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固廢、生活垃圾為何“青睞”長江?
近日,安徽蕪湖一場大火燒出的4000噸工業垃圾沿長江跨省非法傾倒的案件再次引發廣泛關注。隨著類似污染問題紛紛被披露,不難發現垃圾傾倒長江案件背后的幾個共同點。
水上監管不嚴是關鍵
在梳理垃圾傾倒長江案時我們發現,其中不乏長江安徽段被非法傾倒固體廢物近萬噸、2萬噸上海垃圾轉移傾倒蘇州太湖西山景區這樣的大案要案。其實細細看來,每起案件涉及的固廢數量都令人觸目驚心。如此龐大的工業固廢、生活垃圾,來自不同的省份,怎么會“神不知鬼不覺”地不約而同出現在長江邊呢?
可以說,監管不嚴是關鍵問題。長江從經濟社會角度卻涉及東中西11個省份。一直以來,長江流域缺乏統一的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不同地域、不同部門、不同層次的監管力量分而治之,給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這種監管割裂還體現在各地、各部門對產生了多少廢物、處理了多少廢物、還有哪些廢物沒有處理掉、這部分廢物到哪去了等問題并不清楚,無法對固廢的去向建立完整的臺賬和跟蹤序列。
跨省轉移藏玄機
從上海到江蘇、從浙江到安徽……垃圾傾倒長江案件往往牽扯出固廢跨省處理的“黑色”利益鏈。經濟發達地區產生的工業固廢、生活垃圾數量驚人,但正規企業處理能力不足,就轉向地下產業鏈,由欠發達地區承接。
這樣以鄰為壑的做法,污染看似轉移了,其實不然。空氣、水都是流動的,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如果不能從源頭治理,加強每一個城市、每一個企業產生固廢的數量、流向的全過程管控,如果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缺口無法填補,日益增長的垃圾壓力不能得到有效緩解,那么跨省轉移、傾倒的違法行為就很難徹底根除。
水路隱蔽性超過陸路
盡管我國高度重視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總體戰略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大量垃圾卻不斷在長江沿岸出沒。為何長江扮演起“垃圾走廊”的角色?固體廢物非法轉運由陸路改為水上說明什么?
不少案件細節一致指向,這些運輸垃圾的船只被雨棚嚴密覆蓋,與普通貨船難以分辨,運輸途中很難被發現。可見,隱蔽性強、機動性強使不法分子選擇長江作為非法轉移、傾倒固廢的主要通道。同時,不法分子盯上水路運輸,也暴露了水上環境監管的空白。按照現行法規,生態環境部門沒有水上的執法權,而具有水上管轄執法權限的海事和運輸部門又不具備甄別處置環境污染案件的能力。這使得不法分子從陸路轉水路,鋌而走險。
“垃圾圍城”的確是城市化進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但非法處置無異于飲鴆止渴。
分析案例,我們發現,沿長江非法轉移、傾倒垃圾這條“黑色”利益鏈的一端是非法傾倒垃圾逾千噸,犯罪嫌疑人獲利數萬元,另一端卻是被傾倒地的政府投入逾百萬元對生態環境損害進行修復。這種舍本逐末、貽害無窮的行為,不僅應該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和堅決打擊,也留給我們更深的反思。要從源頭上治理固廢傾倒,不僅是環保一家的事,交通、港航、物流,甚至每個碼頭,都需要聯動起來。
其實,垃圾分類、垃圾減量這些小事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但圖省事、圖方便而忽略環境隱患的現象比比皆是。而在享受環境權益的同時履行保護環境的責任,為了可持續發展而自覺踐行自然、環保、節儉、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