈化空氣、肥沃土壤、調節小氣候的生態功能。
同時,綠道也迅速走進居民,美化著他們的生活。一些城市依托道路、水系等重要廊道,通過健身步道、自行車道、林蔭道等多種形式,構建完全沒有機動車干擾的慢性綠色空間。這種美好環境的營造,使更多居民放棄機動車,而選擇綠色出行,既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也讓大家有機會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另外,沿綠道還布置有各種觀景平臺、景觀小品、坐凳等休閑設施,讓居民走出室內,走進自然、親近綠色。
綠道不僅是交通之道、綠色之道,還是文化體驗之道、健身休閑之道。大部分綠道的建設都與當地文化相結合,通過科普等方式展示當地的文化底蘊。綠道旁邊還會加入兒童游樂場、滑板場、籃球場、乒乓球場等活動場地,豐富居民的生活。比如北京的“三山五園”綠道就是綠道建設的一個典范,全程東起海淀公園、西至香山公園,中間串聯起各大古典名園,充分展示了北京山水園林與人文歷史特色,文化價值彌足珍貴。
綠道的出現還從精神層面連接起了生活中的你我他。有風景優美的綠道,人們更愿意在閑暇時間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到綠道中感受綠色,呼吸新鮮空氣,跑步,健身,聊天,品茗,在室外共享緩慢悠然的詩意人生。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綠道建設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正契合了“美麗中國”所需要的“優質生態產品”,正在服務于人們的新生活。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